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8 14:03

  本文关键词:被规避、被冷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出路——劳动关系调整中国家行政主导取向之检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 2011年

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

刘道强  

【摘要】: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是一个综合性法律保障制度。该制度以制定法为基础,形成基本的法律架构,又以判例法的方式不断完善和改进具体的规则。本文对美国集体谈判法律保障的历史演进、制度运作和理论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在对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作全景式展现的同时,力图洞悉其内部运行机制,进而把握该制度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及所具有的价值。 本文除导论和结论外,共分为六个章节。 导论部分主要包括问题缘起、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等内容。 第一章以美国集体谈判法律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为线索,回顾了集体谈判法律调整的历史,以及美国集体谈判法律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美国集体谈判法律保障制度演进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以集体谈判主体的法律确认为中心,从谈判单位的确认、工会的选举与承认、保障工会自由选举的法律规则等不同角度,对美国集体谈判主体的法律确认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总结概括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在集体谈判主体确认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重点论述谈判阶段的法律保障。在概述了谈判阶段的结构、程序和内容之后,主要考察谈判进程中谈判主体履行谈判义务的法律保障,并且概述了谈判僵局及其克服问题,进而指出,在制度化的法律保障之下,美国的集体谈判呈现出有序性、自主性和谈判双方力量对等性的特点。 第四章围绕集体合同的履行及其争议解决机制展开。在本文的语境下,集体合同的履行及其争议解决机制是集体谈判法律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体合同履行的争议解决机制中,申诉——仲裁程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法院和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在其中也着一定的作用。 第五章是对美国集体谈判法律保障制度的理论分析。本文从基本原则和制度价值两个方面对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文章结合社会法和民法的基本原理,指出美国集体谈判法律保障的基本原则是谈判双方的对等原则和联邦政府的程序保障原则。建立在对等原则和程序保障原则之上的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在稳定社会秩序、改善雇员经济条件和扩大民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第六章考察了中国集体协商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对中国的启示。针对中国集体协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当在渗透程序理念、转换政府职能和完善法律保障制度等方面加以发展和改进。 本文的结论部分立足于通古鉴今的思考,在总结了集体谈判法律保障制度的作用之后,指出面对不同的制度要关注制度背后的理念。本文最后指出,培育劳动者的主体意识,转换政府职能,乃是赋予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以生命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71.2;DD91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翟玉娟;论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3 吴亚平;;关于基层工会主席直接选举的几个问题[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冯同庆;;被规避、被冷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出路——劳动关系调整中国家行政主导取向之检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志灵;;残酷数据戳穿虚假理论[J];共产党员;2010年15期

6 强磊;论我国劳动法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7 周剑云;;20世纪初美国劳资集体谈判思想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J];历史研究;2007年01期

9 董保华;;论事实上的契约关系——对第三法域的探索[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10 ;1997年度劳动事业发展统计公报[J];中国劳动;1998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娜;美国大学教师集体谈判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宋凯;美国劳资关系法的博弈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韩兆柱;许占鲁;;我国行政补偿程序的现状及其完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5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6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7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10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吴穹;;论司法语境下的新闻媒体监督权[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梁晓淮;张洪得;;独立化 公开化 法制化——检察机关侦查权内部制约机制的检讨与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祺国;;论和谐司法[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杨光;傅文魁;;刑事和解与公诉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科;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尉龙;量刑建议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松;尼克松政府就业培训政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毕波;论行政调查[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晓东,孙贵聪;研究大学类企业行为 提升大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2 李子江;论美国学术自由的组织与制度保障——AAUP及其关于学术自由和终身职的原则声明[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 陈伟;论西方学术专业的工会化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4 李子江;;美国大学集体谈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5 陈伟;;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对抗游戏——论美国高校教师与高等院校之间的集体谈判[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杜作润;国外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特征、案例及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7 孙笑侠;法律程序剖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8 冯象;正义的蒙眼布 政法笔记Ⅱ[J];读书;2002年07期

9 孙笑侠;两种程序法类型的纵向比较——兼论程序公正的要义[J];法学;1992年08期

10 杨开湘;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判断与选择[J];法学;199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国娣;;集体谈判离我们有多远[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2 林燕玲;日本的集体谈判[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全承相;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的立法思考[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谭子;;走向谈判的工会[J];工友;2009年10期

5 陈敏;现代企业制度的选择:工人参与[J];中国工运;1994年11期

6 翟玉娟;论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J];当代法学;2003年07期

7 朱健;;西方国家劳资关系中的集体谈判[J];领导之友;2007年04期

8 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黄国庆;;英德两国调整劳资关系的主要形式与社会保障政策[J];工友;2001年08期

10 张鲁;漫谈协调劳资关系的集体谈判[J];中国社会保障;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萍;朱世龙;;浅谈解决劳资纠纷化解社会矛盾之集体谈判[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3 林平;;集体谈判的战略劣势:DVD专利费高昂的可能原因探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孟钟捷;;试析德国魏玛时代集体合同制的兴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6 胡代光;;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和我们的对策[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于海鹰;;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与职业健康[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郭砾;赵云;;平衡工作与家庭:国际视角与中国政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郭爱萍;;劳资关系与政府协调作用的若干思考[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魏竣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N];工人日报;2005年

3 邱闽;[N];新乡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静;[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5 梁忻;[N];中国企业报;2007年

6 程延园;[N];学习时报;2006年

7 张玮;[N];南方日报;2008年

8 魏竣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姜列青;[N];工人日报;2005年

10 宫希魁;[N];经济参考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道强;美国集体谈判的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李亮山;我国劳动关系政府规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王小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复旦大学;2007年

9 罗后清;当代西方劳动力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王东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工会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媚;企业集体谈判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肖渭川;论我国集体谈判结构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文晓红;美国高校教师集体谈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佳;美国公私部门集体谈判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蕾;当下中国劳资关系调节的制度创新[D];南京大学;2011年

6 马静;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邓园;论我国集体谈判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湖南大学;2012年

8 杨松;工资集体谈判“移植”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凌霄;我国集体合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满泽亮;转型时期集体谈判核心地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被规避、被冷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出路——劳动关系调整中国家行政主导取向之检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8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68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6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