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制度的法理分析与现实考察

发布时间:2016-11-30 12:06

  本文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制度的法理分析与现实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食品安全法》中确立了"十倍赔偿"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有效遏制食品侵权事件的发生。但该项制度实施以来,遇到了"举证难""、赔偿数额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对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分析,同时结合对相关实例的研究,旨在为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21 0 0年第 2 9期 总第 13 0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OMI S ARCH C RE E GUI DE

No2 201 .9, 0

S r l .0 e a 1 3 i No

《品安全法》十倍赔偿"食“制度的法理分析与现实考察 李岩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南京 2 0 9 ) 10 5

要:食品安全法》《中确立了“十倍赔偿”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有

效遏制食品侵权事件的发生。但该项制度实施以来,遇到了“举证难”“、赔偿数额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对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分析,同时结合对相关实例的研究,旨在为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惩罚性赔偿;制度;法理基础;完善中图分类号: 8 6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6 3 2 1 (0 0 2— 1 9 0 X3 A 17— 9 X 2 1 )9 0 4— 2

问题的提出

“社会本位”的属性所决定的。 《食品安全法》是国家在规制食品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制定的法

我国《食品安全法》以全新视角构建了食品安全法律保障制度, 其确立的“十倍赔偿”制度一直备受瞩目。新制度增强了人们的消费信心,有利于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各地出现类似纠纷时,处理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障碍。本文基于对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分析,,同时结合对相关实例的研究,旨在为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略 尽绵薄之力。

律,其立法本意在于规制食品安全问题,保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因此,《食品安全法》应归属于经济法体系,而在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责任制度应是经济法上的责任。这种责任存在的意义, 不仅仅是对受害者所受损失的补偿,更重要的是着眼于社会安定,维 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和谐。 ( )二法经济学中的“定价制度”

二、十倍赔偿”“制度的理论探究 “十倍赔偿”属于惩罚性赔偿 (ui e a ae) pni m g。惩罚性赔偿 t d v s (uivdm gs, pn i a ae)也称示范性赔偿( e p r dm e) te e m ly a a s或报复性赔 x a g

在《食品安全法》中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的法理基

础是源于法经济学中的“定价制度”从法经济学角度来看,。法律责任 制度不过是定价制度而已。当侵权成本与侵权收益相当时,侵权人有

可能无所顾忌地实施侵权行为。唯有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违法

偿(i ii m e)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损害 v d te a a s, n cv d g 数额的赔偿『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英美法系中普通法的一种法律救济】 1。措施。最早确立于英美侵权行为法中,如今已在英美法系国家得到 了广泛认可,并且为诸多大陆法系国家所借鉴。 此前,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立法上应用范围比较狭窄,而且在赔偿数额方面仅规定为“一倍”。此次《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 中“的规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立法实践中都是很大的突破。实际上,在

成本,才能体现法律责任的惩罚功能。 2世纪以来, 1大公司和大企业蓬勃兴起,各种不合格的商品导致对消费者损害的案件也频繁发生,惩罚性损害赔偿逐渐适用于产

品责任,同时赔偿的数额也不断提高[ 3 1。当生产者和销售者违反《食 品安全法》的规定生产和销售了不合格产品时,从法经济学的角度, 也应让其对所侵害的社会成本进行补偿。经营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他们会平衡经济效益和违法成本之间的关系,一旦出现违法成本高于经济效益的情况,经营者就会自动减少违法行为。

《食品安全法》中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其深层次的法理基础。 ( )一《食品安全法》中赔偿责任的属性

笔者认为,食品安全法》《中赔偿责任的经济法属性,是在《食品 安全法》中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最深层次的法理基础。 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就在于自由竞争,但如果经济主体在竞争

三、十倍赔偿”“制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毫无疑问,食品安全法》《中的“十倍赔偿”规定具有重大意义。但 我们也应看到,该制度对具体的构成要件没有进行规定,而且对数额

过程中过分地强调这种自由,就可能对其他经济主体的利益造成损害。经济法在立法时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要求任何市场主体在进行市场行为时,不能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对社会公 共利益的关注,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这一点是由经济法坚持 收稿日期:0 0 0— 3 2 1— 8 1

的规定过于单一,因此,在消费者请求赔偿过程中的指引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以下结合《食品安全法》中赔偿制度的特征对实践中遇到 的问题进行分析。 ( )一举证难

作者简介:李岩(9 6 )女,宁阜新人, 18一,辽硕士研究生,事经济

法学研究。从 ---——

1 9 — 4 - — -


  本文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制度的法理分析与现实考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9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9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d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