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

发布时间:2017-08-03 17:29

  本文关键词: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


  更多相关文章: 违约损害赔偿 完全损害赔偿 因果关系 可预见性规则 非财产损害


【摘要】:我国《合同法》违约损害赔偿采取的是完全损害赔偿原则,不仅包括违约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还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完全损害赔偿原则在实践中适用时根据事实因果关系进行推定判断中存在着对赔偿有失公平的可能,采可预见性规则对损害赔偿进行限制有利于维护合同的公平正义。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在适用中具有很强的普遍性,英美法日德等国家对其均具有规定,我国在制定《涉外经济合同法》时就对可预见性规则进行了规定,在随后的《合同法》中也进行了规定,但是一直仅作为一项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对其适用有具体的规定,因此随着贸易的频繁合同数量的增加在损害赔偿纠纷中损害赔偿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本文立足于历史发展与现状,着重于对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的基础、构成要素和适用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可预见性规则的概念与历史发展。通过比较分析法阐述可预见性规则在各国规定不尽相同,可预见性规则最早规定于法国成文法中,在英国是由“哈德里诉巴克森戴尔案”判例确定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随后在“维多利亚洗衣店案”判例中对可预见性规则的构成要素及其中应注意辨别的问题做出了解释,堪称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中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部分,主要对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前提涉及的理论进行了深化挖掘,将完全损害赔偿原则和因果关系理论在损害赔偿制度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叙述了可预见性规则作为基本限制规则在其间的作用。在完全损害赔偿原则指导下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是以对损害范围的判断为前提,因此对损害的概念界定也十分重要。本文比较分析了理论界对损害的分类,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对损害分类模式可以满足我国国情,但对于非财产损害也应该纳入违约损害赔偿制度中。 第三部分,结合判例对可预见性规则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阐述,分析预见主体、时间、内容的不同学说并列举了实践意义。在预见的时间和内容上各国学界并不统一,而我国对于预见时间选择的缔约时,笔者通过对缔约时和违约时两个时点所产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认为违约时能够更好的发挥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赔偿的作用。在预见内容上结合国内外立法笔者比较赞同为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创造宽松的立法环境。 第四部分,着重介绍了可预见性规则的判断标准的各种学说,目前学术界倾向于理性人标准,理性人标准学说主要分析两种情况,在特殊情况中需要考虑信息传递性。笔者认为理性人的概念并不能涵盖当事人自利的一面,倾向采用“经济人”标准,其中不仅将理性人的认识因素作为考察对象,在实践中,尤其是面对灵活的合同中自利性也要作为一种判断依据进行考量。 第五部分,针对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介绍了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的限制和排除的几种情况。在违约损害赔偿中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是基于合同的公平正义而适用的,可预见性规则限制了损害赔偿的范围,但是当出现欺诈、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况时依旧适用可预见性规则是与立法精神相违背的,故应予排除适用。 第六部分,根据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提出了立法和司法两方面的建议,同时也将本文的创新点在立法和司法中如何适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在立法方面分别针对损害范围、构成要素的变更、信息传递的权利义务几个重点问题提出了立法见解;在司法上,在适用“经济人”标准和完善举证责任分配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 可预见性规则的实践意义较强,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如何能够更好的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是本文的立足点。望通过本文能够对违约损害赔偿纠纷解决提供帮助。
【关键词】:违约损害赔偿 完全损害赔偿 因果关系 可预见性规则 非财产损害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3.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绪论12-15
  • 一、选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二、国内外研究背景13
  • 三、研究问题和创新点13-15
  • 第1章 可预见性规则的概述15-22
  • 1.1 可预见性规则的概念15
  • 1.2 可预见规则在违约损害赔偿中的作用15-16
  • 1.3 可预见性规则在各国的发展16-22
  • 1.3.1 可预见性规则的确立16
  • 1.3.2 可预见性规则在各国的发展16-22
  • 第2章 可预见性规则与相关制度22-30
  • 2.1 可预见性规则与完全损害赔偿原则22-27
  • 2.1.1 完全损害赔偿原则与限制赔偿主义22
  • 2.1.2 损害的分类22-27
  • 2.2 可预见性规则与因果关系理论27-30
  • 第3章 可预见性规则的构成要素30-35
  • 3.1 可预见性规则的主体30-31
  • 3.2 预见的时间31-32
  • 3.3 预见的内容32-35
  • 3.3.1 各国关于预见的内容的学说及规定33
  • 3.3.2 我国关于可预见性规则内容的规定33-35
  • 第4章 可预见性规则的判断标准35-39
  • 4.1 主观标准说35
  • 4.2 客观标准说35-36
  • 4.3 折衷说36-37
  • 4.4 笔者的观点37-39
  • 第5章 可预见性规则适用的限制和排除情况39-43
  • 5.1 可预见性规则的限制情况39-40
  • 5.2 可预见性规则的例外情况40-43
  • 5.2.1 欺诈40-41
  • 5.2.2 故意和重大过失41-43
  • 第6章 可预见性规则在我国的适用与完善43-50
  • 6.1 可预见性规则在我国的法制状况43-44
  • 6.2 立法的完善44-47
  • 6.2.1 明确损害的范围和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范围44-45
  • 6.2.2 对可预见性规则构成要素的立法变更45
  • 6.2.3 引入有效的激励的立法理念45-47
  • 6.3 可预见性规则的司法完善47-50
  • 6.3.1 明确司法适用的标准47-48
  • 6.3.2 完善举证责任48-49
  • 6.3.3 明确排除可预见性规则的适用情形49-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盼;;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及其相关概念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8期

2 宋忠胜;;纯粹经济损失赔付与第三人利益保护[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3 李书珍;;合同解除所生损害赔偿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7期

4 詹绪达;;缔约过失责任刍议[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5 陶亮;;试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6期

6 徐彩慧;;损害赔偿的补偿性及其规则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7 裴文军;;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张卓玉;;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9 刘俊宁;胡晓翔;沈正善;赵太宏;;关于《侵权责任法》的点滴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04期

10 刘晓;;婚约制度的相关法律思考[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华如;;从一起事故处理谈当前矛盾大调处工作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2 李晓蕾;;环境侵权案件损害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秀娟;;专利侵权诉讼中实际损失之确定标准——美国的经验[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汪炜;靖博;;互有过失船舶碰撞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博弈分析[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周莹;;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的垫付责任[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乔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探讨[A];船舶防污染高新技术与区域合作研讨会暨第一届‘港口杯’船舶防污染优秀论文奖获奖论文专集[C];2003年

8 乔冰;;船舶污染损害赔偿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探讨[A];中国航海学会2003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专刊[C];2003年

9 陈屹立;邵同尧;;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郁晓冬;;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建构[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关仕新;7月,这些侵权损害赔偿从此更明确[N];检察日报;2010年

2 记者 高秀东;尽快建立消费者隐性损害赔偿基金[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3 史友兴;婚内损害赔偿“羊毛出在羊身上”?[N];工人日报;2010年

4 案例编写人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李超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 李佳;体育运动损害赔偿中自甘冒险规则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记者 江迪;民革党员建议 野生动物肇事损害赔偿工作亟待完善[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崇 明;未成年人损害赔偿如何执行需要明确[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陆建忠;无偿搭车者的损害赔偿[N];法制日报;2004年

8 刁安心;因公受伤能否重复主张损害赔偿[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边越;法律界和实务界商讨救助与损害赔偿难题[N];中国船舶报;2011年

10 葛丽娜;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案件执行应引起重视[N];人民法院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佳昌;国际商事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之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戴谋富;建筑师专家责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王亚男;外派船员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李培良;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张忠野;公司治理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马宁;医疗侵权责任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覃华平;1952年罗马公约现代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王云波;我国医疗损害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亚琼;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性规则[D];吉林大学;2005年

2 黄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阎军;论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廖德智;道路交通事故致人身伤亡之损害赔偿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谢渊;违约的非财产上损害赔偿[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宋振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7 刘晓智;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8 刘景华;论缔约过失责任之损害赔偿[D];外交学院;2005年

9 李瑞京;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举证责任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李一娴;论违约定金的惩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15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615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