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传统儒家“即世”而“超世”境界理论的历史流变

发布时间:2017-09-08 15:16

  本文关键词:传统儒家“即世”而“超世”境界理论的历史流变?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儒家 道德 圣贤 境界理论


【摘要】:先秦儒家思想是关照人的生活与生命的文化,此生生之道以人性为存在依据,通过伦常日用而逐步展开人之为人的过程,确立人生价值选择的标准、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孔子于“即世”之乐中以体仁,孟子通过尽心知性以体“超世”,宋明儒者在日用即道中得圣贤气象。从先秦儒家孔孟知命乐天,到宋明儒学诸子体悟天道至诚与大公,儒家通过辨析人道良心与性理,不断地将儒家道德精神深度开掘,及至晚明后期,在王阳明以心学改造传统道学的思想运动中,“境界”概念成为思想家对主体真性情与自由精神的价值追求。历代儒家学者将先圣缅怀与国故情思、时局动荡与个人遭际诉诸文思哲理,以境界提挈思想,将境界拓宽到人生意义与文化义理层面,提升至个人主体人格的精神修为,随之,人世关切与生命关怀的价值命题便在境界视野中得到深层开掘。
【作者单位】: 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金融学院社科部;
【关键词】传统儒家 道德 圣贤 境界理论
【分类号】:B222
【正文快照】: 道德;圣贤;境界理论儒家以关照主体生活与生命为主旨,提出了曾点气象、居仁由义、孔颜之乐、内圣外王之道等一系列思想,由此确立了别具一格的境界理论。儒家立足于人伦日用以“即世”使命感关怀生命价值,同时并不囿于现实俗务,在道中庸中体悟极高明的“超世”情怀,在现实与理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闫拓时;来自传统的精神滋养[N];光明日报;2013年

2 常丽君;传统文化进校园带来了什么[N];科技日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杜继文;中国的人本主义传统和无神论精神[N];中国民族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姣;中国传统节俭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陶海珍;传统儒家“和”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贾凤姣;中国传统儒家“慎独”之本义及当代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牟晓燕;从传统道德视阈谈当前道德建设[D];山东大学;2014年

5 王宇;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文化的当代审视[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方媛;浅析传统儒家生命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毕红芳;中国传统儒家人性化德育思想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8 田晓辉;传统官员道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孙鑫鑫;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范畴“天”的语义分析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佥崇;“三纲五常”再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14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814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