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2 18:07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师范大学》 2014年

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

赵默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对自然的利用也越来越多,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社会发展遇到了很多难题。这些难题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因此人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市”这一概念。我国十七大上,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市”这个定义,并把它写入了我国的政治纲领,这标示着我国的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的正式开始。从此以后,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开始成为我国城市的发展的一大方向。 资源型的城市是一种具有特别职能的城市,它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在我国的众多城市中,资源型城市有119个,约占我国城市总数的1/6。这一类型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几年,由于资源的利用的不合理和过度开采,使这一类城市的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产生了资源逐渐减少,开采成本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的不合理和过度开发导致了生态的严重破坏,环境的各种问题突出等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约束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资源型城市的原本就有的地位,加快了这类型城市的衰退。为了帮助这类城市摆脱这些已经有的危机,把资源型城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城市越来越势在必行。 本文在对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把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作为焦点,对这类城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我国64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中按地区选取出11个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从经济、环境和资源三个方面对这11个城市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得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对煤炭产业依赖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煤炭产量逐渐较少,且综合能耗量过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本文在11个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中,,以山西省为例,从成长型和成熟型两个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特别对太原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山西省成长型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还只是中等,成熟型煤炭资源型城市中,只有太原市和晋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达到了良好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空间。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三个方面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821;F29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道明;;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2 刘思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J];东南学术;2002年06期

3 董雪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2期

4 徐英;;关于贵阳市城镇化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思考[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5 徐华亮;;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以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为例[J];城市观察;2012年06期

6 李盈;;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贵阳发展的必然选择[J];当代贵州;2010年16期

7 秦晋;;《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地理热点简析[J];地理教育;2008年02期

8 郭承龙,张承谦,郭慧;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特征的初步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李昊;;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J];河南科学;2011年02期

10 刘湘宁;生态伦理学研究综述[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尚春;刘慧;王海涛;方泽红;;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1期

2 李文霞;党玲博;朱忠业;;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住宅改造策略——以夏热冬冷地区旧住宅改造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钱之佳;萧玲;;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杨永华;胡冬洁;赵峰;;资源生产率视角的循环经济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杜俊娟;李姚矿;夏业鲍;张克宏;;转型期资源型县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基于典型资源县域繁昌县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苏美岩;;生态安全意识及其建构[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10 王一;张法瑞;;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观光旅游农业[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鹏举;杨丽;裴江珍;;煤炭资源型城市两型社会建设探索——以河南省义马市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黄玮;张冠增;聂存明;;从经济转型到空间转型:资源枯竭城市枣庄发展战略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传忠;;推进和谐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郭际;吴先华;;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模式及选择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海滨;;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魏文娟;;浅析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金克镇;;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可持续[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蓝江;;人口增长的自然界限——马克思主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批判的一个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袁宏志;盘锦市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吕当振;O_2/CO_2燃烧方式下煤中S析出行为及其与Ca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周雄志;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彦;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王芸;中国碳交易现状与实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柯;李利;;国内外生态城市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9期

2 程立显;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孙淑清;;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4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5 李良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J];理论参考;2006年12期

6 杨彤;;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理论参考;2006年12期

7 顾孟潮;山水城市与生态文明[J];城市发展研究;1995年06期

8 马道明;;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10期

9 李迅;曹广忠;徐文珍;杨春志;宋峰;赵培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10 仇保兴;;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J];城市规划;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春雨;[N];光明日报;2008年

2 石家庄铁道学院人文分院 王宏斌;[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廖海伟;生态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崔向红;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彭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论与方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焕瑛,张健;合理征收煤炭资源税的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2 张亚民;对加强我省煤炭资源管理及市场建设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3年06期

3 员三强,孙锦屏;河南煤炭资源状况与形势分析[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11期

4 华晓慧,华晓龙;煤炭资源的价值及其计量[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年07期

5 牛冲槐,白建新;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思考[J];中国能源;2003年07期

6 刘天绩,鞠崎;加强对西部优质煤炭资源的研究[J];青海国土经略;2003年02期

7 崔德文;加快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J];资源·产业;2003年06期

8 王满银,汪应宏;我国当前煤炭资源的运输调配及优化问题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汪惠清;开发西部煤炭资源与发展综述[J];中国矿业;2004年03期

10 于秀忠,孙立进,胡东祥;加强山东省煤炭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正奇;;关于湖南实现寻找煤炭资源大突破的战略思考[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宝生;;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合理开发我省煤炭资源[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仲秋;;龙岩市已探明煤炭资源状况及远景资源区预测[A];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研讨会专辑[C];2005年

4 ;河北省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评价[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林金本;;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及对策研究[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传礼;叶水泉;;江苏煤炭资源供需形势和对策[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陈泉霖;;福建煤炭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李沫;李栋;;关于新增煤炭资源成本的若干问题[A];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6年

9 吴娟英;;煤炭资源成本缺失及其补偿政策[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汪自书;李英汉;;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环境可持续策略研究[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立林;[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佟悟;[N];中国煤炭报;2001年

3 记者 李红霞;[N];长治日报;2006年

4 记者 段鹏;[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5 记者 方方;[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6 林非;[N];中国矿业报;2007年

7 孙佳岩 贺小苹;[N];中国矿业报;2007年

8 贺晓苹;[N];中国矿业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韦;[N];中国煤炭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N];中国煤炭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柴杨;基于多条件约束的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胡文国;煤炭资源产权与开发外部性关系及我国资源产权改革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安歌军;煤炭资源价值及其延伸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韩景敏;基于工作流的煤炭资源管理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5 孙祥斌;山东省煤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涛;基于实物期权的煤炭资源投资决策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7 赵震宇;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伟民;基于煤炭资源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9 杜吉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构建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介燕;山西煤炭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陶俊辉;我国煤炭资源管理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3 袁碧玉;陕西省煤炭资源投入产出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4 李宁;贵州省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晶;我国煤炭资源立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宝力格;我国煤炭资源最适耗竭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吴彦;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高原;新时期我国煤炭资源供给安全保障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黄金鑫;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煤炭资源管理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10 王传鹏;煤炭资源整合组织管理系统复杂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3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f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