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3:08

  本文关键词: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全日制用工 问题 建议


【摘要】:随着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竞争都具有无国界性的特点,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降低成本日益成为资本流动与追逐利益的主要手段。弹性用工成为企业降低成本追逐利润的最好途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非全日制用工在我国也发展迅猛,并且它在防止劳动力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减缓就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非全日制就业是一种新的、非正规的就业形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不成熟的方面,例如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平等保护、工作超时严重、合同形式不合适,社会保障缺位、组织权难以实现等,面对它的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促进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的发展能有多帮助。
【关键词】:非全日制用工 问题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2
  •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8
  • 二、文献综述8-10
  • 三、内容介绍10-12
  • 第一章 非全日制用工概述12-26
  • 第一节 非全日制用工的背景12-14
  • 一、激烈的无国界化的企业竞争促进非全日制用工发展12
  • 二、非全日制用工的特点迎合了劳动者随之变化的思想意识12-13
  • 三、国家政策推动非全日制用工进一步快速发展13-14
  • 第二节 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及立法情况14-19
  • 一、国外有关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立法模式14-17
  • 二、国际劳工组织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17
  • 三、我国法律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17-19
  •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的性质19-21
  • 一、非全日制用工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9-20
  • 二、非全日制劳动关系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义务20-21
  • 第四节 非全日制用工的意义21-25
  •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积极意义21-24
  • 二、非全日制用工的消极影响24-25
  • 本章小结25-26
  • 第二章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现状26-35
  • 第一节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得不到平等的劳动保护26-28
  • 一、非全日制劳动者工资待遇的得不到平等保护26-27
  • 二、非全日制劳动者在解雇时得不到平等保护27
  • 三、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工作超时现象严重27-28
  • 第二节 非全日制用工合同采用口头形式对劳动者保护不利28-30
  • 一、非全日制用工采用合同形式的现状28-29
  • 二、采用口头形式的弊端29-30
  •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社会保险相关制度及措施缺位30-33
  • 一、非全日制用工社会保险问题现状30-31
  • 二、非全日制用工社会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31-33
  • 第四节 非全日制用工工会维权困难33-34
  • 一、非全日制用工工会维权的现状33
  • 二、非全日制劳动者工会维权困难的原因33-34
  •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完善我国非全日制用工的建议35-44
  • 第一节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应该得到同等的保护35-37
  •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实现工资平等保护35-36
  • 二、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随时解除权限加以制约来解决非全日制劳动者总是轻易被解雇的问题36-37
  • 三、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工作超时问题的应进行严格规制37
  • 第二节 严格规制非全日制用工的合同形式37-39
  • 第三节 全面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的社会保险制度及措施39-42
  • 一、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使社会保障走上轨道39
  • 二、根据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性,制定合适的缴费方式、标准39-40
  • 三、要求非全日制劳动者必须参加社会保险40-41
  • 四、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将“单位人”管理转为“社会人”管理41
  • 五、尽快健立健全社会保障配套措施,为非全日制用工发展做好服务41-42
  • 第四节 加强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会维权力度42-43
  • 一、打破传统模式,,采取直接选举模式保障工会参与权42
  • 二、政府加强监管,大力支持工会的维权职能42-43
  • 三、由于非全日制劳动者收入较低,建议对其免收入会费用43
  • 本章小结43-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晟;;非全日制用工应如何认定?[J];人事天地;2010年21期

2 胡大鹏,张新波,吴学军;关于济南市促进非全日制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1期

3 ;非全日制用工的是与非[J];工友;2009年05期

4 路辛;;终止非全日制合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04期

5 唐毅;;从一起劳动争议看“非全日制用工”[J];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07期

6 ;不是全日制的打工者以小时计算工资的标准[J];农民文摘;2006年01期

7 一闻;;非全日制用工 用人单位能否按月支付劳动报酬[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6期

8 ;从业资讯[J];职业技术;2004年11期

9 ;不签订劳动合同单位不一定理亏[J];当代工人;2009年07期

10 姜睿雅;;非全日制用工制度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颖萍;;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法律适用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潘耀丹;;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3 吴俊;;构建区域护理人力中心探析(以南通市为例)[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潘旦;;金融危机背景下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研究——以温州市为例[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5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6 田思路;;金融危机下就业者保护的多元化——“劳动者”概念与“劳动者性”之界定[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门德华;;关于对工业园区企业劳动保护作用的再认识[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8 方光荣;易长发;;关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阳;;倒签《劳动合同书》的终止日期是否有效[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罗炜;;重心下沉 规范管理 拓展农职业教育模式——对临沧市农业学校开展农民职业学历教育的几点思考[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明;林某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N];闽南日报;2008年

2 ;非全日制用工须符合规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3 记者 蒋悦飞 通讯员 穗劳宣;广州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7.5元/小时[N];广州日报;2007年

4 张喜亮邋任连国;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者也有诸多权利[N];工人日报;2008年

5 吴志雄;破除“学历歧视”的意义[N];中国信息报;2005年

6 王宇红 记者 董云平;计时工小时工资不得低于4.3元[N];黑龙江日报;2005年

7 张祥;广东非全日制职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公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8 冯勋;安康“钟点工”工资有了底线[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芳滨;我市上调职工最低工资标准[N];青岛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卢文洁;广东3所高校试点网络高等学历招生[N];广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斌峰;劳动者法律人格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肖蓓;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7 孙睿君;我国就业保护法律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邹世允;中国劳动者职业安全保障政府责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9 太月;劳动违约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惠卿;当代我国私营企业的劳动力发展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卫根;论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周正林;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徐春燕;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王旭染;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高媛;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霍妍;非全日制用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7 周颖;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制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8 刘芳;试论非全日制用工制度[D];西北大学;2011年

9 张明;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邵福利;劳动者界定的法律基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92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592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5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