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动保护、员工薪酬与企业利益分配——基于《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7-03-29 00:12

  本文关键词:劳动保护、员工薪酬与企业利益分配——基于《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的经验证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劳动保护制度环境的发展,对员工参与公司利益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4—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它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更大。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升了企业利益分配格局的公平性和员工薪酬满意度,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劳动保护 劳动合同法 员工薪酬 利益分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制度背景、机构特征与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基于双重代理问题的研究”(13YJC630181)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政治关联、扭亏路径偏好与公司盈余质量研究”(2013PYGL04) 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校级科研项目(2012-XZZD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5;F272.92;F275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升,收入分配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收入分配系统的公平公正在很大程度对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起着重要作用。薪酬不仅意味着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评定,而且是用来鼓励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济广;刘倬;;民(私)营企业的收入分配格局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张杰;黄泰岩;;中国企业的工资变化趋势与决定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3 夏小林;私营部门: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J];管理世界;2004年06期

4 程德俊;赵曙明;;高参与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环境动态性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5 王美艳;;《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问题和对策建议[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7 刘慧龙;张敏;王亚平;吴联生;;政治关联、薪酬激励与员工配置效率[J];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8 陆正飞;王雄元;张鹏;;国有企业支付了更高的职工工资吗?[J];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9 黄世英;秦学志;陈克兢;;我国A股上市公司增值额分配比率差异——基于产权、行业和地区差异的视角[J];技术经济;2011年09期

10 魏小军;;《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对劳资关系的影响——社会实证与效益评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飞;;社会权利交换视角下的农民工组织维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2 乔刚;;基于FNK公司的中小民营企业薪酬体系再设计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赵继新;殷浩然;;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评价及规范对策[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周扬波;;私有制企业劳资博弈与利益均衡机制的构建[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5 梁海慧;;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工会缺位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罗竖元;;走出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困境——基于劳动者、雇主和政府三方博弈分析的视角[J];长白学刊;2010年01期

7 刘颖;;政府与私营企业间的劳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陈秋;;美国OPM改革与精兵简政原则[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叶祥松;胡剑峰;;储蓄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分析[J];创新;2010年05期

10 章群;牛忠江;;劳动争议仲裁与司法诉讼之衔接分析——基于“公平”与“效率”价值的展开[J];财经科学;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桂兰;;从“单产权制度”到“双产权制度”——劳资关系由“冲突”走向“合作”的产权理论基础演化轨迹[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主要问题[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陈诗达;;强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5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浙江民生报告——就业问题研究 目标、对策与建议[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就业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铭;;第九章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发展和农民工权益保护[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8 贺振华;;相对收入、政治决策与经济增长——一个关于社会选择的政治经济模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邱国兵;;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背景下的劳资关系[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韩金华;;正确认识劳资关系,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基于《资本论》视角的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8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谢文武;企业社会绩效的治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王林;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新产品成功影响机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广柱;胶南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万育明;税务部门授权氛围对纳税服务员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_,

本文编号:2733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733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