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铜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5:04

  本文关键词:铜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质量时代的今天,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要,对比其他类型企业,具有产业集中度低、约束条件多等特点的铜加工企业更需要良好的质量管理,来解决其多数管理不善,行业整体陷入困局的问题。随着现代质量管理集成化趋势的越发明显,质量管理体系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其他管理体系的整合逐渐成为主流,这也给铜加工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做了如下研究: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质量管理体系起源和推广、向与其他管理体系整合的发展趋势、体系有效性评价以及面向铜加工企业的相关研究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具体意义、主要内容与框架。第二章研究了重建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了铜加工企业的三类管理问题,并结合第一章内容提出了相关对策,然后创新性地研究了风险管理与整合管理的具体结合形式,把整合过程细分为体系和流程两个方面,在整合过程之后的阶段设计了相对应的体系和流程风险管控的方法和过程,为第三章做出铺垫。第三章研究了铜加工企业基于整合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建模式的设计过程,运用系统整合方法对体系整合过程的运行结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内容进行了设计,运用流程重组方法对流程整合过程的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生产过程等内容进行了设计,运用FMEA方法对体系整合后的风险管控过程进行了设计,运用风险坐标图进行关键控制点识别对流程整合后的风险管控过程进行了设计。第四章研究了重建模式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算法,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各质量模型,选择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作为基础模型,进而构建了与第三章重建模式相对应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各评价算法,选择了FAHP作为基础算法,创新性地运用遗传算法和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的形式对FAHP进行了改进,改进的FAHP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有效性。第五章通过H公司的实例,验证了重建模式在铜加工企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第六章是对全文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铜加工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整合管理 风险管理 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32;F273.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历史起源和推广实施12-13
  • 1.2.2 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和重建模式13-14
  • 1.2.3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体系和算法14-15
  • 1.2.4 铜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不足15-16
  • 1.3 研究意义16-17
  • 1.3.1 理论意义16-17
  • 1.3.2 实践意义17
  • 1.4 本文框架及研究方法17-18
  • 1.5 研究中可能的创新点18-20
  • 2 铜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重建的理论基础20-30
  • 2.1 铜加工企业的管理问题与相关对策分析20-23
  • 2.1.1 铜加工企业存在的三类管理问题20-23
  • 2.1.2 铜加工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的对策23
  • 2.2 基于整合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建模式23-28
  • 2.2.1 整合管理理论的概念和原理23-24
  • 2.2.2 整合的三个管理子体系简介24-25
  • 2.2.3 综合质量管理体系概念研究25-27
  • 2.2.4 风险管理理论的概念和原理27
  • 2.2.5 整合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结合27-28
  • 2.3 本章小结28-30
  • 3 铜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重建模式的设计30-47
  • 3.1 模式设计目的及原则30-31
  • 3.1.1 模式设计目的30
  • 3.1.2 模式设计原则30-31
  • 3.2 三个子体系整合过程31-36
  • 3.2.1 体系整合过程31-34
  • 3.2.2 流程整合过程34-36
  • 3.3 整合后风险管控过程36-44
  • 3.3.1 体系风险管控36-41
  • 3.3.2 流程风险管控41-44
  • 3.4 体系重建模式的确立44-46
  • 3.4.1 基础要素层45
  • 3.4.2 运行结构层45-46
  • 3.4.3 管理系统层46
  • 3.4.4 战略能力层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4 重建模式的有效性评价47-64
  •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7-53
  • 4.1.1 基础模型的选择47-48
  • 4.1.2 评价准则层构建48-49
  • 4.1.3 评价指标层构建49-53
  • 4.2 评价算法选择和确定53-57
  • 4.2.1 评价算法的对比分析53-54
  • 4.2.2 模糊层次分析法步骤54-57
  • 4.3 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57-63
  • 4.3.1 结合遗传算法57-60
  • 4.3.2 结合蒙特卡洛模拟60-61
  • 4.3.3 算例验证61-63
  • 4.4 本章小结63-64
  • 5 H公司的实例分析64-76
  • 5.1 H公司概况64-67
  • 5.1.1 公司原有组织结构64-65
  • 5.1.2 公司原有管理体系65
  • 5.1.3 公司管理问题分析65-67
  • 5.2 重建模式整合过程及风险管控67-72
  • 5.2.1 体系整合过程及风险管控67-69
  • 5.2.2 流程整合过程及风险管控69-72
  • 5.3 重建模式的有效性评价72-74
  • 5.4 本章小结74-76
  • 6 总结和展望76-78
  • 6.1 总结76-77
  • 6.2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1
  • 附录81-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90-91
  • 致谢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秋铭;中美铜加工企业合作[J];有色设备;2003年01期

2 王凤君;;铜企紧急上书:铜加工贸易第三轮调控宜缓[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年10期

3 牟存;何海海;;铜价高位震荡格局下铜加工企业套保操作技巧[J];中国金属通报;2008年26期

4 钱丽;;铜价对铜加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年22期

5 王丽;;铜加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思考[J];中国金属通报;2012年39期

6 石裕;介绍一个成功的铜加工企业[J];世界有色金属;1999年12期

7 张晓青;信息时代我国大中型铜加工企业管理思想变革浅论[J];世界有色金属;2001年11期

8 林群;江西与浙江铜加工比较分析[J];有色金属工业;2001年01期

9 张志彤;;我国铜加工产业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J];有色金属加工;2002年03期

10 汪鸣;浙江省铜加工企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因素分析应对思路[J];铜业工程;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石亮;;我国铜加工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战略研究综述部分[C];1997年

2 盖洪涛;;信息技术在铜加工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A];2007年全省有色金属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吴庆宏;;提高我国铜加工的国际竞争力[A];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优秀论文专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峰;国际期铜事件给铜加工企业带来的思考[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2 王碧文;中国铜加工稳步前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3年

3 张雪峰;从“国储铜”事件看铜加工企业原料风险来源[N];期货日报;2005年

4 翟昕;中国铜加工年会召开 资源和发展战略仍是当前的软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5 方烨;高铜价灼伤铜加工[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6 记者 周松华 县报道组 卢萌卿 王迪;铜加工大省面临新挑战[N];浙江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代广;中国铜加工产品产量吸引世界目光[N];国际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凤君;铜企紧急上书:铜加工贸易第三轮调控宜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乔林生;铜加工企业亟待建立风险防范和原料储备机制[N];现代物流报;2006年

10 张雪峰;铜加工企业面临市场挑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铜加工企业物流成本优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2 戴杰凌;铜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建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3 戚建萍;新形势下中国铜加工企业发展战略及趋势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赵大军;云南铜业集团铜加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吴琦;中小型铜加工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中价格风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张震宇;宏磊铜业基于竞争能力的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曹建国;H公司经营风险分析及主要风险防范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管强;铜加工企业产销系统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铜加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25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