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M集团多层级股权激励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8 20:55
  目前随着我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薪酬制度让公司能够保留核心员工,但如今却不再适用。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股权激励制度,有效地化解了上述矛盾,使公司的股东和经理更加团结,使公司的研发人员更愿意投入创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中国的股权激励机制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许多企业尚处于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但是,股权激励是否能够留住关键人才,降低员工安置成本,改善企业业绩,目前还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尚需实践和时间来检验。家电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近年来,不少家电行业的公司(诸如海信电器、国美电器、格力电器等)都力图通过股权激励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M集团至今已实施了9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针对骨干员工)、8期全球合伙人股权激励计划(主要成员包括总裁、副总经理)、6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是以全部价格的形式进行的,由员工自己出资;合伙人股权激励计划中的股票由公司出资或在二级市场上购入;在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员工可以通过50%的折扣直接获得股票。笔者认为,和其他企业相比,M集团独特的多层级股权激励模式更具丰...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股权激励实施动因的研究现状
        二、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的研究现状
        三、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的研究现状
        四、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
        二、比较分析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要素
    第一节 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
        一、股权激励的含义
        二、股权激励的意义
        三、股权激励的作用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激励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人力资本理论
        四、公司治理理论
    第三节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要素
        一、选定激励对象
        二、制定激励模式
        三、确定行权/授予价格
        四、确定激励额度
        五、确定激励周期
        六、制定行权条件
第三章 M集团多层级股权激励设计状况
    第一节 M集团概况
        一、公司概况
        二、公司员工构成情况
        三、股权状况
    第二节 股权激励实施动因
        一、提高公司业绩
        二、引进并留住高端人才
        三、降低代理成本
        四、增强研发创新能力
    第三节 M集团多层级股权激励具体方案设计
        一、核心层级全球合伙人持股计划方案设计
        二、中层管理者和核心人才限制性股票计划方案设计
        三、核心骨干人员股票期权计划方案设计
        四、三种激励类型设计方案的对比
        五、M集团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状况
第四章 M集团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节 财务效果分析
        一、盈利能力
        二、营运能力
        三、发展能力
        四、偿债能力
    第二节 非财务效果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评价
        二、代理成本降低效果评价
        三、研发创新效果评价
第五章 M集团股权激励方案可借鉴的经验及优化对策
    第一节 可借鉴的经验
        一、多层级股权激励方案覆盖面广
        二、股权激励方案有机组合运用
        三、激励对象选取合适
    第二节 M集团股权激励方案尚需优化之处
        一、激励方式与激励对象的匹配度不高
        二、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效果兼顾不够
        三、管理层两职兼任现象比较突出
        四、业绩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M集团股权激励方案的优化对策
        一、提高激励方式与激励对象的匹配度
        二、建立长效激励模式
        三、进一步减少管理层两职兼任现象
        四、完善业绩考核指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M集团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效果总体良好
        二、M集团的股权激励机制还有待完善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189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8189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