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过程的法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02-04 18:22

  本文关键词:在法律与事实之间——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过程的法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在法律与事实之间——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过程的法理分析

耿宝建:在法律与事实之间——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过程的法理分析

时间:2008-05-14 作者: 新闻来源:中国诉讼法律网

作者:耿宝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河北法学2008年1月第26卷第1期

摘要

理论界和实务界通常认为司法裁判的过程是“先查清事实、后适用法律。”对此论断进行反思,指出两者的统一性,并从多个层面、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法律与事实的不可分离性。从法理的视角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过程进行分析,并开创性地提出案件事实具体应当划分为案件的证据事实和案件的法律事实,与之相对应案件的事实认定过程实际分为证据事实认定阶段和法律事实认定阶段,此两阶段分别受程序法、证据法和实体法所规范。

关键词

司法裁判;事实认定;证据事实;法律事实

“何者为法律问题,何者为事实问题,极难区别。”——[台]姚瑞光

“实践当中如果有一千个事实问题,那么真正的法律问题还不到事实问题的千分之一。”——

[德]伯恩·魏德士

引言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法律所确立的司法裁判基本原则。因此,与之相对应,理论界和实务界通常认为,法官裁判案件“首先是查明事实,解决事实问题,之后是适用法律,解决法律问题。”[ 1 ]这种对司法裁判过程的简单界分,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自有它的好处,但仔细推敲似乎并没有法理上的依据,当法官确定事实时,实际上已经对事实作出了法律评价。因此“认定事实与适用法律在法院之裁判实务上并不真的可在时间上明白地被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2 ]同时,在具体的案件中,我们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如王海是否是消费者或者协助安乐死是否构成杀人罪,很可能是法律和事实相交叉,且实际上“何者为法律问题,何者为事实问题,极难区别。”[ 3 ]因此,正确认识法律与事实的关系,把握案件事实的法律属性,探析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的过程,对于提高法官裁判能力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既是法理学应当研究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迫切需要解决但长期以来一直被忽略的问题。下文将试图通过法理的眼光分析法律与事实的关系,“解剖”案件事实形成的过程和特征,并希冀在此基础上,总结事实认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高法官认定事实的能力。

一、法律中的事实:法律与事实的不可分离性

法律和事实在法学上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其区别表现为它们分别概括了不同的事物,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事实是指事物的真实情况,而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所以法律和事实明显属于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两者又是紧密结合的,法律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是对一定社会事实规范的产物,因此马克思说,法律“应该去适应事物的法的本质”,立法机关


  本文关键词:在法律与事实之间——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过程的法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0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40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8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