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4:04

  本文关键词: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德国民法理论中,损害赔偿作为唯一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损害赔偿包括恢复原状和金钱赔偿两种方式。无论是价值赔偿还是恢复原状,其实质上都是财产赔偿。《德国民法典》对物权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并没有统一规定,而是把物权请求权规定在物权法编,损害赔偿规定在债法编。但是物权请求权优先于损害赔偿请求权:其一,从维护物权本身的利益角度来看,先有物权请求权,后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其二,权利救济时,物权请求权优先于损害赔偿请求权而实现。我国的《侵权责任法》不同于传统德国民法的侵权行为法,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吸收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吸收物权请求权的主要依据有两点:其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继承《民法通则》民事责任形式的规定;其二,《侵权责任法》是在我国大的“权利——义务——责任”民事立法格局之下的法律。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中的返还原物,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与物权请求权发挥相同的功能;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中的返还原物,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与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中的返还原物,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与物权请求权逻辑构造不一致。物权请求权是建立在德国“权利——义务”的立法格局之中,物权请求权是在物权人受到侵害时,权利主张物权请求权,其站在原权利人的角度,相对人承担的是义务。我国确立了“权利——义务——责任”的民事立法格局,《侵权责任法》是责任法,规定侵权人承担的责任,因此在权利人受到侵害时,侵权责任法不是站在原权利人的角度,而是站在侵权人违反义务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角度上。由于我国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吸收了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只要我们站在侵权责任概念之下,损害赔偿与返还财产、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统一于侵权责任之下,二者并不存在冲突。《物权法》规定的物权请求权是站在权利人视角上得救济权,《侵权责任法》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是站在侵权人角度的责任承担。基于此,物权救济在适用《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时,物权救济的法律适用解释如下:其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中的返还财产、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与物权请求权构成要件完全相同。其二,物权请求权是站在权利人角度的救济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是站在侵权人角度的责任承担。虽然我国民法理论主要是继受大陆法系德国法传统民法理论,但是基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实用主义的民事立法,从《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的逻辑看我国民法制度已经不同于德国法传统下的制度,因此,我国没必要完全继承传统德国的民法理论体系。基于我国民事立法的传统和经验;基于《侵权责任法》的独立成编;基于民事权利多元化的保护;基于《侵权责任法》功能的多元化,民法典中继承《侵权责任法》多元化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物权法》中无需规定物权请求权。
【关键词】:损害赔偿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德国民法传统中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次序关系11-14
  • (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仅限于损害赔偿11-12
  • (二)物权请求权优先于损害赔偿请求权12-14
  • 二、《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物权请求权的吸收关系14-23
  • (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对《民法通则》民事责任形式的继承14-16
  • (二)从义务与责任相区分的角度分析侵权责任承担方式16-20
  • (三)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侵权损害赔偿理论冲突的解决20-23
  • 三、现行民法体系中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并存关系23-30
  • (一)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并存下的冲突解决23-27
  • (二)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并存下的法律适用27-30
  • 四、民法典中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物权请求权的关系安排30-36
  • (一)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立法安排的争论30-32
  • (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吸收物权请求权的立法安排32-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0
  • 作者简介40-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轶;;论侵权责任承担方式[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05期

2 胡伟强;;刍议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一个法经济学的视角[J];私法;2012年02期

3 王秋玲;刑事责任承担方式质疑[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4 叶志清;;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之赔礼道歉的合理性分析[J];学理论;2012年13期

5 王轶;;论侵权责任承担方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张会^H;;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预防功能研究[J];前沿;2011年23期

7 李震东;黄芬;;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理解与适用[J];社会科学家;2010年12期

8 姚辉;段睿;;“赔礼道歉”的异化与回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代杰;;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立法研判与规则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张会^H;;不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构成要件[J];河北法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柳春梅;曹龙辉;吴明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致人损害纠纷解决现状及责任承担方式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姚辉;赔礼道歉与“最后的手段”[N];法制日报;2010年

2 董燕静邋陈树森 格西;旅行社缩减景点 旅游者要求补游[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刘铮 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着力提高行政告诫的规范化水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4 刘仁文;问责制:政治文明的新体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5 郭庆珠;反行政垄断应单独立法[N];法制日报;2006年

6 李祖华;完善“官员问责”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N];韶关日报;2009年

7 仲伟;双方违约 违约金如何计算[N];江苏经济报;2007年

8 刘仁文;“官员问责”呼唤制度化[N];学习时报;2006年

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轶;从“照着讲”到“接着讲”[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强;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沙日娜;我国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张晓晶;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立法利益衡量[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程勋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5 戴玲;论货运挂靠车辆交通损害赔偿中被挂靠单位的责任承担方式[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严翠翠;不可量物侵害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刘畅;论法律语境下的赔礼道歉[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黎园;论改编权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08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4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