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特性和控制策略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6 05:11

  本文关键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及潜能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北电力大学》 2012年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特性和控制策略的研究

廖毅  

【摘要】: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间歇式电源的并网运行是实现清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和开发、以及应对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间歇式电源的出力都受自然资源的影响,有功出力具有间歇、波动和不可控等特性。大规模并网运行时,其功率波动给电网的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配置储能系统是平滑间歇式电源出力波动的有效手段。由于储能系统造价高,如何高效的利用储能系统有限的容量平滑间歇式电源出力、改善其并网运行特性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在分析风电出力、光伏出力波动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充分利用储能系统容量和使用效率为目标,提出了在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出口处集中配置储能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构建方案。 设计了基于低通滤波器(LPF)原理的间歇式电源出力波动的平滑控制策略、满足平滑出力所需的储能系统功率和容量的算法,构建了间歇式电源有功出力波动平抑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平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分析了平滑效果与储能系统功率、容量之间的关系,为间歇式电源储能系统的配置提供参考。 不同储能装置的响应速度、持续响应时间、功率和容量等特性有很大区别,鉴于不同装置应用方向的差异,本文提出将混合储能应用与间歇式电源出力的平滑控制当中,扩展了基于单一储能的平滑控制策略和储能系统功率、容量的算法。 总的来说,本文以有功功率为主线,从出力特性出发,研究了基于低通滤波器的有功功率控制策略,针对储能的特性提出了混合储能的配置方法,为将来间歇式电源实现可调度/部分可调度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明;孙宏斌;吴文传;郭庆来;;智能电网控制中心技术的未来发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17期

2 乔颖;鲁宗相;;考虑电网约束的风电场自动有功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2期

3 刘卫东;张雷;王礼茂;赵建安;马丽;唐志鹏;高菠阳;余金艳;;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5期

4 马世英;印永华;李柏青;唐晓俊;刘丽平;;我国互联电网电压稳定评价标准框架探讨[J];电网技术;2006年17期

5 卫蜀作;蔡邠;;中国电网高速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系[J];电网技术;2008年05期

6 张文亮;丘明;来小康;;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8年07期

7 白永祥;房大中;侯佑华;朱长胜;;内蒙古电网区域风电功率预测系统[J];电网技术;2010年10期

8 李碧辉;申洪;汤涌;王皓怀;;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储能容量对有功功率的影响及评价指标[J];电网技术;2011年04期

9 黄浩;张沛;;美国新能源发展概况[J];电网技术;2011年07期

10 梁翠凤;张雷;;铅酸蓄电池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广东化工;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雪松;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功率平滑策略的研究与控制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窦海;超导储能装置应用于风光发电平滑功率输出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ver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Research[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3 毛雁冰;;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杨家威;;低碳经济中政府补贴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5 唐永红;宋文华;刘国强;;低碳经济的时代价值指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张庆;;山东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王爱兰;;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及潜能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5期

8 刘佳;龚唯平;;低碳经济内涵及发展途径:一个研究述评[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9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低碳城市的基本特点与建设策略[J];创新;2010年04期

10 李晓丽;;浅析我国经济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贵生;苏伟;陈明辉;;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初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穆军;孟小兰;覃路燕;;建设低碳城市的环保应对措施初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韩越;;低碳经济对沈阳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道路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詹铸;靳巍;彭波;卫元军;;VFT交流异步互联技术的仿真[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雷;杨春;谢晓峰;;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李剑飞;刘黎萍;孙立军;;纳米二氧化钛对汽车尾气中含碳化合物分解研究初探[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易艳春;;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思考[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8 常艳;黄耀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刍议[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白永平;周亮;王世金;;低碳经济与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整合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徐晓冰;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徐耀兵;中间盐法石煤灰渣酸浸提钒工艺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张洪阳;永磁风力发电机分布式直流并网变流器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9 苏玲;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10 陈仲伟;基于飞轮储能的柔性功率调节器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亮;建筑业企业低碳经济系统化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丽;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建模与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亮;江西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胡浩;公司创业、组织自我调节学习与变革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余德麒;石煤灰渣二次焙烧酸浸提钒工艺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肖雪;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秦绪兰;潍坊滨海开发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笑迪;信息技术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唐志伟;钒液流储能电池建模及其平抑风电波动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1年

10 李玲玲;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潜力分析与对策建议[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书举;;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概述[J];变频器世界;2009年10期

2 尹海涛;王保国;;隔膜扩散特性对全钒液流单电池性能的影响[J];电池;2006年01期

3 赵平,张华民,周汉涛,衣宝廉;我国液流储能电池研究概况[J];电池工业;2005年02期

4 桂长清;;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储能电池[J];电池工业;2008年01期

5 吴俊玲,吴畏,周双喜;超导储能改善并网风电场稳定性的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3期

6 马洪飞,徐殿国,苗立杰;几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案的对比分析[J];电工技术杂志;2000年10期

7 程时杰,文劲宇,孙海顺;储能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5年04期

8 张雷;;滑模变结构控制在风力发电机组变桨控制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9年04期

9 刘细平;林鹤云;;风力发电机及风力发电控制技术综述[J];大电机技术;2007年03期

10 李旭;谢运祥;;PWM技术实现方法综述[J];电源技术应用;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向东;钟彦儒;任碧莹;王建渊;;飞轮储能装置对小规模风力发电系统功率波动的模糊抑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蔚芳;用于超导储能装置中变流器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2 刘士阁;750kW变桨直驱风力发电机组中心控制器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3 侯庆明;中小型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4 黄亚峰;风电机输出功率波动平抑控制的可行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07年

5 闫永勤;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试验平台的研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程显忠;风力发电试验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唐建平;一种新型交流励磁风力发电机系统励磁控制策略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于文杰;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策略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08年

9 瞿兴鸿;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俞国勤;施明融;杨林青;何维国;卫春;;电力储能技术应用前景分析[J];华东电力;2008年04期

2 邓隐北;;风力发电中的储能与超级电容器[J];上海电力;2007年06期

3 胡毅;陈轩恕;杜砚;尹婷;;超级电容器的应用与发展[J];电力设备;2008年01期

4 夏翔;雷金勇;甘德强;;储能装置延缓配电网升级的探讨[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3期

5 唐爱红;;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在现代配电网的应用展望[J];变频器世界;2011年01期

6 刘伟;康积涛;李珊;崔军飞;;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J];华电技术;2010年12期

7 杜文娟;王海风;;应用储能系统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原理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8 邓真全;马捷;戴斌;张建栋;;含水层储能系统参数的综合分析和优化[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陈茂斌;李晓兵;孟凡明;刘效疆;刘联;张胜涛;;钒电池储能在光伏发电中的应用前景[J];电池工业;2008年04期

10 马奎安;陈敏;;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充电模式控制设计[J];机电工程;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峻;白临泉;李振生;梁海深;于波;;储能系统规划设计软件的介绍与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波;王成山;肖峻;郭力;;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输出波动的储能系统容量优化方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宇;朴红艳;王新刚;王佳斌;钱晨巍;;漕溪站镍氢电池储能系统测试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汗青;王国刚;冯汉春;;可并网电池储能系统管理软件的设计方案初探[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庆;何一;;光伏电站储能系统配置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福保;杨波;叶季蕾;薛金花;;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及典型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侯世英;房勇;孙韬;宋星;;混合储能方案平衡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变化[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张晓奋;姬扶生;;高效蓄冷球储能系统[A];新世纪中国蓄冷空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张祖平;刘思革;梁惠施;;电力储能在不同电压等级配电网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5分会场-大规模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桂长清;马伯岩;;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储能电池[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定槐;[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刘月青 周莹;[N];科技日报;2010年

3 陈建辉;[N];经济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曹建萍;[N];国家电网报;2008年

5 记者 柯进 通讯员 黄志明 实习生 赵记辉;[N];长江日报;2005年

6 记者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06年

7 记者  徐瑞哲;[N];解放日报;2006年

8 省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 朱萃汉;[N];浙江日报;2010年

9 张宇;[N];国家电网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段逸倩;[N];中国电力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军徽;抑制风电对电网影响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及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彭思敏;电池储能系统及其在风—储孤网中的运行与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贾俊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传热传质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曾杰;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微网中储能系统的构建与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于海芳;混合动力汽车复合储能系统参数匹配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陈跃华;基于智能方法的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李炜;独立的太阳能燃料电池联合发电系统的协调控制设计与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许爱国;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史晏君;级联多电平STATCOM/BESS的关键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张慧妍;超级电容器直流储能系统分析与控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毅;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特性和控制策略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谢石骁;混合储能系统控制策略与容量配置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朱昱;储能系统主电路设计及其运行控制的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吴少峰;储能系统在风电场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杜问政;储能系统中蓄电池的建模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冯晓东;提高风电接入能力的大规模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徐涛;大容量储能系统的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熊雄;提高风电接入能力的储能系统优化配置[D];新疆大学;2012年

9 陈伟;储能系统提高风力发电并网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范永宇;动态电压恢复器的直流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及潜能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4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