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荀子的节制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7:29

  本文关键词:荀子的节制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节制 性恶 化性起伪 礼治 天人关系


【摘要】:节制在人的社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够调节社会中的各种包括利益、欲望和情感等的冲突,使得社会能够稳定而又有秩序。一个人能够很好地做到节制,就可以帮助他克服许多人性自身的弱点,从而能够实现个人道德修养的完善。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几乎所有的道德规范都与节制相关,而最理想的道德状态就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这种能力。节制要求我们能够对那些过度了的“性”所产生出的情感、欲望及为了各种需求而做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克制。荀子值得我们研究,是因为他的著作所体现出的节制思想非常丰富,从知性恶到克服过度的欲求从而能够为自己制定为人的原则的“化性起伪”,都涉及到节制对人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文章以荀子的伦理思想为基础,用节制的视角加以解读和讨论,并试图从三个部分来讨论荀子理论中的节制思想。先从荀子的“性论”来讨论节制之所以是人必须选择的手段,是因为人性中有让人偏向恶的先天趋势,若没有节制这种手段参与到人的道德修养过程中,那么人就无法摆脱“恶”走向“善”。再从荀子的“礼论”来探讨怎样做到节制,节制的具体外在表现为何,它作为一种能力如何养成。最后通过他的“天论”来探讨节制如何能够使人的关注点从“错人而思天”重新回到人文关怀上来。人不能因为“性”使人趋向于恶,就消极地对待它,相反应该凭借理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为恶的潜在可能性,并不断通过养心而问学,参于天理、学以知道,明辨荣辱,才能修正行以致君子,继而定礼法、分贵贱、教化治于人者,从而真正实现“化性起伪”的终极目的“伪合于道”的那种天人关系和人人关系都能和谐的天下治平。荀子以言人之性恶为基础,发展出一套人通过自我节制能力的养成,再把这些节制外化到社会中,使得个人和社会都在节制的力量下和谐发展的人性规划路线。这对于一个当今正在随着经济迅速发展而急需建设一套精神内核与之相适应的国家来说,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我们国家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应当要从荀子的伦理思想中寻求启发和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节制 性恶 化性起伪 礼治 天人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2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导论6-11
  • 一、从荀子的“性论”看节制的发端11-18
  • (一) 荀子的人性理论11-13
  • (二) “心”为“性”制节13-15
  • 1、认知之“心”13-14
  • 2、心之养——虚壹而静14-15
  • (三) 从“性恶”看节制的必要性15
  • (四) “化性起伪”,以“伪”制恶15-18
  • 二、从荀子的“礼论”看节制的外化18-32
  • (一) “礼”的产生18-19
  • (二) “礼”以“明分”19-20
  • (三) “礼”以“养人”20-23
  • (四) 以“礼”化民23-27
  • 1、“礼”的教化23-25
  • 2、学而知荣辱25-27
  • (五) 礼的规范——礼仪27-29
  • (六) 法和乐——礼的两种配合手段29-32
  • 1、“法”——礼治的补充29-30
  • 2、“乐”——礼治的辅助30-32
  • 三、从荀子的“天论”看节制与人文回归32-37
  • (一) “天人相分”并非“天人相隔”32-33
  • (二) 人参于天33-35
  • (三) “天之理”与“人之礼”35-37
  • 结语37-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路德斌;荀子“性恶”论原义[J];东岳论丛;2004年01期

2 П·В·什科里诺夫,张淑琴;关于自我节制问题[J];道德与文明;1992年03期

3 郑炳硕;;从天生到人成——荀子的天生人成与尊群体思想论析[J];孔子研究;2014年01期

4 惠吉兴;许卉;;荀学研究的新进展——“首届荀子文化高峰论坛”综述[J];河北学刊;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630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30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