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环境人格权民法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22:01

  本文关键词:环境人格权民法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理念,环境保护的地位不断被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拥有的权利。无论是环境公害事件的个人诉讼,还是“采光权”案件走进法庭,都说明了公民对环境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环境人格权应运而生。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民法上能较好地对环境人格权进行法律保护。同时,分析我国民法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有利于完善环境人格权的构建和救济。对环境人格权民法保护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从环境人格权的概念、特征、性质着手提出环境人格权,又将之与人格权和环境权相比较,对其做出了理论分析,阐明环境人格权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民法保护上,文章从人格权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合同法等多角度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路径进行分析,为其私法救济提供了理论储备和法律基础。同时,通过查阅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环境人格权的相关立法,也对我国环境人格权制度的建立提供一些借鉴。在我国环境人格权制度的构建上,以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为指导,确定环境人格权制度在法律体系中的定位,在法律的具体设立上采用一般加列举的立法模式。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角度明确环境人格权的内容。通过对环境人格权救济制度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环境人格权救济的内容、途径和实现方式。重点强调了环境人格权的诉讼激励机制,以确保诉讼得以实现,将救济落到实处,这也是本文重要的创新之处。本文的写作方法包括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等。 环境人格权制度借鉴了民事人格权制度的框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突破和创新。用法定的权利形式保障个人权利,确立公民的环境权益观念,最终实现公共环境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环境人格权 民法保护 私法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D922.6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第二章 环境人格权概述13-21
  • 2.1 环境人格权的提出13-16
  • 2.1.1 环境人格权的概念13-14
  • 2.1.2 环境人格权的特征14-15
  • 2.1.3 环境人格权的性质15-16
  • 2.2 环境人格权的理论分析16-18
  • 2.2.1 环境人格权与人格权的比较16-17
  • 2.2.2 环境人格权与环境权的比较17-18
  • 2.3 环境人格权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8-21
  • 2.3.1 环境人格权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18-20
  • 2.3.2 在我国建立环境人格权制度的可行性20-21
  • 第三章 我国环境人格权民法保护路径分析21-33
  • 3.1 人格权法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21-23
  • 3.1.1 人格权理论中的环境人格权21-22
  • 3.1.2 人格权法对环境人格权保护的不足22-23
  • 3.2 侵权责任法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23-25
  • 3.2.1. 确定环境人格侵权行为23-25
  • 3.2.2 侵权责任法对环境人格权保护的不足25
  • 3.3 物权法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25-28
  • 3.3.1 突破物权法的客体26
  • 3.3.2 将环境人格权融入相邻关系26-28
  • 3.3.3 增加物权的种类28
  • 3.4 合同法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28-32
  • 3.4.1 自然资源使用权交易合同29-30
  • 3.4.2 排污权交易合同30-31
  • 3.4.3 新型合同的规定31-32
  • 3.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32-33
  • 第四章 国外环境人格权的相关借鉴33-38
  • 4.1 英美法系环境人格权的相关借鉴33-35
  • 4.2 大陆法系环境人格权的相关借鉴35-38
  • 第五章 构建我国环境人格权法律制度体系的思考38-48
  • 5.1 民事权利模式下对环境人格权的建构38-42
  • 5.1.1 环境人格权立法思路38-40
  • 5.1.2 环境人格权的内容40-41
  • 5.1.3 环境人格权的具体化41-42
  • 5.2 环境人格权的救济制度42-48
  • 5.2.1 环境人格权救济制度及特征42-44
  • 5.2.2 环境人格权救济制度的内容44-45
  • 5.2.3 环境人格权救济的途径及实现方式45-48
  • 第六章 结束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在学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斐;;构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理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张品泽;姚劲华;;论侦查窃听对隐私权的影响及其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6 余延满;冉克平;郭鸣;;企业法人目的范围外行为新探——兼评《合同法》第50条之规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7 叶明;吴太轩;;医疗损害之惩罚性赔偿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8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谈萧;;客户资料保护:从竞争法到版权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10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圣平;;宅基地转让纠纷个案的法律经济学[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陈赛;蓝楠;;我国饮用水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杨珊珊;;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光宇;王典;;论虚拟财产引发的法律问题[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李井奎;史晋川;张利风;;不确定性、破产与侵权事故的预防[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许可;;从法律博弈论看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以征地补偿为中心[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雪;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制演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滕雅婷;医疗损害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7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丛忻;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人格权民法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1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021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0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