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17-05-28 08:12

  本文关键词: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模式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国于1890年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垄断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垄断的认识不同,世界各国对垄断行为的规制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但目的是大同小异的。从宏观层面来讲,反垄断法实施的目的在于维护自由平等的市场竞争秩序;从微观层面讲,通过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权益进而使被侵害的竞争秩序得以恢复。由于存在不同的实施主体,可以将反垄断法的实施分为公共实施和私人实施两种。公共实施作为反垄断法实施的主要途径,其在典型案件的处理中功不可没,但公共实施也面临着资源相对有限的问题,因而基于自身利益保护的强烈需求,私人实施成为了反垄断法实施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私人实施既可以通过向公共机关举报线索参与,也可以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寻求法院保护。后者是私人实施的主要手段,也是本文讨论的对象。由于垄断主体自身实力雄厚,单个主体独自诉讼面临着费用高昂、动力不足的问题,加上难以与垄断主体抗衡的缺点,使得群体诉讼成为克服该困难的一剂良药。在美国,这样的制度就是集团诉讼制度。集团诉讼制度在处理现代民事纠纷中的“小额多数”案件有其独特之处,不仅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整体社会成本,提高了效率,其天然具有的判决力扩张性质更起到了政策引导的作用,成为各国反垄断法实施制度设计中参考的样本。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在1991年民事诉讼法颁布后,在实践中应用较少,有制度本身的问题也有司法环境的问题,因而也很难在反垄断法的私人诉讼中发挥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集团诉讼的产生、制度特点以及集团诉讼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后续完善进行介绍,总结出我国群体诉讼可以借鉴的美国集团诉讼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法律移植的成功与否不仅需要对母国的法律环境进行研究,还需要考察与移植国的土壤是否匹配,因而移植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当前的环境下,对代表人诉讼进行改造更为切合实际,文章结尾也将对代表人诉讼的改造提出可行性立法建议。
【关键词】:反垄断群体诉讼 美国集团诉讼 我国代表人诉讼 法律移植 制度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1;D971.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引言12-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13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3-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15-16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16-17
  • 第2章 反垄断民事诉讼概述17-26
  • 2.1 反垄断法的价值分析与沿革17-20
  • 2.1.1 反垄断法的立法价值演变17-18
  • 2.1.2 反垄断法的多重立法目的18
  • 2.1.3 反垄断民事诉讼的起源18-19
  • 2.1.4 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发展19-20
  • 2.2 反垄断民事诉讼的优势20-22
  • 2.2.1 个人有获取信息的天然渠道20
  • 2.2.2 减少公共机关的执法成本20-21
  • 2.2.3 有效监督执法机关21
  • 2.2.4 赔偿受害者实现矫正正义21
  • 2.2.5 事先预防垄断行为21-22
  • 2.3 反垄断民事诉讼的特殊性22-25
  • 2.3.1 群体性22-23
  • 2.3.2 双方诉讼地位的不匹配性23
  • 2.3.3 多重审理的效果冲突23-24
  • 2.3.4 多重审理的资源浪费24-25
  • 2.4 小结25-26
  • 第3章 反垄断个体诉讼与群体诉讼26-39
  • 3.1 反垄断个体诉讼的弊端26-27
  • 3.1.1 起诉权被滥用26
  • 3.1.2 个体诉讼能力有限26-27
  • 3.1.3 个体诉讼可能带来法制不统一27
  • 3.1.4 私人实施与公共实施的协调存在问题27
  • 3.2 群体诉讼在反垄断诉讼中的优势27-30
  • 3.2.1 群体诉讼制度的设计理念适应反垄断民事诉讼27-28
  • 3.2.2 群体诉讼提高了群体纠纷的解决效率28-30
  • 3.3 美国集团诉讼30-35
  • 3.3.1 集团诉讼的概念30-31
  • 3.3.2 集团诉讼的构成要件31-32
  • 3.3.3 集团诉讼的程序规则32-33
  • 3.3.4 集团诉讼的类型33
  • 3.3.5 集团诉讼的特征33-34
  • 3.3.6 集团诉讼的制度优势34-35
  • 3.4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35-38
  • 3.4.1 代表人诉讼的概念36
  • 3.4.2 代表人诉讼的类型36-37
  • 3.4.3 普通共同诉讼的代表人诉讼的要件37
  • 3.4.4 代表人诉讼的程序规则37-38
  • 3.5 小结38-39
  • 第4章 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39-51
  • 4.1 美国集团诉讼与代表人诉讼的对比39-43
  • 4.1.1 二者的相同之处39
  • 4.1.2 二者的不同之处39-41
  • 4.1.3 我国代表人诉讼的不足41-43
  • 4.2 集团诉讼的移植障碍43-46
  • 4.2.1 体制障碍43-45
  • 4.2.2 理论障碍45
  • 4.2.3 实践障碍45-46
  • 4.3 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立法建议46-50
  • 4.3.1 拓宽制度的适用条件46-48
  • 4.3.2 增加对代表人的激励机制48-49
  • 4.3.3 强化法院对案件的管理职能49-50
  • 4.4 小结50-51
  • 结论与展望51-52
  • 1、结论51
  • 2、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W気

本文编号:402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402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9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