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

发布时间:2016-09-29 13:30

  本文关键词: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民族大学》 2013年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

吴丹  

【摘要】:作为国际私法领域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国外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对其的研究和适用都受到普遍的重视。在我国国际私法中,其也早已被纳入承认和适用的学说范围中,也曾零散地出现在我国的一些民商事法律中,但由于我国曾经长期缺乏专门的国际私法法典,因此其始终没有系统地正式被确立在专门法当中。 2011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正式实施。纵观该法,从总则到分则,最密切联系原则都占据了重要地位。无论是作为原则性指引出现在总则中,还是作为具体指导出现在分则中,抑或是化为精神贯穿于几个法律领域中,我们都可以在该法的多处体会到最密切联系原则的作用。 《法律适用法》的颁布和实施无疑是中国国际私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我国最密切联系原则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出生地,即英美法系国家,与我国的法律传统、法律环境和法律体系有着不同之处,因此其在我国的适用,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部分。如何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精神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做到在涉外案件中适当、正确地选择法律、适用法律,是我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需要考虑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在《法律适用法》实施之后,我国法院和法官们更需要在该法的指导下,树立正确观念,规范适用方式,做到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本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该课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第一章,主要从最密切联系原则产生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移植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理论依据和渊源,并分析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内涵。第二章,我国移植最密切联系原则,对国外经验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章从国外的立法表现和实践方式两个角度来阐述我国可以现阶段可以参考的范例。第三章,鉴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国际私法中的重要性,我国已将其适用于多个领域,更将其系统地规范在专门法,即《法律适用法》中,但在适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因此本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完善措施。在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在理论和实践中重要性,并寄希望于其与我国国际私法的融合,在今后的适用中凸显其特别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力;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思索[J];当代法学;2002年05期

2 汤立鑫,于芳;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具体运用——如何确定最密切联系地[J];当代法学;2002年06期

3 徐国建;国际合同法中“特性履行理论”研究[J];法学评论;1989年06期

4 王艳妮;;浅谈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及在我国的完善[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6期

5 范俊仕;;评美国冲突法革命[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6 孙颖;;浅论特征性履行原则对最密切联系原则具体化的局限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7 刘维;;论最密切联系说在我国国际私法中的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8 马志强;;中国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特质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马志强;;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中最密切联系原则评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05期

10 谢保军,孙乐鹏;论国际私法中的特征性履行理论[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凝;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外交学院;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东菊;论涉外电子合同的法律适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唐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国际侵权行为之债中的适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蕊;浅析最密切联系原则[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宣增益,朱子勤;论20世纪西方国家国际私法学的发展[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5 姜茹娇,王娇莺;论国际私法中法律选择方法的价值追求——兼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勃兴与修正[J];比较法研究;2002年03期

6 金振豹;国际私法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之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6期

7 冯桂艳;我国未来立法对反致制度应持的态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8 孟宪伟;;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的若干问题[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崔俊贵;意思自治原则的兴起及原因的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刘亚丁;论国际私法上法律规避的效力[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周晓明;;当代国际私法学说的价值实现[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李洁;;特征性履行理论立法模式探讨[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5 郑军;;论我国外国法查明的责任主体[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君辉;国际流失文化财产返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丁利明;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徐妮娜;著作权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李祖坤;合同无效的司法处理[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凤琴;国际合同法律适用发展趋势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悦;跨境破产部分制度性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8 钟志勇;论总行对海外分行存款债务之承担[D];厦门大学;2002年

9 邹龙妹;俄罗斯国际私法中的冲突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贾和平;涉外票据法律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英;船舶溢油应急反应机制的资金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魏丽莉;跨国消费合同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雪冬;中国与非洲三国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于晓丽;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胡蓉;完善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立法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莎;国际电子商务中公证应用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邱赛兰;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李萍;信用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任桂霞;涉外网络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陈思恺;中国内地与香港民商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2 李金锋;试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本质   [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4期

3 顾海波;赵凯;;对俄罗斯国际私法立法的评介及借鉴[J];东北亚论坛;2007年04期

4 曹祜;论法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陈伟;;司法确定性的寻求——析哈贝马斯的“程序确定性”理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肖永平;;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应用[J];法学杂志;1991年05期

7 刘仁山;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条款实施建议[J];法学杂志;2000年01期

8 柴振国;郭登科;;论合同自治[J];法学家;1996年04期

9 徐国建;国际合同法中“特性履行理论”研究[J];法学评论;1989年06期

10 徐伟功;从自由裁量权角度论国际私法中的最密切联系原则[J];法学评论;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明;略论国际私法上的最密切联系原则[J];嘉应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肖永平,任明艳;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冲突规范的突破及“硬化”处理[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顾海波;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晚近冲突法立法中的新应用[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5期

4 徐莉;高霞;;我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立法之完善[J];法学杂志;2010年12期

5 王慧,戴庆康;对国际私法中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再思考[J];中外法学;1997年04期

6 王广宇;WTO时代功能主义国际私法之最密切联系原则分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宁静波;宋庆华;;浅谈最密切联系原则[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2期

8 王寨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发展与完善[J];行政与法;2009年08期

9 陈芳芳;;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合理适用之我见[J];知识经济;2010年08期

10 伍治良;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未来冲突法中的地位[J];现代法学;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跃川;;再论无单放货案件的法律适用[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2 王热;;论产品责任冲突规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李洁;;特征性履行理论立法模式探讨[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王国华;;论海事关系的法律适用规则[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夏雨;;论我国无因管理冲突规则的法律设计[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何丽新;付超伟;康南;陈悦;朱明;;无单放货实务问题研究——国内各级法院153个无单放货案件之分析[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教师2010年参加学术会议[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8 袁翔珠;;论国际电子商务合同的法律适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9 丘锦添;;论希腊籍阿玛斯号轮污染案件之管辖权——兼评台湾地区屏东地方法院九十二年重诉字第四号驳回之裁定[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晓明;;当代国际私法学说的价值实现[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平凡律师事务所 朱强;[N];中国海洋报;2002年

2 张伟湘;[N];民营经济报;2005年

3 贺晓翊;[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私法博士 杜林;[N];证券日报;2006年

5 本报见习记者 李吉斌 本报记者 陈丽平;[N];法制日报;2010年

6 夏婷婷;[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栾国鍌 伊健 万晓芳;[N];国际商报;2006年

8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教授 刘宁元;[N];法制日报;2011年

9 吕岩峰;[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雪;法律选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范晓亮;跨国银行服务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姜茹娇;国际私法中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艺;结果选择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董勤;国际担保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詹朋朋;国际劳务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王晓燕;国际私法中的自然人住所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董君勇;跨国股权转让法律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许凯;侵权冲突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10 黄栋梁;属人法连结点的适用比较[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晶晶;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丹;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王柳;涉外侵权领域的最密切联系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林;意思自治与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涉外侵权领域冲突规范中的运用[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李圃;国际私法最密切联系原则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谢东军;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河南大学;2010年

7 刘静;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涉外合同领域的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智颖;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及其在我国的运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杨凝;论最密切联系原则[D];外交学院;2005年

10 胡晓宁;论双重可诉规则及我国的立法选择[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126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d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