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律论辩的可接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07:08

  本文关键词:法律论辩的可接受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法律论辩一直以来都是法律逻辑领域的研究对象。在众多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法律论辩理论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发展。然而,“明希豪森——三重困境”的提出无疑对法律论辩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法律论辩陷入这种困境不能自拔,我们需要为法律论辩的评价标准寻找一种新的出路。笔者在思考之余,经过对可接受性理论的详细研究,认为可接受性具备克服困境,成为新标准的条件。因此,笔者寄希望于本篇论文来论证可接受性作为法律论辩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第一部分,从基础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整个法律论辩理论进行了剖解。首先,把论辩作为讨论法律论辩的出发点,通过对论辩的一系列基础特性的分析来寻求法律论辩理论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论辩所存在的与普通论辩相通的一些本质。其次,再把法律论辩放回法律领域之中,用法律的视角分别从多个具有法学者研究价值的方面入手,探讨法律论辩作为法律领域的特殊论辩所具有的不同于普通论辩的性质,以便提升对于法律论辩理论的认识。再次,通过对古希腊论辩术、古印度因明学、我国古代墨家的论辩理论发展过程的梳理,再联系近代社会不断进步的法治理念,以论辩到法律论辩的历史进程来指出法律论辩与法治社会的关联。最后,着重分析了法律论辩的证明与反驳两种动态形式。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法律论辩的可接受性问题。首先,在借鉴了其他中外学者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可接受性理论的渊源进行了一系列的梳理,理清了可接受性问题的来源。其次,重点从听众理论的层面谈论了可接受性的本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司法的层面出发,以法学理论与具体的法律条文为例,充分界定了在司法中的可接受性。再次,由对著名的“明希豪森——三重困境”的思考为引,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法律论辩在当前存在的困境。最后,试探性的初步设想解决当前法律论辩困境的方法和出路。第三部分,再次返回到可接受性上,试图在第二部分分析所得出的可接受性理论内容的基础上,以可接受性作为法律论辩的评价标准,借此打破法律论辩当前的困境。首先,从法律的社会功能与可接受性的联系入手,充分地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论证了以可接受性为标准的法律论辩是合乎当前法律的社会功能的。其次,又从实践性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可接受性为标准符合法律论辩的实践性,更易于论辩参与者认同。最后,分析法律论辩主体特征,论证了可接受性作为法律论辩评价标准的合理性。通过三个不同角度的论证,说明以可接受性作为法律论辩的评价标准是可行的。并从法律逻辑理论和司法实践两个方面为预期对象,展望了以可接受性为标准的法律论辩理论会给二者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笔者认为,以可接受性替代确实性不但能避免法律论辩陷入困境,同时也会对当前的司法实践带来很多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论辩 法律论辩 可接受性 评价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0-05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法律论辩理论10-24
  • (一)法律论辩——存在于法律领域中的特殊论辩10-15
  • (二)从论辩到法律论辩的历史进程15-21
  • (三)法律论辩的动态形式21-24
  • 二、法律论辩的可接受性问题24-35
  • (一)可接受性的理论来源24-27
  • (二)可接受性内涵27-31
  • (三)法律论辩的现实问题31-35
  • 三、法律论辩的评价标准及其影响35-42
  • (一)以可接受性为法律论辩的评价标准35-38
  • (二)以可接受性为标准的法律论辩的影响38-42
  • 参考文献42-44
  • 一、中文类参考文献42-43
  • 二、外文类参考文献43-44
  • 后记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芳;张大松;;法律论辩建构与评价的方法论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2 张超;;试论司法过程中法律论辩的意义[J];理论界;2008年10期

3 金承光;刘佳;;孟辩譬喻技巧与法律论辩[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张伟强;;麦考密克法律论辩理论的经济学解读[J];政法论丛;2008年04期

5 王国龙;;佩雷尔曼新修辞学与法律论辩思想[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08年00期

6 周蔚;;阿列克西法律论辩理论及其逻辑难题——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探寻法律论辩中的逻辑基础[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陈林林;王云清;;论情理裁判的可普遍化证成[J];现代法学;2014年01期

8 申艳红;;论辩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功能与应用[J];教育评论;2012年06期

9 张蕾;;听众在司法语境当中的修辞学意义[J];金田;2013年06期

10 ;《政法论丛》2008年总目录[J];政法论丛;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荔枝;;论法律论辩表达[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鹏;法律论辩理论与司法思维模式的转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晋文;法律论辩的可接受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3 陈海燕;法律论辩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佳;孟子论辩及其在法律论辩中的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5 余芳;法庭论辩接受的逻辑与方法论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法律论辩的可接受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467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