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侵权责任法中过失相抵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9:15

  本文关键词:侵权责任法中过失相抵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法治社会的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努力实现我国法治社会目标的过程中,各种应对社会新情况新案件的法律制度也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我国在2009年出台了《侵权责任法》,此部法律在我国民法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应对各种侵权案件的规则制度,其中过失相抵制度尤为亮眼。过失相抵制度作为调整受害人与侵害人之间责任的分配规则,其对于公平正义的维护以及补充侵权法中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不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侵权案件中,如果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那么如何进行双方之间责任的公平分配。尽管过失相抵制度已经出现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之中,但我国目前对于这一制度的规定与研究依然比较简略,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对过失相抵制度的具体适用没有一个统一详细的标准,对其构成要件也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同时,在实践中过失相抵制度也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法院往往在实务操作中一刀切,未能合理的发挥过失相抵制度的功能,导致其流于形式。因此,过失相抵制度在我国还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公平分配责任的作用。本文总体结构上共分为三部分:导言、正文和结语。正文共涵盖四大章。第一章主要是对过失相抵制度内涵进行分析。首先通过一个小案例引出过失相抵概念,通过对这一制度历史演变以及奉行的原则精神进行分析,进而使我们对其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接着对过失相抵的法律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存在过错、过失相抵既可减轻加害人赔偿责任,也可免除加害人侵权责任以及法官可依职权主动适用过失相抵规则,这些法律特征表明了过失相抵具有的法律功能,使我们对这一制度进一步加深理解。同时,由于过失相抵在侵权法中存在界定的困难,文章又将其与相关法律概念作比较,通过各个分析得出其自身具有的特性,以便我们方便把握过失相抵。第二章主要对过失相抵构成要件做理论分析。在受害人过错中,着重分析了受害人故意与过失容易出现争议的地方,指出受害人故意与受害人同意之间存在的不同,对受害人过失性质、类型和判断标准进行了认定,认为受害人过失性质应是指受害人未尽到合理注意,在判断时应以客观标准进行考量;对于受害人是否应当具有过失相抵能力,笔者在分析责任能力说、客观说等各家学说观点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认为受害人应当具有过失相抵能力,但此种能力非责任能力,而应是一种识别能力。第三章是对过失相抵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适用进行探究。首先确定过失相抵的适用范围,包括过错责任领域与无过错责任领域。其中重点是在无过错责任领域的适用问题。笔者从我国立法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公平原则角度出发,认定过失相抵制度应适用于无过错责任领域,但基于无过错责任的特殊性,其适用必然有一定的限制。接着对过失相抵的适用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对原因力比较法、过错比较法以及综合型方法的探究,笔者更加倾向于过错比较法,但原因力比较法可以作为适用过失相抵的辅助方法。同时,对于过错比较法应当依据的标准,笔者将其具体化,并制作为表格以供司法实务借鉴。第四章对过失相抵在我国的运用提出几点完善建议。首先是在立法体系中应当将过失相抵适用于合同法领域,因为依据过失相抵性质,只要是以损害赔偿为责任承担方式的领域都可适用过失相抵;其次是针对立法条文的混乱进行统一完善,特别是过失相抵的操作方法方面;然后对目前越来越多的商事侵权案件进行探讨,认为商事主体应该被纳入到过失相抵制度调整范围内。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完善能够帮助我国过失相抵制度更进一步的发展完善。
【关键词】:侵权责任 过失相抵 责任分配 受害人过错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导言10-16
  • 一、问题的提出10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三、选题背景11
  • 四、文献综述11-14
  • 五、主要研究方法14
  • 六、论文结构安排14-16
  • 第一章 过失相抵制度内涵分析16-24
  • 第一节 过失相抵制度的概念16-17
  • 第二节 过失相抵制度之法律特征分析17-20
  • 一、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扩大存在过错17-18
  • 二、过失相抵的法律效力是减轻或免除加害人的赔偿责任18-19
  • 三、过失相抵是法官依其职权主动适用的规则19-20
  • 第三节 过失相抵与其他相关法律概念的比较20-24
  • 一、过失相抵与共同过错20
  • 二、过失相抵与损益相抵20-21
  • 三、过失相抵与自甘冒险21-22
  • 四、过失相抵与因果关系中断22-24
  • 第二章 过失相抵的构成要件24-35
  • 第一节 受害人具有过错24-30
  • 一、受害人故意25-26
  • 二、受害人过失26-30
  • 第二节 受害人的过错与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之间需存在因果关系30-31
  • 第三节 关于受害人是否需要具备过失相抵能力31-35
  • 一、责任能力说31-32
  • 二、客观说32
  • 三、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观点32-33
  • 四、小结33-35
  • 第三章 过失相抵在侵权责任法中的适用35-41
  • 第一节 过失相抵的适用范围35-37
  • 一、过错责任领域的适用35
  • 二、无过错责任领域的适用35-37
  • 三、无过错责任领域适用的限制37
  • 第二节 过失相抵的适用方法37-41
  • 一、原因力比较法37-38
  • 二、过错比较法38
  • 三、综合型方法38
  • 四、小结38-41
  • 第四章 过失相抵制度在我国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建议41-45
  • 第一节 相关法律条文比较混乱41-42
  • 第二节 过失相抵在我国立法模式中有待完善42-43
  • 第三节 关于商事主体能否纳入过失相抵制度的建议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后记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侵权责任法(草案)》系列讨论之一:医院是销售者还是使用者?[J];中国医院院长;2009年05期

2 刘生亮;;侵权责任法的道德危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阿计;;侵权责任法,用“责任”保卫“权利”[J];群言;2009年03期

4 阿计;;侵权责任法,用“责任”保卫“权利”[J];人民公安;2009年10期

5 王利明;;论侵权责任法中一般条款和类型化的关系[J];中国检察官;2009年05期

6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功能定位、利益平衡与制度构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胡晴欣;;《侵权责任法(草案)》的价值取向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8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J];中国法学;2009年04期

9 杨占栋;;侵权责任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与功能[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徐银波;;论侵权责任法的创权功能[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梅;;探讨《侵权责任法》出台后的病案管理[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丽华;;《侵权责任法》与医疗风险控制[A];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大会暨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浙江省医学会肝病、感染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郭侃;张朝霞;;试析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梁明祥;;浅论《侵权责任法》生效后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变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5 宋雅梅;;试述《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钱亚芳;;《侵权责任法》时代的医疗机构防范对策[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余建东;;侵权责任法对医患纠纷法律规制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8 赵海怡;;责任规则威慑与激励效应的异化及矫正——兼评《侵权责任法》第七章[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赵丽华;;《侵权责任法》与医疗风险控制[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赵丽华;;《侵权责任法视角》——医疗侵权案例分析[A];2013浙江省医学伦理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婷玉 邹声文;侵权责任法“实”审,民法典迈“第二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记者 郭薇;侵权责任法草案拟规定污染责任[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周婷玉 邹声文;侵权责任法草案进入实质性审议[N];经济参考报;2008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杨立新 教授;侵权责任法之媒体侵权责任[N];法制日报;2009年

5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帮工责任[N];法制日报;2009年

6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之制度构建[N];法制日报;2009年

7 王银胜;最高法院成立侵权责任法研究小组[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宋识径;侵权责任法草案:四大悬念待解开[N];检察日报;2009年

9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若无协调机制配套,侵权责任法恐异化[N];东方早报;2009年

10 张红;侵权责任法立法:良知与理性[N];法制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挺;侵权法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军;论责任保险与侵权责任法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钱宇丹;责任保险与侵权责任法的功能互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周晓;论侵权责任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D];广东商学院;2011年

4 牛婉宁;论侵权责任法的独立[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沈伟;《侵权责任法》对医患双方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封盛;论侵权责任法所保护的民事利益[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7 金若逸;合同违约与侵权竞合的纠纷解决—《侵权责任法》实施后的新思考[D];宁波大学;2013年

8 张士明;《侵权责任法》构建体系解读[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姗姗;《侵权责任法》第36条评析及适用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卉;侵权法规范竞合与适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侵权责任法中过失相抵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01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c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