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我国反腐败举报制度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23:10

  本文关键词:我国反腐败举报制度完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举报即“检举与报告”。目前,我国反腐举报的途径既包括制度途径,即直接向有关机关(主要是检察院和纪检部门)提供线索,也包括通过非官方途径(包括民间反腐网站,现在更多的是微博)进行举报。前者被称为检察举报,后者则是民间反腐举报。其中,网络反腐举报是制度兴起的热点,更是制度缺失的重点。随着这些年不断发展完善的法制建设,反腐举报工作的威慑力和公信力都在进一步的加强。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我们需要平衡公民监督权的行使与名誉侵权和诽谤罪、诬告陷害罪的关系,解决非法举报给司法权威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细化反腐举报法律程序,如举报的受理机关、受理程序、因举报受到不利处分的救济程序等,以及举报人保护措施、举报激励措施的实施问题,包括举报奖金的发放标准、额度、领取时间和手续等都是我国反腐举报制度需要提升的部分。正因如此,近些年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中面临着“二律背反”的困境:一方面是反腐斗争声势浩大;而另一方面是腐败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呈上升趋势。“各国的反腐败实践均证明,没有一个国家仅靠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就能获得成功,韩国、意大利也不例外。但凡反腐败成功的国家都长期致力于制度建设,正如亚洲的新加坡和香港。”美国早在1863年就制定了《欺诈声明法》,在1989年率先通过了系统保护举报人的《举报人保护法》,英国1998年推出《公益揭发法》,德国也有《证人保护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反腐举报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民众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而且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体系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鉴于反腐举报制度优势以及我国当前因法律缺失而呈现出的窘迫境况,我们亟需将反腐举报制度提上法治日程。就举报主体而言,无论是公共机构还是普通的举报人,都理当属于受保护的对象,但受保护的对象亦应不限于举报人。除举报人外,还应增加举报人的近亲属,甚至包括与举报人密切相关的利害关系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就举报受理机关而言,应设立统一、独立的举报机构,如廉政委员会,并赋予其调查权、监督权和举报主体资格三方面的权力。委员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受理举报申请,如开通语音电话自动受理举报系统、密码举报,以及网络举报。应以制度举报为主,以网络举报为补充方式。鉴于网络举报在反腐中的独特优势,应当保留其相对独立性,以鼓励官方之外的一种补充。但基于网络的双面性,网络举报要注意平衡与公民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不涉及被举报人重大利益且真实的举报,应予以承认;对于恶意虚假举报,则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另外,委员会应对举报人采取救济、保护和激励措施。如建立举报人保护机构、举报人信息保密制度、举报人身份重置制度、举报人安全保障制度;并对公民履行举报义务而遭受的损失进行有效补偿,实行按贡献取酬的原则,确定国家成功收回的款项与举报奖励数额相衔接办法,按比例明确具体的奖励金额。
【关键词】:反腐败 举报制度 救济措施 保护措施 补偿和激励措施 网络反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9;D920.4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14
  • 2 我国反腐败举报制度概述14-18
  • 2.1 反腐败举报制度的内涵14-15
  • 2.2 我国现有的反腐败举报路径15-18
  • 2.2.1 检察举报15-16
  • 2.2.2 民间反腐举报16-18
  • 3 我国现行反腐败举报制度存在的问题18-27
  • 3.1 反腐败举报面临的法律困境18-20
  • 3.1.1 公民的监督权与当事人的名誉权的冲突18-19
  • 3.1.2 公民的知情权与当事人的隐私权的冲突19-20
  • 3.1.3 非法举报给司法权威带来的影响20
  • 3.2 反腐败举报面临的现实困境20-27
  • 3.2.1 举报人保护措施缺失20-22
  • 3.2.2 举报途径不畅通22-23
  • 3.2.3 匿名举报易被忽视23-24
  • 3.2.4 缺乏举报激励机制24-27
  • 4 域外反腐败举报制度的借鉴与反思27-37
  • 4.1 域外反腐败举报制度的基本框架27-33
  • 4.1.1 举报人权利实现制度27-31
  • 4.1.2 举报人保护措施及救济程序31-33
  • 4.2 域外反腐败举报的激励措施33-34
  • 4.2.1 美国关于激励措施规定33
  • 4.2.2 韩国关于激励措施规定33-34
  • 4.2.3 台湾地区关于激励措施规定34
  • 4.3 域外对于网络反腐的特殊规定34-36
  • 4.3.1 美国网络反腐情况34-35
  • 4.3.2 英国网络反腐情况35
  • 4.3.3 韩国网络反腐情况35-36
  • 4.4 小结36-37
  • 5 我国反腐败举报制度的完善建议37-48
  • 5.1 理论基础——增强理论37-38
  • 5.2 举报主体38-39
  • 5.3 举报途径和救济程序39-41
  • 5.3.1 举报受理机关39-40
  • 5.3.2 举报受理途径40-41
  • 5.3.3 救济程序41
  • 5.4 举报事实41-43
  • 5.4.1 政治腐败42
  • 5.4.2 司法腐败42
  • 5.4.3 经济腐败42-43
  • 5.4.4 生活腐败43
  • 5.5 保护、补偿与激励措施43-46
  • 5.5.1 举报人保护措施43-45
  • 5.5.2 举报补偿和激励机制45-46
  • 5.6 限制举报的法律规定46-48
  • 6 反腐新路径——网络反腐48-57
  • 6.1 网络反腐的运行机理48-51
  • 6.1.1 网络反腐的运行流程48-49
  • 6.1.2 重点案例分析49-51
  • 6.2 网络反腐中举报人面临的挑战51-52
  • 6.2.1 举报人易被社会舆论中伤51
  • 6.2.2 选择性查处51-52
  • 6.3 网络反腐中的保护与制约52-57
  • 6.3.1 网络反腐的主体52-54
  • 6.3.2 网络举报人的保护和制约措施54-57
  • 7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2
  • 作者简历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林林;;从商业贿赂谈我国举报制度的完善——有效打击商业贿赂的必由之路[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曾乐非;郭玉;;完善举报制度的路径[J];人民检察;2009年04期

3 应飞虎;;悬赏举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法论坛;2010年00期

4 宋觉;举报制度初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关捷;公民举报制度立法的一点思考[J];中国监察;1994年08期

6 陈志亮;举报制度待完善[J];人民检察;1996年08期

7 袁东生;;健全完善公民举报制度的思考[J];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2012年01期

8 郑孟望;关于公安举报制度的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应飞虎;我国悬赏举报制度建立之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10 刘红梅;关于举报制度的政治学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衍猛 田荣;滨湖矿建立拖班延点举报制度[N];中国煤炭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 周志坤;举报制度须进一步顺应时代大潮[N];南方日报;2007年

3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肖振猛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 马涛;举报制度内涵:法律行为和政治行为兼具[N];检察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郑薇;完善举报制度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N];徐州日报;2013年

5 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曾贵;完善举报制度 加强举报人保护[N];长治日报;2013年

6 记者 席锋宇 通讯员 巨荣俊;文物行政部门应建立举报制度[N];法制日报;2014年

7 通讯员 正宏邋志伟;建立公务员不良行为举报制度[N];人民代表报;2007年

8 马勋勇;打击非法开采举报制度成效显著[N];毕节日报;2008年

9 蒋万全 陈建中;“一进厂,就有一双双眼睛盯着我”[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10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汤火箭 陈丹;完善雇员举报制度 维护经济社会稳定[N];人民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金娜;企业内部举报制度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赵菁琳;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徐春晓;我国反腐败举报制度完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喻丹峰;完善我国举报制度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孔豫湘;公共利益领域举报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6 郭明明;韩国公益举报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程思;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的改革路径探析[D];湖南大学;2008年

8 王永昌;论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9 赵玉;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霍艳丽;食品安全举报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反腐败举报制度完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7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3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