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构建与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5:01

  本文关键词: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构建与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煤炭产业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煤炭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受人为、环境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发生。煤矿事故不仅关系着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我国的煤矿应急救援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应急管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而应急物流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应急物流能力会对应急救援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煤矿应急物流对于我国煤矿应急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论文以煤矿应急物流能力为研究对象,在论述了应急管理及应急物流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特点,并对煤矿应急物流存在的应急管理缺乏制度、应急预案可行性不高、安全意识薄弱、专业救援队伍缺乏等众多问题进行分析。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探讨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结合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确立了指挥调度能力、物资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处置减控能力四个一级指标,建立了包含应急物流指挥调度能力等十七个指标的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并对每个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运用ANP-FCE构建了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通过专家打分求得评价矩阵、加权超矩阵、极限超矩阵、一二级评价指标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确定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水平。为了对模型的实用性进行验证,论文以内蒙古X煤矿为研究对象展开案例分析。运用构建的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计算出最后的结果,有40.8%的把握认为该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水平处于中等,即应急救援的能力一般。通过模型构建的应用,了解和发现该煤矿应急物流中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针对煤矿应急物流中的现状和漏洞,提出加强煤矿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建设、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数量、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提升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将一种新的方法理论运用到煤矿应急物流能力评价问题上,为煤矿应急物流能力评价提供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煤矿应急物流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ANP 模糊综合评价 评价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1;F2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5
  • 1.1 研究背景和立论依据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立论依据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2.1 应急管理研究现状14-16
  • 1.2.2 应急物流研究现状16-19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9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9-21
  • 1.3.1 研究目的19-20
  • 1.3.2 研究意义20-21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1-25
  • 1.4.1 研究内容21-22
  • 1.4.2 研究思路22-23
  • 1.4.3 研究方法23
  • 1.4.4 论文的重难点和创新点23-25
  • 2 相关基础理论25-31
  • 2.1 应急管理相关理论25-28
  • 2.1.1 应急管理的概念25-26
  • 2.1.2 应急管理的阶段26-27
  • 2.1.3 应急管理的周期27
  • 2.1.4 应急管理的特征27-28
  • 2.2 应急物流相关理论28-31
  • 2.2.1 应急物流的内涵28-29
  • 2.2.2 应急物流的特点29
  • 2.2.3 应急物流的分类29-31
  • 3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及问题分析31-35
  • 3.1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31
  • 3.2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特点31-32
  • 3.3 煤矿应急物流存在问题分析32-35
  • 4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35-49
  • 4.1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35-36
  • 4.1.1 人员因素35
  • 4.1.2 设备因素35-36
  • 4.1.3 环境因素36
  • 4.1.4 管理因素36
  • 4.2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6-38
  • 4.3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的确定38-42
  • 4.3.1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38-39
  • 4.3.2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的特点39-40
  • 4.3.3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确定40-42
  • 4.4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内容分析42-49
  • 4.4.1 指挥调度能力因素42-44
  • 4.4.2 物资管理能力因素44-45
  • 4.4.3 信息管理能力因素45-46
  • 4.4.4 处置减控能力因素46-49
  • 5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的构建49-57
  • 5.1 基本原理与思路49-50
  • 5.2 确定指标权重50-54
  • 5.2.1 判断矩阵的建立及一致性检验50-51
  • 5.2.2 构建网络层比较超矩阵51
  • 5.2.3 网络结构构建51-53
  • 5.2.4 超矩阵与加权超矩阵53
  • 5.2.5 极限超矩阵53-54
  • 5.3 模糊综合评价54-57
  • 5.3.1 确定指标的综合评价矩阵54
  • 5.3.2 确定煤矿应急物流能力的等级54-57
  • 6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运用57-71
  • 6.1 X煤矿简介57-58
  • 6.2 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58-66
  • 6.2.1 评价网络图的建立58
  • 6.2.2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58-59
  • 6.2.3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59-66
  • 6.3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糊综合评价66-69
  • 6.4 评价结果分析69-71
  • 7 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提升的对策71-75
  • 7.1 加强煤矿安全事故预警机制建设71
  • 7.2 完善应急物流预案并提高其可行性71-72
  • 7.3 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数量72-73
  • 7.4 健全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建设73
  • 7.5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73-75
  • 8 结论与展望75-77
  • 8.1 结论75-76
  •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76-77
  • 参考文献77-81
  • 附录181-83
  • 附录283-85
  • 致谢85-87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光,龚卫锋,张燕;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23期

2 邓伟,王卫国;政府职能在应急物流组织指挥中应发挥的作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23期

3 王文亮;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年23期

4 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雷玲;应急物流初探[J];统计与决策;2004年06期

6 欧忠文,李科,姜玉宏,王会云,甘文旭;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5年09期

7 沈建国,熊坚;物流与应急物流略谈[J];物流科技;2005年04期

8 黄河;;应急物流中的信息系统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6年31期

9 尹传勇;;浅析我国应急物流研究现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10 许勤;;应急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07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卫锋;徐东;刘海军;;应急物流保障研究初探[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欧忠文;李科;姜大立;王会云;;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路应金;郝莉;唐小我;;成本有效性约束下应急物流动态保障机制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周心吾;詹国辉;;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优化及最优路径选择[A];2013年区域经济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马芬;;构建我国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鞠彦兵;杨尚洪;王爱华;;应急物流风险评价研究[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浪;;基于免疫应答的应急物流响应机制的构建[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5:现代社会危机管理与风险决策[C];2009年

8 龙方;卢艳;;农产品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9 徐圣豪;兰培真;孙苗;;应急物流方案选择方法研究[A];改革创新不停步,攻坚克难促发展——2013年“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傅克俊;杨建华;阮国祥;李静宜;杨永清;慕庆国;张漪;;基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预案的仿真建模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达卿;应急物流,,你在哪里?[N];现代物流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杨流洋;应急物流:“蜘蛛侠”的困惑[N];现代物流报;2005年

3 姜玉宏 邱清和;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N];现代物流报;2006年

4 温丽惠;应急物流重在“应急”[N];现代物流报;2007年

5 宋莉;构建应急物流体系迫在眉睫[N];科技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陶春;从抗灾救灾看应急物流建设[N];学习时报;2008年

7 李俊雄;民革广州市委建议建立亚运应急物流机制[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石家庄市桥东区人民检察院 付强;浅议应急物流法规建设[N];现代物流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亚;莫让信息化成为应急物流的短板[N];现代物流报;2013年

10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物流学院 高德成 卢朝辉;中国需建中西合璧式的应急物流体系[N];现代物流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晓晖;应急物流规划与调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缪成;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物流中的优化运输问题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蔡鉴明;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时变性及可靠性相关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谢建光;突发事件食品应急物流中应急能力评价与方案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郭晓光;面向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网络规划与运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李建国;应急物资库存策略及应急物流保障能力评价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面向不确定环境的应急物流抗风险能力评价[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王震宇;南阳市粮食应急物流中心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3 邢杰;应急物流快速信任的影响因子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杜云涛;企业应急物流过程管理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张森;城市应急物流救援物资运输优化方法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6 孙妮娜;基于群智能混合算法的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花翠;城市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物流储备库选址模型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8 张紫娇;模糊环境下跨区域应急物流网络的构建与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张琳;大规模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10 何蓉蓉;洪涝灾害应急物流配送路线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煤矿应急物流能力模型构建与运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8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