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30 09:17

  本文关键词: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制度可以从资本积累、技术创新、甚至人口数量的变化等方面影响资本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因而对一国比较优势具有长期的根本影响,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要素禀赋。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制度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包括:产权制度、金融制度、劳动市场制度等等。2013年7月,《劳动合同法》重新修订实施,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很多学者认为其限制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也导致了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于是对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劳动力市场制度研究主要分为劳动用工制度、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劳动市场的灵活性等等。本文选取了劳动就业保护制度这一研究领域。那么根据以往学者认为制度可以影响比较优势的观点,劳动就业保护制度是否会对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造成影响呢?这些都有待研究。关于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分类讨论,主要分为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和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保护制度。本文选取了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保护制度这一研究领域。对于产业的选择,我们知道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度成为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对于我国而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但是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涨等原因,我国制造业的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慢慢消失。而且,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比较优势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近年来的比较优势逐渐下滑,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上升,那么劳动就业保护程度的不同是否会对其比较优势造成不同的影响呢?本文在理论部分介绍了劳动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比较优势的双重影响,包括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根据制造业行业细分标准,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并借鉴学术界衡量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指标,实证检验了劳动就业保护与制造业不同类别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这三个产业的比较优势都具有正向作用。(2)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其正向作用不是很大,模型显著性效果明显,所以对该行业来说,劳动就业保护水平的提高可能会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的下滑有一定联系。(3)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实施对其比较优势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劳动就业保护制度质量的上升将会引起该行业比较优势的上升。最后本文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劳动劳动就业保护制度 比较优势 制造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49.2;F4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问题的提出9-11
  • 1.2 选题意义11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5
  • 1.3.1 制度影响比较优势的形成11-13
  • 1.3.2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是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13-15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15
  • 1.4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和可能的创新点15-18
  • 1.4.1 研究内容15-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4.3 技术路线17
  • 1.4.4 可能的创新点17-18
  • 第2章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机理分析18-24
  • 2.1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8-19
  • 2.2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基本理论19
  • 2.3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19-24
  • 2.3.1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比较优势的正面影响19-22
  • 2.3.1.1 降低了劳动市场不完全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19-20
  • 2.3.1.2 改变了劳资双方的激励20-21
  • 2.3.1.3 提高了工人获得特定知识的动力21-22
  • 2.3.2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比较优势的负面影响22-24
  • 2.3.2.1 劳动就业保护的不公平性22
  • 2.3.2.2 劳动就业保护的低效率性22-24
  • 第3章 劳动就业保护与制造业比较优势的现状分析24-35
  • 3.1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与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度量24-29
  • 3.1.1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度量体系24-28
  • 3.1.2 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测度方法28-29
  • 3.2 我国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现状分析29-31
  • 3.2.1 我国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内涵与发展历程29-30
  • 3.2.2 我国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作用与现状30-31
  • 3.3 制造业比较优势的现状分析31-34
  • 3.3.1 制造业行业内的细分标准31-32
  • 3.3.2 分行业RCA指数的变动情况32-34
  • 3.4 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制造业比较优势影响的基本假设34-35
  • 第4章 我国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影响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35-41
  • 4.1 模型构建35
  • 4.2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35-37
  • 4.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35-36
  • 4.2.2 变量选取与说明36-37
  • 4.3 实证检验分析37-41
  • 4.3.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37-38
  • 4.3.2 模型的实证检验分析38-39
  • 4.3.3 模型的结果分析39-41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1-45
  • 5.1 研究结论41-42
  • 5.2 可能存在的不足42
  • 5.3 政策建议42-45
  • 参考文献45-4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8-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003年全国就业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J];中国就业;2003年09期

2 刘勇,刘秀香;解决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就业扩大之间矛盾的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殷晓清;劳动就业:农民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标志[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王斌;坚持以人为本 依法促进就业——访山东省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李瑞明[J];职业;2004年08期

5 刘勇,韩桂洁;浅析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劳动就业之间的关系[J];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2005年全国就业宣传工作优秀单位[J];中国就业;2005年10期

7 孔荣,王亚平;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就业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J];西北人口;2005年06期

8 刘勇;;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劳动就业之间矛盾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6年06期

9 韩曙;;完善支持劳动就业财税政策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71期

10 杨永燕;;劳动就业信息学[J];信息方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生吉萍;;关于《北京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A];21世纪人类食品面临的新问题学术论文集[C];2001年

2 仉贻泓;;促进浙江劳动就业的政策建议[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3 贾廷源;袁晓峰;;对劳动就业形势的分析及应采取的措施[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赵新正;;上海劳动就业结构的变化与“国际化大都市”的构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鸿;李娟;万芳芳;;陕西省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6 张鸿;李娟;万芳芳;;陕西省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7 赖存理;张耀东;;浙江劳动就业发展的十大趋势[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8 刘连支;;正确处理科技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曹艳;;简析影响西宁地区劳动就业的人口因素[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10 武文琦;程明芳;;运城劳动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A];2005—2006山西省统计科研成果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韩芳 通讯员 盖利伟;我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达到100%[N];阿勒泰日报;2007年

2 王传普邋通讯员 顾玲莉;恩施市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N];恩施日报;2007年

3 记者 黄明邋通讯员 黄宇 孙鹤;吉林半年新增就业28.5万人[N];工人日报;2007年

4 孔德强 朱永福;八区“百日帮扶”促就业[N];淮南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彭楚兵;为零就业家庭撑起晴朗天空[N];永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健;“零就业家庭”将获重点帮扶[N];南京日报;2007年

7 年周;迭部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绩喜人[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8 本报记者 姚秀梅;市劳动就业局积极开展 赴俄劳务输出人员培训[N];黑河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陈禹;初步形成覆盖全县城乡的劳动就业服务平台[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10 记者 邢玉才;敦化实现“零就业家庭”持续“归零”[N];延边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邬雪芬;浙江省劳动就业特征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刘强;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劳动就业[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雪峰;巴州人社局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2 何欣娟;山东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互动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3 卢洁;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4 秦有娟;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5 钱小慧;我国劳动就业的制度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睿宏;山西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程宇;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的相关效应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姜丽艳;云南藏区地方政府劳动就业服务可及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9 王华艳;论提高劳动就业质量的经济社会功能及发展对策[D];青岛大学;2008年

10 景文宏;资源型城市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501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e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