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1:04

  本文关键词: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的基础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产业关联度大等特征,是较为适合集聚式发展的行业。但是,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仍然较低,多数行业甚至出现分散态势,而这将不利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问题展开了研究,试图为中国政府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提出政策建议。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及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产业基础、对外开放、劳动共享、中间投入品共享、知识溢出和政策制度等。产业基础通过扩大现有企业规模和吸引新企业落户提高集聚水平;对外开放通过扩张市场规模、推动生产要素高端化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集聚水平;劳动共享通过降低劳动力供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集聚;中间投入品共享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运输成本促进集聚;知识溢出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集聚;政策制度通过引导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与分散。根据1999-2011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数据计算出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和区位熵,以此来测度十余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整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下降程度超过上升程度,各细分行业集聚变动趋势与总体基本相同。选取与产业基础、对外开放、劳动共享、中间投入品共享、知识溢出和政策制度6个影响因素涉及到的6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1999-2011年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变动趋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外开放、劳动共享、中间投入品共享和政策制度对提升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具有积极影响,知识溢出与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负相关,产业基础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在前文的基础上,针对优化装备制造业空间布局和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程度;二是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三是完善中间投入品供给市场;四是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合理进行政策引导。
【关键词】:中国装备制造业 集聚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前言11-12
  • 一、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12-23
  • (一)概念界定12-14
  • 1. 装备制造业12-13
  • 2. 产业集聚13-14
  • (二)相关理论14-17
  • 1.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4-15
  • 2. 马歇尔的外部理论15
  • 3. 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15-16
  • 4.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16-17
  • 5. 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理论17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17-23
  • 1.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17-19
  • 2. 相关实证研究综述19-23
  • 二、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23-27
  • (一)产业基础23
  • (二)对外开放23-24
  • (三)劳动共享24
  • (四)中间投入品共享24-25
  • (五)知识溢出25-26
  • (六)政策制度26-27
  • 三、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的变动趋势27-41
  • (一)装备制造业集聚测度方法27-28
  • 1. 空间基尼系数27
  • 2. EG指数27-28
  • 3. 区位熵28
  • (二)装备制造业集聚总体变动趋势28-32
  • 1. 空间基尼系数28-29
  • 2. EG指数29-30
  • 3. 区位熵30-32
  • (三)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集聚变动趋势32-41
  • 1. 金属制品业32-33
  • 2. 通用设备制造业33-34
  • 3. 专用设备制造业34-35
  • 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5-36
  • 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6-37
  • 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7-38
  • 7.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8-41
  • 四、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41-46
  • (一)指标设置与数据来源41-42
  • 1. 指标设置41-42
  • 2. 数据来源42
  • (二)模型设定42-43
  • 1. 模型设定42
  • 2. F检验42-43
  • 3. Hausman检验43
  • (三)计量结果与分析43-46
  • 1. 计量结果43-44
  • 2. 结果分析44-46
  • 五、政策建议46-51
  • (一)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程度46-47
  • (二)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47-48
  • (三)完善中间投入品供给市场48-49
  • (四)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49-50
  • (五)合理进行政策引导50-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晓松;;树立中国装备的品牌价值[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年18期

2 陈明森;陈爱贞;;全球竞争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路径[J];综合竞争力;2009年01期

3 ;中国装备须补齐短板[J];装备制造;2014年08期

4 陈贵棠;装备中国需要中国装备 中国装备能够装备中国——国产“太矿牌”采煤机科技转化创国威纪实[J];机电新产品导报;2000年Z1期

5 王忠清;用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长锻开发研制80×4000特大型钢板校平机纪实[J];机电新产品导报;2002年Z1期

6 崔万田;;中国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的比较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11期

7 卜基桥;谁来装备中国[J];现代制造;2005年07期

8 孙刚;;斯宝传动:服务中国装备[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年07期

9 林大地;代媚媚;;中国装备制造业均衡性分析[J];福建建筑;2007年03期

10 张岩;;中国装备 沉寂与复兴[J];微型机与应用;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海;邓希;;中国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视角[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蒋恩尧;吴传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面临挑战探讨[A];第五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第18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专刊[C];2014年

4 刘琦;王英;毕然;;中国装备制造业空心化形成机理的非对称博弈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5 杨哲英;;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李海海;王丽桃;;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模式研究——以官产学研集聚的大城市为中心进行技术创新[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装备制造业六案例[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七集)[C];2007年

8 崔万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毕然;王英;刘琦;;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空心化形成机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10 胡静寅;姚莉;万永坤;;FD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0)——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EB 记者 李醒;沈鼓:让中国装备与世界同步[N];机电商报;2012年

2 十八大代表、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斯泽夫;“中国装备,装备世界”正逐步实现[N];四川日报;2012年

3 胡立彪;中国装备须补齐短板[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董迎春 邋;理性科学地看待“中国装备”[N];工人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司建楠;讲中国装备故事 《大国重器》央视开播[N];中国工业报;2013年

6 郑建玲;中国装备 亮剑争锋[N];中国质量报;2007年

7 章化;中国装备,装备中国![N];中国化工报;2012年

8 MEB 记者 路艳艳;社会责任:中国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N];机电商报;2012年

9 一舟;中国装备制造业增长放缓[N];中国石化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韶文;中国装备引领“出口升级”[N];国际商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晓云;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品牌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何武;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与全球价值链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阳;产业融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薛媛媛;中国装备制造业跨国并购目标选择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3 张昕;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王海生;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增长极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汤益群;中国装备制造业战略升级[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王辉;模块化体系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整合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吴传荣;入世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其发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8 项日峰;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9 靳菲菲;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水平实证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郑亮;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87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