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高比例水电电力市场的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3-10-29 17:11
  我国因其特殊地形与独特气候,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水电资源,形成了西南地区水电富集格局。2015年,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西南地区经过7年探索,通过设置多尺度市场类型、引入多品种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水电的不确定性和履约偏差,市场体系逐渐扩大,市场规则日益复杂,市场规模逐步变大,传统的管理与运行方式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市场主体的要求。为此,设计并实现一套整合业务全景生态、快速响应规则变更、承载广大市场主体的系统成为急迫问题。本文围绕高比例水电参与电力市场的相关问题,从系统平台的需求、设计、实现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基于高比例水电市场全景生态的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是对市场规则的抽象。随着电力市场规模日益增大,部门机构逐步增多,传统系统无法整合全局生态,系统使用效率较低。为应对市场体系扩大的问题,本文从水电参与电力市场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全景需求分析,将系统划分为市场管理、电力交易、电力结算3个板块及其下属的12个子版块,所构建的生态模型较完整地涵盖业务,可供其余电网参考。(2)计及水电市场规则复杂性的领域驱动设计。电力系统设计是对业务需求的实践。原有基于MV...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高比例水电电力系统的挑战
        1.1.2 高比例水电电力市场的演进
        1.1.3 亟需高比例水电电力系统平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框架
2 基于高比例水电市场全景生态的需求分析
    2.1 引言
    2.2 高比例水电电力市场的业务需求
    2.3 电力系统平台功能性需求分析
        2.3.1 市场管理
        2.3.2 电力交易
        2.3.3 电力结算
    2.4 电力系统平台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4.1 系统流畅性
        2.4.2 系统可靠性
        2.4.3 系统安全性
        2.4.4 系统拓展性
    2.5 本章小结
3 计及水电市场规则复杂性的领域驱动设计
    3.1 引言
    3.2 考虑水电市场特点的技术选型
        3.2.1 Java技术
        3.2.2 SSM框架
        3.2.3 微服务技术
    3.3 电力系统平台概要设计
        3.3.1 电力系统平台设计原则
        3.3.2 电力系统平台分层设计
    3.4 基础设施层设计
        3.4.1 架构模式设计:规则的快速响应
        3.4.2 安全设施设计:业务的安全运行
        3.4.3 数据中心设计:市场的回溯需求
        3.4.4 文件管理设计:凭证的安全存储
        3.4.5 事件总线设计:服务的灵活解耦
        3.4.6 缓存组件设计:系统的流畅工作
        3.4.7 通讯能力设计:平台的周边交互
    3.5 领域层设计
        3.5.1 基于市场组织结构的领域划分
        3.5.2 基于市场业务逻辑的子域划分
        3.5.3 基于规则复杂性的核心域划分
        3.5.4 核心域业务设计
        3.5.5 限界上下文
        3.5.6 上下文映射
        3.5.7 微服务划分
        3.5.8 数据库设计
    3.6 应用层设计
    3.7 展现层设计
        3.7.1 服务接口
        3.7.2 界面接口
    3.8 电力系统平台界面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基于B/S架构的电力微服务系统平台实现
    4.1 引言
    4.2 电力系统平台开发环境
    4.3 基础设施层实现
        4.3.1 架构模式实现
        4.3.2 安全设施实现
        4.3.3 数据中心实现
        4.3.4 文件管理实现
        4.3.5 事件总线实现
        4.3.6 缓存组件实现
        4.3.7 通讯能力实现
    4.4 领域层实现
        4.4.1 实体与聚合
        4.4.2 仓储与工厂
    4.5 应用层实现
    4.6 展现层实现
        4.6.1 服务接口
        4.6.2 界面接口
    4.7 用户界面
    4.8 本章小结
5 工程应用与系统评价
    5.1 功能性评价
    5.2 非功能性评价
        5.2.1 测试环境
        5.2.2 压力测试
        5.2.3 性能监控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工作
致谢



本文编号:3858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858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