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发布时间:2017-03-21 12:06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主张,四中全会又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我国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目标,这意味着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崇尚法治、信守法治、厉行法治的新时代。建设法治体系新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期工作的重心。该决策关乎于法治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目的在于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揭开了中国法治建设事业的新篇章。法治建设需要我们对法治体系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为法治体系的理论建设提供些许助力。研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汇总和分析当前学界对法治体系的研究现状,对法治体系建设的研究背景、研究热点形成初步认识;其次,研究法治体系,必须要了解法治体系的内涵,法治体系的构成,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伟大意义;再次,深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构建法治体系的总目标,还需要面对和克服难题,特别是立法、执法、监督体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这五方面的建设仍然有待完善;最后,总结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体系所做出的战略要求,构建法治体系的五项原则,统领法治建设进程,完善法律体系,为建设法治体系夯实基础,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同时,应针对当前建设法治体系面临的难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法治体系的理论建设,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有条不紊地推进法治体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法治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深化改革的理论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法治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积淀。面对法治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出现的IV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迎难而上。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才能为法治体系建设保驾护航。国家要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环节完善我国法治体系构建,推进法治建设有序发展。构建法治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我们绝不能绕路而行,必须知难而进,要坚信虽然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法治中国的实现,不仅仅要依靠执政党和政府的魄力,而且需要全体公民的携手奋进。建设法治中国,构建完善的法治体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明确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方向,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基础,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迫在眉睫,是我国法治建设在深化改革阶段的新起点、新飞跃。
【关键词】: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 法治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0.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0
  • 引言10-14
  • (一) 研究背景10-11
  • (二) 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2
  • (四) 创新和不足12-14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内涵及意义14-19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14-17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14-15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五项内容15-17
  • (二)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战略意义17-19
  • 1.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17
  • 2. 明确国家法治建设的性质与方向17-18
  • 3.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标志与要求18
  • 4. 标明国家法治建设转型的新起点18-19
  • 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面临的问题19-28
  • (一) 立法体系有待完善19-20
  • 1. 重点领域立法亟待加强19-20
  • 2. 立法程序缺乏有效参与20
  • 3. 政策引领立法缺少前瞻性20
  • (二) 行政执法效率不高20-22
  • 1. 行政执法理念存在偏差21
  • 2. 执法机构设置不合理21
  • 3. 行政执法趋利化21-22
  • (三) 权力监督效果不佳22-24
  • 1. 权力监督主体多元,未能形成有效沟通22
  • 2. 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监督权不能充分发挥22-23
  • 3. 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社会监督、公民监督23-24
  • (四) 法治保障体系尚不健全24-26
  • 1. 法学教育相对滞后24-25
  • 2. 法治工作人员素质不高25
  • 3. 司法公信力不足、体制待完善25-26
  • (五) 党内法规体系亟待完善26-28
  • 1. 党员漠视党内法规现象严重26
  • 2. 党内法规内容分散,体系不完善26-27
  • 3. 党内法规与法律规范衔接不够27-28
  • 三、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效路径28-38
  •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战略要求28-31
  • 1. 坚持五项原则28-31
  • 2.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1
  • 3.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31
  • 4.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1
  • (二) 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效路径31-38
  • 1. 坚持依宪治国32
  • 2. 坚持立法先行、良法善治32-33
  • 3. 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3-34
  • 4. 完善权力监督体系34-35
  • 5. 为法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35-36
  • 6. 完善党内法规体系36-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1
  • 附录41-44
  • 后记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芳;;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之比较[J];探索与争鸣;2011年09期

2 关保英;;法治体系中的公权控制[J];探索与争鸣;2011年09期

3 李正斌;;法治体系及其构建[J];北京人大;2013年04期

4 李芳;陈华;;法治体系下的公安执法工作探讨[J];公安教育;2014年01期

5 刘宝森;顾钱江;;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J];共产党员;2012年24期

6 王国红;建构现代化反腐倡廉法治体系[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屈学武;;完善我国打击商业贿赂法治体系的法律思考[J];河北法学;2006年06期

8 林立气;;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探究[J];福建理论学习;2009年09期

9 杨光斌;;中国当下法治体系的问题与出路[J];探索与争鸣;2010年01期

10 李莎莎;;法治体系是价值、规范与事实三位一体的统一[J];网络财富;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生亮;;理性自愈与司法自治——关于司法公信建构路径的初步分析[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2 邹伟;饶晓亭;石胜勇;;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宝森 顾钱江;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姜明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新概念[N];法制日报;2014年

3 莫纪宏;明确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结构与内涵[N];学习时报;2014年

4 本报评论员;找准着力点促进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N];检察日报;201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 王利明;依法治国正在从法律体系迈向法治体系[N];法制日报;2014年

6 记者 陈菲;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7 北京大学公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姜明安;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体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8 记者 牛娟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法治体系建设[N];金融时报;2014年

9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 吕忠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院任重道远[N];人民法院报;2014年

10 廖春林;粮食法治体系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N];粮油市场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爽;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许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创新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59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0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