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美国客户名单引诱规则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9 03:12

  本文关键词:美国客户名单引诱规则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竞争日益激烈,如何能够从弱肉强食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自己的战略优势地位,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问题。而商业秘密正是在竞争中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手段。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面对如此重要的商业秘密,企业不仅要面对来自外部竞争对手无所不用其极的窥伺,还要不时留意员工内部的人才流动而带走的商业秘密。相比起传统的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手段,如商业间谍盗窃商业秘密、合同受让方不遵守保密义务、竞争对手挖走技术骨干从而带走技术资料,近几年出现的内部员工离职后,利用原企业的商业秘密,给新雇主或自己创业而带来经济利益的案件层出不穷。本文从商业秘密中客户名单的角度入手,详细阐述对公司的前雇员对客户名单引诱行为的界定和引诱规则。商业秘密对其持有者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一项财产权利也是一项特殊的知识产权,对构成商业秘密的客户名单的引诱实际上就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我国现在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对此种行为进行限制。而引诱规则来自于美国一系列的相关判例的总结,它的内容是商业秘密属性的判断,引诱的性质和事先预防的措施等。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引诱规则概述,从引诱规则的历史发展背景,展现出引诱规则体系。随之并系统地对其展开定义,同时提出其包含着一系列具有紧密逻辑联系的子规则,这些子规则相互作用,具有内在的联系:首先,客户名单商业秘密的属性的判断;其次,判断行为是否符合引诱行为的特征;再次,离职雇员的免责事由,即不构成引诱的前雇员的合法行为;最后,具有提前防止引诱行为发生的,起到预防作用的禁止引诱协议。第二章是对引诱规则的三个子原则的分析研究引诱规则的第一个子原则——客户名单商业秘密的属性的判断的论述。首先对客户名单的概念进行定义,其次美国联邦及各个州政府在客户名单商业机密属性认定的法定程序及国家法院有关该属性的认定。这认定标准分别为:(1)民众是不是容易获取特定的客户名单;(2)开发名单所涵盖资料需耗用的人力、物力、时间;(3)借用何种手段保护客户名单。引诱规则的第二个子原则——引诱行为的判断的论述。本文从美国的成文法和判例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美国的《统一商业秘密法》(简称UTSA)的第二条中已经包含了引诱行为的内涵。其次,本文通过美国经典的ACI案来论述了引诱行为的定义。对引诱规则的第三个子原则,即引诱规则排除规则和免责事由进行分析,指出在两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引诱。文章通过对引诱行为排除规则的内容、概念的阐述,并通过Aetna案为例,来指出排除规则作用和进行法理的分析。从引诱规则的预防——禁止引诱协议入手,通过对客户接触理论、可实施性结论、对雇员引诱行为和禁止引诱协议进行阐述。客户接触理论为引诱协议的可实施性提供了关键的参照标准。第三章是论述了引诱规则的比较研究。比较了美国引诱规则的最新案例Aerotek与我国国内引诱规则的案件对比,一来可以证明美国引诱规则的体系的完整,二来也给我国在适用规则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最后通过对我国引诱规则的立法、司法和其他方面提出建议,来寻求更好的解决路径,完善我国相关的立法。
【关键词】:引诱规则 客户名单 商业秘密 排除规则 禁止引诱协议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71.2;D912.2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一、美国引诱规则概述10-12
  • (一) 美国引诱规则的历史背景10
  • (二) 美国引诱规则的概念10-12
  • 二、美国客户名单引诱规则子原则和禁止引诱协议的分析12-28
  • (一) 美国客户名单商业秘密属性的界定12-16
  • 1.客户名单的概念12
  • 2.美国关于客户名单商业秘密属性认定的法律规定12-14
  • 3.美国法院关于客户名单商业秘密属性的认定14-16
  • (二) 引诱行为的判断16-20
  • 1. 成文法中的引诱行为16-17
  • 2. 判例法中的引诱行为17-20
  • (三) 引诱行为的排除规则20-23
  • 1. 引诱行为排除规则的内容20-22
  • 2. 排除规则的作用22-23
  • 3. 排除规则的法理分析23
  • (四) 禁止引诱协议23-28
  • 1. 客户接触理论24-26
  • 2. 客户接触理论的法理分析26
  • 3. 雇员的引诱26-28
  • 三、我国与美国引诱规则比较研究和对我国的启示28-38
  • (一)我国与美国引诱规则比较研究28-34
  • 1. 国外判决28-30
  • 2. 国内判决30-33
  • 3. 国内外立法的比较33-34
  • (二) 引诱规则的启示34-38
  • 1. 立法启示35
  • 2. 司法启示35-36
  • 3. 其他启示36-38
  • 结语38-40
  • 注释40-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朝晖;;跳槽时带走客户名单违法吗[J];职业技术;2007年03期

2 李骏;时洪亮;;谁动了我的“客户名单”?——商业秘密之侵权纠纷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1期

3 李毅飞;;价值取向的分离与融合:客户名单侵权构成的司法选择——基于客户名单既有规定的展开[J];理论建设;2012年01期

4 肖月;;美国判例法的客户名单商业秘密属性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2年16期

5 鲁夫;商业秘密中客户名单的认定标准[J];工商行政管理;1997年18期

6 严法;;擅自披露客户名单违法[J];现代营销;1997年02期

7 潘家永;我将原单位客户名单和成果带到新单位违法吗?[J];江淮法治;2001年04期

8 衣庆云;客户名单的商业秘密属性[J];知识产权;2002年01期

9 彭学龙;从美国最新判例看客户名单商业秘密属性的认定[J];知识产权;2003年01期

10 陈艳;;客户名单的商业秘密属性的认定问题[J];现代商业;2007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亮奇;;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客户名单[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客户名单构成商业秘密的条件及侵权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郑春笋 许秀双;法院:简单的客户名单并非商业秘密[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庄亦正 谢唯成;“客户名单”引发 锡城首起 商业秘密案[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梁 群 曾 英;对客户名单及其侵害行为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33家“客户名单”[N];无锡日报;2005年

6 本报通讯员 陈海滨 本报记者 谢国仪;客户名单是不是商业秘密[N];浙江日报;2004年

7 赵鹏;略论客户名单的商业秘密属性[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

8 陈仲 向春燕;长沙井湾子支行推进客户名单制管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9 蒋卫峰;从劳动法的角度看客户名单[N];江苏经济报;2013年

10 张锋;“客户名单”是商业秘密吗?[N];中国审计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争先;从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论客户名单的商业秘密属性[D];复旦大学;2008年

2 蒋丽丽;律师流动过程中客户名单的法律保护[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俊南;客户名单商业秘密属性的认定和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百合提亚尔·阿不都塔依尔;美国客户名单引诱规则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5 郑婷毓;论原告视角下客户名单的法律保护[D];暨南大学;2016年

6 汤兰香;论客户名单的商业秘密属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南伟强;客户名单的商业秘密保护与名单中个人信息保护之协调[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8 黄华水;客户名单商业秘密保护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吴振国;客户名单商业秘密侵权纠纷疑难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10 张敏佳;客户名单商业秘密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客户名单引诱规则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404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