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6-10-18 09:27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与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14年

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与完善

段鸿婧  

【摘要】:劳动是人们获取劳动报酬和生存条件的唯一途径,劳动关系的处理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而且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正因为如此,我国非常注重有关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的制定。继《劳动法》制定和实施之后,我国又适时制定了《劳动合同法》,专门调整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有了一部较为完善的规范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劳动合同法》的内容体系比较完整,符合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对确认和维护正常的劳资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劳动关系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劳动合同法》自实施以来,虽然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就,诸如:短期的劳动合同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合同履行期为1年以下的劳动合同的数量明显减少,合同履行期为3—5年的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数量显著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得到了明显地提高;集体合同制度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和覆盖人数都有大幅度提升;劳动合同制度在促进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等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基金的征收工作。但是,《劳动合同法》不仅其规定存在诸多缺憾,而且在其适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缺陷。由于《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时间不长,尽管学界对《劳动合同法》的研讨充满了热情,但迄今为止,专门研究《劳动合同法》的论著并不多见,故,本文以“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与完善”作为选题,试图基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与实践之缺陷剖析,就如何完善《劳动合同法》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期盼能对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完善有所脾益,这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一定的理论意义。 全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释《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理论。首先论述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的产生背景:《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适应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其次,阐释了《劳动合同法》的宗旨:即《劳动合同法》的宗旨是倾斜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最后,阐述了《劳动合同法》的意义。《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确认和维护正常的劳资关系及排解劳动纠纷;有利于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关系及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 第二部分,主要剖析了《劳动合同法》所存在的缺陷,客观地讲,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订立的立法规定和具体实施均存在缺陷;《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履行的立法规定和具体实施均存在着缺陷;《劳动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立法规定和具体实施均存在缺陷;《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者集体谈判权的立法规定和具体实施也存在着问题;《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之立法规定和具体实施同样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存在诸多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立法者本身的原因,也有劳动关系本身的复杂多变方面的原因。 第三部分,主要针对第二部分所列缺陷,就如何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具体地讲,我国《劳动合同法》应当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劳动关系的需要,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劳动者集体谈判权、劳务派遣等方面逐一进行完善。对劳动合同订立的完善体现在对《劳动合同法》第12条和第14条之规定方面。对劳动合同履行的完善体现在对《劳动合同法》第30条之规定方面。对劳动合同解除的完善体现在对《劳动合同法》第39条之规定方面。对劳动者集体谈判权的完善体现在对《劳动合同法》第4条之规定方面。对劳务派遣的完善体现在对《劳动合同法》第66条之规定方面。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咏玲;;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适用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1期

2 邓云成;;浅论《劳动合同法》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3 吴旭东;陈儒坤;;《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部分条款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4 周丽华;;浅析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J];法制与社会;2012年01期

5 姜颖;;无固定期限合同立法完善之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王艺陶;;浅议新劳动合同法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3年09期

7 周亚军;;新《劳动合同法》关于对劳务派遣的修改及对企业在用工方面的要求[J];法制与社会;2013年19期

8 曾维林;;劳务派遣新规剖析及其利弊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年06期

9 任稚苑;;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国际货代企业物流化的影响[J];中国市场;2008年49期

10 孔繁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谁有利[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虎;;萨维尼的《论占有》及其贡献——法学、立法以及方法[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2 李文胜;马金广;;罗马共和晚期刑事诉讼模式探微——以西塞罗为克鲁恩求斯辩护为中心[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袁靖;;本地法说的当代实践意义探讨[J];才智;2010年02期

4 黄良军;关于加强集体劳动权立法的思考[J];长白学刊;2003年05期

5 冯术杰,于延晓;知识产权地域性的成因及其发展[J];长白学刊;2004年06期

6 张晓阳;;权利限度与民事权利时间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冯彦君;;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法学的理论贡献[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8 李凌云;;我国劳动标准高低之争的理论溯源[J];当代法学;2009年04期

9 张晓阳;贾国发;;民事权利限制的时间界限[J];当代法学;2009年06期

10 刘彤海;;关于诉讼时效名称问题之检讨[J];中国司法;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刘建录;;论工会职责与创建和谐劳动关系[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尹华;;“民间智慧”与“法律决断”的桥接路径——“问题列表制度”引入人民陪审员参审刑事案件之探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丁利明;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杜新丽;法律选择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鞠海亭;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邹龙妹;俄罗斯国际私法中的冲突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焦燕;婚姻冲突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杜焕芳;国际民商事司法与行政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许军珂;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翠;工会维权职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新宁;涉外夫妻财产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冯丽;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会维权职能履行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谢青青;解决矿难的第三种路径:矿工工会[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韩冲;论涉外侵权法律适用的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窦国强;我国罢工立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邱二强;工联主义视阈下的英国工会[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今彦;工会法人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英;论我国外派劳务合作合同的法律适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汉昌,陈金玲;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兼论督促程序的发展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闫治国;丁华;;论用人单位单方即时解除权——《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吴如巧;宋东;;劳务派遣与劳动者权益保护[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4 钟艳君;;试论支付令在追索劳动报酬中的适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董保华;;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6 钱叶芳;;保护不足与保护过度——试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倾斜保护的“度”[J];法商研究;2007年03期

7 郑爱青;法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启示[J];法学杂志;2002年05期

8 谢增毅;;对《劳动合同法》若干不足的反思[J];法学杂志;2007年06期

9 钱叶芳;;《劳动合同法(草案)》三审稿立法技术的缺陷和弥补[J];法学;2007年05期

10 姜颖;;《劳动合同法》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不足与完善[J];法治论坛;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惟清;试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入股与未入股职工的待遇是否相同?[J];中国工运;1998年09期

2 ;医院临时工可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吗?[J];创业者;1999年12期

3 任雪红;“中止”非“终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11期

4 ;强扭的瓜儿怎能甜?[J];中国劳动;2001年05期

5 孙爱军;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2001年07期

6 钱炼;能否终止劳动合同[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04期

7 ;未签劳动合同就能逃避法定义务吗?[J];中国劳动;2002年01期

8 郝鹏涛;劳动合同期满未终止的法律后果[J];新西部;2003年05期

9 ;未签劳动合同受工伤该咋办[J];社区;2003年16期

10 秦中忠,韩秀玲;工会要重视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J];中国工运;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标;王光荣;李晓义;张立党;;无期限劳动合同限制与劳资行为——来自实验的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费信安;;正确把握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合理选择企业用工形式[A];上海烟草系统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6年

3 朱卫红;;论作为劳动合同“法定终止要件”的退休年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薛济民;;合同法与劳动法关于合同效力规定的比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阳;;倒签《劳动合同书》的终止日期是否有效[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陆敬波;刘丽珍;徐梦云;;违法解雇若干法律问题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文阳;;劳动合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价值[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朱卫红;;论作为劳动合同“法定终止要件”的退休年龄[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10 任泳慧;;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意义及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新华日报;2003年

2 张书喜;[N];安徽日报;2007年

3 ;[N];中国企业报;2006年

4 肖波 张平;[N];楚雄日报(汉);2006年

5 杨志峰 姚小华;[N];陇东报;2006年

6 赵胜利;[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7 马璐瑶;[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赵翔;[N];工人日报;2008年

9 郑向鹏;[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吴赛勋;[N];中国矿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丁婷;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翁杰;基于雇佣关系稳定性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8 王鹏炜;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的法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雪飞;中国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胤;论实际履行原则[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马秋实;劳动合同解释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杨军;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洪秀丽;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罗贝妮;论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之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7 余琼琼;论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亲自履行原则[D];苏州大学;2010年

8 尤垒;论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D];苏州大学;2003年

9 付雷;关于企业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雷向春;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与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44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