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16-12-18 21:56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青岛大学》 2009年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

王青  

【摘要】: 本文以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生态城市建设为对象,比较深入地分析各个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目标、措施和效果等,并梳理出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及经验。同时对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历史进行了回顾,并以青岛市等城市为例,分析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将来自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点结合起来,提出加快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对策:发展“绿色交通”;通过建立餐饮废弃物循环系统、建立居民生活有机垃圾循环系统、建立有机资源循环链发展我国循环经济;通过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加强法规政策建设、重视区域城乡合作、注重生态绿化等措施达到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99.2;F205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5
  • 第一章 导论5-13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5-6
  • 1.2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的国内外综述6-10
  •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10-13
  • 第二章 生态城市的内涵及理论基础13-19
  • 2.1 生态城市的内涵13-14
  • 2.2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14-16
  • 2.3 相关理论基础16-19
  • 第三章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及经验19-32
  • 3.1 丹麦哥本哈根生态城市建设19-20
  • 3.2 德国ERLANGEN生态城市建设20-21
  • 3.3 巴西库里蒂巴生态城市建设21-26
  • 3.4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26-28
  • 3.5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28-32
  • 第四章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历史、现状与问题32-39
  • 4.1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历史演变过程32
  • 4.2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32-37
  • 4.3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和任务37-39
  • 第五章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和对策39-48
  • 5.1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城市交通发展的理性选择39-40
  • 5.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0-41
  • 5.3 对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其他建议41-4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8-50
  • 6.1 结论48
  • 6.2 展望48-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5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成基;四川省蒲江县域生态建设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2 段里仁;一个城市交通的国际典范——巴西库里蒂巴市整合公共交通系统[J];城市车辆;2001年01期

    3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4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5 高扬,郭长宝 ,刘欣;库里蒂巴市的公共交通[J];城市公共交通;2003年04期

    6 李伟;哥本哈根自行车交通政策[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2期

    7 Dietmar Hahlweg;德国生态城市Erlangen[J];规划师;2003年01期

    8 王军;岳思羽;乔琦;;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主要工作[J];环境保护;2006年22期

    9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年01期

    10 程伟;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建设策略[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D];西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甘肃省14 个市州为例(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6期

    2 ;Research on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Eco-economic Compound System in Guizhou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3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4 张耐红;;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5 秦小林;张庆国;杨书运;;复杂性科学及其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6 马立新;;浅议山水城市与人居环境[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3期

    7 陆小彪;;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晓辉;贾良清;潘成荣;;安徽省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及保障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9 张毅川;刘志红;;新检住区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10 乔丽芳;齐安国;王珊珊;;现代城市理想住区环境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家权;王振祥;胡淑恒;;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估[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红玲;聂庆娟;;以低碳理念为先导的快速路特色塑造——以河北省邯武快速路绿化景观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王海;尹珩;洪卫;;规划环评中低碳方案适应性分析研究实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汪宇明;蔡萌;;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路径[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蔺昕;孙铁珩;程昕;胡晓钧;李卉颖;秦奉达;;生态城市中的环境工程建设[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6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兴鹏;胡晓芬;薛冰;;建国以来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韩启萌;;生态城市建设策略研究——以贵州省修文县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梅芸;;居住用地生态足迹矢量化与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空间设计[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叶斌;郑晓华;沈洁;李雪飞;;生态整合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和运用——以南京市麒麟科技创新园总体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高述超;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景观生态型校园绿化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海龙;基于物元分析法的矿区生态健康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玉林;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平路;大连市来华留学生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卞晓庆;合肥市景观格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惠惠;节约型园林景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许晗;城市近邻工业园区域公路网规划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周全伟;腈水合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郝建华;山东省安丘市生态建设的目标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赤;变动中的判断与应对——写在顺德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之后[J];城市规划;2003年08期

    2 尹洪妍;;国外生态城市的开发模式[J];城市问题;2008年12期

    3 周红路,郗洪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J];大连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5 沈超;;国外发展生态城市的经验及启示[J];广东科技;2010年21期

    6 赵智勇;;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保事业发展及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7 韩凤朝;;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2006年11期

    8 王青;;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经验及启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杨芸,祝龙彪;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理论初探[J];生态科学;1999年04期

    10 李兆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J];中国乡村发现;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金松;李建峰;;对黑龙江生态省建设的若干建议[A];2005年发展循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沈超;;国外建设生态城市的做法及其带给我们的启迪[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克福;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群;建设生态城市 促进可持续发展[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类);2001年03期

    2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3 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6期

    4 王树功,陈新庚;珠海生态示范区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2期

    5 张庆费;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3期

    6 赵敏;生态城市思想源流[J];长沙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侯爱敏;袁中金;;国外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8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9 吴良镛;芒福德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人居环境学建设的启示[J];城市规划;1996年01期

    10 刘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未来[J];城市规划;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德;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建设现代国际生态城市[J];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02期

    2 刘子玉,赵领娣,张忠奎;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研究[J];海岸工程;2002年02期

    3 孟娜,伍纯;论现代生态环境的培育与可持续发展[J];新疆财经;2002年03期

    4 程伟,陈强;上海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魏雪梅;;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城市[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年07期

    6 蔺晓彬;万旭梅;;从国外生态城市看国内生态城市建设[J];现代商业;2010年27期

    7 吴国玺;论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建设[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8 王合成;;生态城市的春天——构建仿生生态循环经济战略导论[J];科技经济市场;2002年10期

    9 叶飞琴;;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城市[J];资源再生;2007年06期

    10 陈之泉;;向生态城市迈进[J];广东经济;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锦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原华君;;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发展回顾[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刘玉海;;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生态日照[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勇;张琳;;迈向和谐:生态城市的管理策略[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周杰;;生态城市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苏泽群;;扬州——建设生态城市,崇尚生态文明[A];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分会场特邀报告汇编[C];2001年

    7 胡荣桂;曹治平;宋能文;;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永霞;黄晓海;王兵;;加快安阳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张力;陆君;;“两型社会”背景下长株潭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10 黄光宇;;生态城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岳阳市委副书记、岳阳市市长 黄兰香;[N];湖南日报;2009年

    2 记者 刘海涛;[N];河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董乐平 于莉;[N];延边日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马雷云;[N];中国环境报;2009年

    5 李冰漪;[N];中国企业报;2009年

    6 唐海燕 本报记者 吴岳福;[N];黑龙江日报;2009年

    7 记者 刘彦章;[N];周口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艾阳 侯永锋;[N];辽宁日报;2009年

    9 记者 朱哲;[N];咸宁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董超文 通讯员 虞海霞;[N];深圳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宪军;生态城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飞儿;生态城市理论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曹福存;葫芦岛市生态城市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4 彭贤则;荆州优势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徐琳瑜;城市生态系统复合承载力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李广军;中国城市资源占用及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9 姚德利;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低碳建筑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蔺雪峰;生态城市治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玲;生态城市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胡颜霞;西安生态城市的格局、评价及发展对策[D];西北大学;2004年

    3 郑洋;生态城市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途径[D];北京大学;2005年

    4 邓清华;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兼析广州未来空间结构优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文信;洛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周海燕;长沙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方满莲;生态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探析及岛城的理论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磊;福州市社区生态性现状调查及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金星;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钱永胜;生态城市系统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与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9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