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2015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轨道

发布时间:2016-11-15 13:39

  本文关键词: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可持续城市建设——矛盾困境与范式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2015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轨道交通学组年会论文集》2015年

可持续城市发展战略—TOD的发展与推广

郑悦  吴学增  

【摘要】:1978年以来,中国作为全世界城镇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城市发展和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同时也被人本尺度的缺失、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所困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建设者越来越关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建设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TOD)。经过二十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建设实践,人们发现,如何将TOD理论融入到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TOD在中国的发展概况与中国城市的发展现状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特色TOD设计原则,以期更好地推动TOD在中国的发展。

【作者单位】:
【基金】:北京建筑大学城乡建设与管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资助
【分类号】:TU984.115
【正文快照】:

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大量人潮涌入城市,来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同时城市所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大街区—宽马路,单一土地使用模式正在失效;小汽车的盛行使得城市出行结构日益恶化,同时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更加剧了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了空气;城市生活缺乏人性化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莎;殷广涛;叶敏;;TOD内涵分析及实施框架[J];城市交通;2008年06期

2 张明;刘菁;;适合中国城市特征的TOD规划设计原则[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1期

3 任春洋;;美国公共交通导向发展模式(TOD)的理论发展脉络分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4期

4 王成芳;;TOD策略在中国城市的引介历程[J];华中建筑;2012年05期

5 管悦;;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建筑设计初论[J];建筑创作;2011年09期

6 沈中伟;;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设计的核心问题[J];时代建筑;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黎明;王栋;赵筝;;当前TOD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2 李胜全;;高铁时代大型铁路枢纽的发展模式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王建军;;大都市近郊工业区的转型研究——以广州黄埔区产业布局更新为例[J];城市观察;2009年01期

4 ;Research on New Urban Area Planning Based on TOD Mode:A Study on Binhu New District of Hefei City[J];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11年01期

5 李晓莉;;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城市交通的应对策略[J];城市;2011年09期

6 邵源;田锋;吕国林;张晓春;;深圳市TOD规划管理与实践[J];城市交通;2011年02期

7 张晓春;田锋;吕国林;邵源;;深圳市TOD框架体系及规划策略[J];城市交通;2011年03期

8 郭雪斌;吴海芳;;城市综合体公交社区规划研究——以杭州为例[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2期

9 吴放;沈济黄;;美国评价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效果的方法[J];城市问题;2012年03期

10 林振江;;和谐住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J];福建建筑;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黎明;王栋;赵筝;;当前TOD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莫琳玉;;低碳交通导向的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黎明;王栋;王涛;;当前TOD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邵继中;季燕福;;地下空间规划中竖向换乘交通模式理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峰;林立;;中国TOD的再探讨:基于交通出行结果的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予杰;陈常优;秦志峰;秦明周;;第十三章 中原城市群耕地保护[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7 秦明周;秦志峰;;城市扩张区耕地保护的困境与规划的出路[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良成;路姗;束昱;;基于TOD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模式探讨[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王建军;;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赵红梅;刘涛;;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模式研究——以地铁1、2号线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谭敏;成渝城镇密集区空间集约发展综合协调论[D];重庆大学;2011年

2 罗湘蓉;基于绿色交通构建低碳枢纽[D];天津大学;2011年

3 程晓曦;混合居住视角下的北京旧城居住密度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4 孙根彦;面向紧凑城市的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王成芳;广州轨道交通站区用地优化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刘钰;生态空间评价及控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庄莉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高铁枢纽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8 王宇宁;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城市空间的发展变革与响应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9 吴放;基于可持续宜居城市发展的TOD城市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书景;晋阳湖地区转型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许轶群;城市综合体的功能构成与功能组合模式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吴晓云;地铁站内外衔接空间设计初探[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洁;基于TOD的城市轨道交通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5 张祥永;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引导作用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6 石博;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与站前广场一体化趋势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周雨潇;基于TOD发展模式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D];山东大学;2011年

8 付而康;基于用地协调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刘于墐;我国交通枢纽型商业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宗凯;铁路客站广场空间使用状况研究及其改进策略[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陈燕萍;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公共交通社区与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J];城市规划;2000年03期

3 蒋谦;国外公交导向开发研究的启示[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4 陈燕萍;适合公共交通服务的居住区布局形态——实例与分析[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5 杜洪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J];城市规划;2006年07期

6 冯浚;徐康明;;哥本哈根TOD模式研究[J];城市交通;2006年02期

7 顾新;伏海艳;;东莞市TOD应用模式探索[J];城市交通;2007年04期

8 Robert Cervero;;TOD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交通;2011年01期

9 仝允桓,翁东风;城市交通与房地产联合开发[J];城市问题;1994年05期

10 田莉;快速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研究[J];城市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慧奇;基于联合开发视角的交通枢纽地区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顾静航;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一体化布局及换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翔宁;李振宇;;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的新旅程——首届《中—非可持续城市发展研讨会》的三项创新[J];建筑学报;2008年12期

2 郭磊;;可持续城市规划的最佳实践案例(二)[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14期

3 高莉洁;崔胜辉;郭青海;石龙宇;;关于可持续城市研究的认识[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4 谢维嘉;;北欧可持续城市规划案例研究与启示[J];山西建筑;2014年21期

5 郭磊;;可持续城市规划的最佳实践案例(三)续[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16期

6 郭磊;;可持续城市规划的最佳实践案例(三)[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15期

7 杨东峰;殷成志;;可持续城市理论的概念模型辨析:基于“目标定位-运行机制”的分析框架[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8 Edward J.Blakely,Alexander E.Kalamaros,王兰;大型可持续城市开发:从纽约到洛杉矶的经验[J];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9 杨东峰;殷成志;龙瀛;;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可持续城市建设——矛盾困境与范式转型[J];国际城市规划;2012年06期

10 任绍斌;吴明伟;;可持续城市空间的规划准则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莫霞;;冲突面向的可持续城市设计策略建构——以上海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2 郭飞;张鹤子;;可持续城市总体通风规划策略[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7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集成[C];2014年

3 魏正;;低碳愿景下可持续城市规划理念设想:再生[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兰运超;;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娜;[N];中华建筑报;2006年


  本文关键词: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可持续城市建设——矛盾困境与范式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175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8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