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我国涉外收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4 13:36
【摘要】:收养作为亲属法制度之一,受一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甚至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程度较深,导致世界各国对收养的法律规定大相径庭。近年来,随着跨国收养案逐年增加,该领域的法律冲突愈加明显。如何解决涉外收养法律冲突,值得国际私法学者研究。作为传统的送养大国,我国的《收养法》、《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均涉及涉外收养的法律适用问题,且我国已加入《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力求实现跨国收养的国际合作与协助。然而,我国的涉外收养法律适用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究,相关法律规范仍需完善。 第一部分对我国涉外收养法律适用规范的发展过程进行阐述,对我国现行涉外收养法律适用规范进行解读,并着力分析《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28条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包括“经常居所地”的立法规定不够完善、涉外收养成立的形式要件不适合重叠适用冲突规范、涉外收养解除的冲突规范不利于切实保护被收养儿童利益等。第二部分通过涉外收养法律适用制度的比较研究,深入了解国际上不同国家立法及相关国际公约在解决国际收养法律冲突时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即以管辖权为主导的处理方式与以“分割论”为原则的处理方式,剖析不同处理方式中连结点选择的差异,最后通过比较研究选择适合我国的立法模式。第三部分结合国外立法对我国涉外收养立法取向的启示,针对我国涉外收养法律适用规范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在对“经常居所地”进行细化规定的基础上,区分涉外收养成立的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的冲突规范,并将“儿童利益原则”引入涉外收养解除的冲突规范之中,以尽量避免和消除我国在涉外收养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的法律冲突,更好地保护被收养儿童的切身利益。
[Abstract]:As one of the relative law systems, adoption is deeply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by a country's domestic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religious belief and even historical tradi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tercountry adoption cases, the conflict of laws in this field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How to solve the conflict of foreign adoption law is worth studying by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scholars. As a traditional large country, the Adoption Law of our country, the Registration method of Foreign-adopted Childre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Law applicable to Foreign-related Civil Relations all involve the legal application of foreign adoptions. China has acceded to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Cooperation in Intercountry Adoption, striving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assistance in intercountry adop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foreign adoption law in China, and relevant legal norm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applicable norms of the foreign adoption law in China, interprets the current applicable norms of the foreign adoption law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defects and shortcomings of Article 28 of the Law on the Application of Law on Foreign-related Civil Relations. Including the legislation of "place of habitual residence" is not perfect, the formal elemen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ign adoption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overlapping application of conflict norms, and the conflict norms of cancellation of foreign adoptions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adopted children,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pplicable system of the foreign adoption law, deeply understands the two different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conflict of international adoption law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legislations and relate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That is, the way of dealing with jurisdiction as the leading principle and the way of dealing with the principle of "division theor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hoice of connecting points in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nd finally chooses the legislative model suitable for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The third part, combined with the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legislation to the orientation of foreign adoption legislation,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ble norms of foreign adoption law in our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stipulation of "place of habitual residence",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the conflict norms between the essential and formal element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eign adoptions, and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ld into the conflict norms of the termination of foreign adoptions. In order to avoid and eliminate the legal conflict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aspect of foreign adoption, we can better protect the vital interests of adopted children.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新苗;中国涉外收养立法的检讨与前瞻[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4期

2 邹菁;涉外收养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王文亮;;一枝一叶总关情——开展涉外收养工作的几点体会[J];社会工作;2005年10期

4 李立国;;解放思想 规范管理 促进涉外收养工作健康发展[J];社会福利;2005年11期

5 邹鹰;;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江西举办全省涉外收养工作培训班[J];社会工作;2005年07期

6 ;江西省涉外收养工作简述[J];社会工作;2005年08期

7 祝小惠;孩子,给你一个家,给你一个世界──访中国收养中心[J];中国民政;1996年12期

8 ;涉外收养是善事好事外事[J];社会工作;2005年08期

9 民政部代表团;民政部代表团访问加拿大和美国的报告[J];中国民政;2002年08期

10 秦岭;;中国惟一涉外收养机构调查[J];书摘;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锦宇;赵海怡;;法律的全球趋同——一个制度变迁视角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闫卫军;;论冲突法上的识别与识别冲突——兼及冲突法制度本身的不足[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王热;;论产品责任冲突规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刘宁元;;围绕法院地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5 刘利娟;;电子商务对国际私法连接点的挑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6 杜立;;被盗文化财产所有权法律适用问题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朱孟禾;曾祥明;;律师服务在商业银团贷款中的作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刘非非;;浅论保护性强行法及其在涉外合同中的适用——以典型的案例为切入点[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梁洪杰;;略论WTO规则在我国的司法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10 吴广;;司法能动性与行政审判中冲突法律规范的适用——以“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适用困境为切入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海英 实习生 高树财;我区涉外收养程序缩短为3个工作日[N];宁夏日报;2011年

2 记者 郑英;十五年逾千孤残儿被领养[N];深圳商报;2011年

3 陈劲松;中国涉外收养政策没有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张燕萍 屈炜 尚志永;外国公民如何到中国收养子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见习记者秦岭;中国惟一涉外收养机构调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6 本报记者 陈永杰 蔡虹;跨国收养:从西方来的爱[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让每个孤残儿童都有一个家[N];中国社会报;2006年

8 北京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尚志永;中国内地涉外收养相关法律规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本报记者 任溢斌;涉外收养,为孤残儿童找个家[N];南通日报;2010年

10 白伟 赵正平;我市13名孤儿、弃婴在国外找到“家”[N];太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妮娜;著作权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丁利明;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许凯;侵权冲突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谌建;论冲突法上的侵权类型化与法律选择[D];武汉大学;2012年

5 朱莉;国际私法的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春良;冲突法的历史逻辑[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王艺;结果选择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曲波;弱者利益的国际私法保护[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高璐;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绍鸿;侵权责任与合同责任竞合的国际私法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想;我国涉外收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李晓娟;我国涉外收养法律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刘春燕;我国涉外收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单海晶;我国涉外收养法律制度的完善[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徐晶;涉外收养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6 霍小好;涉外收养法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胡丹凤;涉外收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8 陆预婷;论涉外收养法律制度中的“儿童利益”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张学伦;我国涉外收养立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殷明霞;中国区际收养法律冲突及其协调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00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2400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5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