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论晚清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在立宪运动中的博弈

发布时间:2017-03-27 12:04

  本文关键词:论晚清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在立宪运动中的博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晚清是近代社会激烈动荡与转型的时期,在晚清实施的立宪运动是为了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在立宪运动中,地方自治作为立宪运动的重要内容,将地方自治提升到宪政基础的理论高度,作为训练民众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这一时期,地方主义势力对地方自治的态度是复杂的,地方主义历经与地方自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激烈碰撞后,两者逐渐融合成不中不西的自治模式。 本文旨在对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两个概念的比较研究,以期将两个容易混同的概念作一个详细的区分。在对概念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晚清立宪运动中的地方主义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进行评析,两者在较量过程中,地方主义成功的将地方自治异化为变型的自治模式。 第一部分,着力分析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两者概念的异同,地方自治是属于民主政治的范畴,以“权利”为本位;地方主义是属于地方利益的范畴,以“利益”为本位。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在反对中央集权的形式上具有极其一致的相似性,容易混为一谈,但是在本质上的不同还是显而易见的。对两者概念和异同的分析是本文最基础的部分,是下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部分,着力分析晚清时期在立宪运动大背景下,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之间的冲突与竞争。第二部分在对晚清的立宪运动、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三者综述基础上,将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定位于立宪运动中进行比较其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竞争。地方主义冲淡了地方自治的“权利”属性,地方自治一定程度上也对地方主义势力起到了分权的作用。 第三部分,着力分析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之间的激烈冲突碰撞之后,发生了两者融合的结果。地方自治在地方主义的冲击下,地方自治的很多本质内容被地方主义改写成为地方主义摇旗呐喊的工具,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融合的结果是变形的“辅官治之不足”的自治模式,地方上具有两套权力系统。地方自治不再是西方话语中的民主政治,而成为地方主义“自立”、“独立”的凭借。 第四部分,着力分析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两者在立宪运动中博弈的结果。地方主义与地方自治经过激烈的博弈,最后趋向融合。两者博弈定有一成一败或者两败俱伤的结果,,博弈的结果是地方主义在立宪运动中取胜,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延续到民国的军阀割据;地方自治在博弈中败下阵来,本有“权利”属性被丧失殆尽,成为地方主义追求地方利益的空壳,晚清后地方自治依然被重视,但都难逃历史的命运,归于陨落。 第五部分,着力分析属于中西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方主义与地方自治博弈的启示。地方主义与地方自治的博弈是晚清至民国期间非常重要的两对矛盾,对两者博弈的分析是正确分析西方民主宪政文化经过移植到传统中国后的调适问题。
【关键词】:地方自治 地方主义 立宪 权利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9;K25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导言10-16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10-13
  • 1、 选题的理由11-12
  • 2、 选题的意义12-13
  • (二) 研究对象及相关界定13
  •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4
  • 1、 国内研究综述13-14
  • 2、 国外研究综述14
  • (四) 研究手段和方法14-16
  • 一、 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的异同16-29
  • (一) 地方自治概述16-20
  • 1、 地方自治概念16-17
  • 2、 团体自治17-19
  • 3、 住民自治19
  • 4、 小结19-20
  • (二) 地方主义概述20-23
  • 1、 地方主义概念20-22
  • 2、 地方主义与相似概念的区别22-23
  • 3、 小结23
  • (三) 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的相同之处23-25
  • 1、 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都是基于“地方”23-24
  • 2、 地方自治和地方主义都强调地方的“独立性”24-25
  • (四) 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的不同之处25-29
  • 1、 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不同26-27
  • 2、 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27-29
  • 二、 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在晚清立宪运动中的竞争与冲突29-39
  • (一) 晚清立宪运动概述29-30
  • (二) 晚清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概述30-33
  • 1、 晚清地方自治概述30-31
  • 2、 晚清地方主义概述31-33
  • (三) 晚清地方主义冲淡地方自治的权利内涵33-37
  • 1、 披着地方自治外衣的地方主义33-34
  • 2、 地方士绅权力对地方自治权利的挤占34-35
  • 3、 地方主义借办理地方自治对民众横征暴敛35-37
  • (四) 晚清政府利用地方自治抑制地方主义37-38
  • (五) 小结38-39
  • 三、 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在晚清立宪运动中的融合39-43
  • (一) 地方主义推动着地方自治的发展39-40
  • (二) “辅官治之不足”的畸形自治模式40-41
  • (三) “权利”内核缺失的地方自治41-42
  • (四) 小结42-43
  • 四、 晚清立宪运动中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博弈的结局43-49
  • (一) 晚清立宪运动中地方自治的失落43-45
  • 1、 地方自治是变异的宪政43-44
  • 2、 民众的反地方自治运动44-45
  • (二) 晚清立宪运动中地方主义的崛起45-47
  • 1、 地方主义与辛亥革命45-46
  • 2、 地方主义与军阀割据46-47
  • (三) 小结47-49
  • 五、 晚清立宪运动中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博弈的启示49-54
  • (一)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49-50
  • (二) 充分尊重和保障民众的权利50-51
  • (三) 做好法律移植的本土化51-52
  • (四) 小结52-54
  • 结语54-56
  • 注释56-60
  • 参考文献60-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修全;清末地方自治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2 王人博;民权词义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3 欧阳斗平;;论近代湖南绅权运动与省宪自治[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陈炜强;;晚清立宪新政之历史反思——以地方自治为主要视角的省察[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周松青;清末上海地方自治与合法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郭冬梅;陈景彦;;明治初期地方民会与日本近代地方自治[J];世界历史;2005年06期

7 白贵一;;论英国地方自治的演进、影响与宪政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谢放;晚清文献中“乡绅”的对应词是“城绅”[J];近代史研究;2000年04期

9 王续添;地方主义与民国社会[J];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10 牛铭实;从封建、郡县到自治:中国地方制度的演变[J];开放时代;200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论晚清地方自治与地方主义在立宪运动中的博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70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