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7:10

  本文关键词: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所谓个人信息,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识别特定某个人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信息或信息的组合。个人信息具有可识别性、组合性、广泛性之特征,个人信息应当作为民事权利被保护,具有人格权之属性,与隐私权存在着交叉重合关系,个人信息当中的敏感信息应该属于隐私权保护之客体,而个人信息当中的非敏感信息则不属于隐私权保护之客体。敏感信息之范围主要涵盖医疗、个人信仰、种族、政治观点等方面,余者则为非敏感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地区)对于个人信息保护之立法模式主要包括以欧盟为代表的统一立法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立法和行业自律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兼采以上两种特点的折中模式。我国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应该采用欧盟的统一立法模式,因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立法和行业自律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折中模式,均强调以经济利益为导向。我国立法过程中应当在促进信息的自由流通和保护人格利益间寻求平衡,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通过《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有关规定对个人信息进行合理利用与保护。同时设立监督咨询机构,推动企业间行业准则的制定,共同构建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机制。
【关键词】:个人信息 隐私权 人格权 保护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个人信息的基本理论11-20
  • (一)个人信息的含义和特征11-13
  • 1、个人信息的渊源11
  • 2、个人信息的定义11-12
  • 3、个人信息的特征12-13
  • (二)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13-15
  • 1、个人信息权的提出13
  • 2、个人信息权的属性辨析13-15
  • (三)个人信息权主客体界定15-17
  • 1、个人信息权的主体是自然人15-16
  • 2、个人信息权的客体是个人信息16-17
  • (四)个人信息的分类17-20
  • 1、直接个人信息与间接个人信息17
  • 2、敏感个人信息与琐细个人信息17-18
  • 3、电脑处理的个人信息与非电脑处理的个人信息18-19
  • 4、公开的个人信息与隐秘的个人信息19-20
  • 二、域外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分析20-26
  • (一)欧盟——以统一立法为主要手段20-22
  • 1、欧盟个人信息法律制度的发展20-21
  • 2、欧盟统一立法模式背后的保护21-22
  • (二)美国——分散立法并行行业自律22-24
  • 1、美国个人信息法律制度的发展22-23
  • 2、美国行业自律规制个人信息23-24
  • (三)日本——折中模式24-26
  • 1、日本个人信息法律制度的发展24-25
  • 2、日本保护个人信息相关机制25-26
  • 三、我国个人信息利用与法律保护问题分析26-31
  • (一)我国个人信息利用现状26-28
  • 1、公权力机关滥用个人信息26
  • 2、企业滥用个人信息26-27
  • 3、个人非法利用个人信息27-28
  • (二)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现状28-31
  • 1、我国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现状28-30
  • 2、我国其他法律保护现状30-31
  • 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制度的构想31-38
  • (一)保护个人信息之必要性分析31
  • (二)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立法构想31-33
  • 1、价值取向:兼顾人格利益与信息自由利益31-32
  • 2、加快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32-33
  • (三)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法律适用构想33-35
  • 1、《合同法》适用相关建议34
  • 2、《侵权责任法》适用相关建议34-35
  • (四)相关制度构建及其他35-38
  • 1、建立专门机构负责个人信息咨询和监督服务35
  • 2、加强对行业自律的规范35-36
  • 3、强化技术保护36-37
  • 4、提升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意识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艳滨;;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的几个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1期

2 翟峰;;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意义及主要内涵[J];秘书;2006年05期

3 赵素云;田天;白福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明年启动贸易争端或提前降临[J];农村金融研究;2006年08期

4 南方木;;“个人信息保护”何时列入立法计划?[J];中国信息界;2006年11期

5 吴钢;;论个人信息保护与利用之平衡关系[J];情报科学;2007年01期

6 孙鹏;郭玉梅;王开红;;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J];软件工程师;2007年06期

7 齐爱民;;论个人信息保护基本策略的政府选择[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陈家兴;;个人信息保护需法律“护航”[J];人民论坛;2007年22期

9 齐爱民;;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经济功能与人权意义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许春尧;;加拿大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及借鉴[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志明;;论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自律与监督[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2 潘迪;;日本国民的知情权——以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为视角[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肖登辉;;行政法视野中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兼论个人信息保护法与行政信息公开法的关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汤啸天;芦琦;汤擎;吴玲;;电子商务与个人信息保护[A];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2年

5 林蔚;;软件技术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冲突解决机制——以微软“黑屏”事件展开[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宣;大连制定实施个人信息保护规范[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玉光 胡杰 霍志坚 李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迫在眉睫[N];人民公安报;2007年

3 陈默;《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启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馨轩;中欧个人信息保护高级研讨会在连召开[N];大连日报;2008年

5 阮喧;个人信息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努力[N];大连日报;2008年

6 张俊卿;切实重视个人信息保护[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丘勋锐 黄明健 郝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刻不容缓[N];人民公安报;2009年

8 记者单纯刚;滥用私人信息现象严重 个人信息保护亟须加强[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成都传媒集团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陈文勇 熊德壮 李娅;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N];成都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姜云飞;个人信息保护:为外包安全上保险[N];大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聂生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洪海林;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姚岳绒;宪法视野中的个人信息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抗抗;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媒体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珍玲;信息公开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D];中南大学;2010年

3 秦洁;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李欣欣;论个人信息保护与合理利用[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张苑;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杨佶;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7 朱峰;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刚;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杨化锋;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D];重庆大学;2013年

10 杨振;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70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