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概览

发布时间:2016-12-31 15:57

  本文关键词: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概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概览 近年来,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关注和探索一直不断向前推进,在探索的进程中,“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以前由于科技力量不足,城市中的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等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而现在,信息技术正在给城市发展带来实现巨大变革的条件。“智慧城市”就是主动驾驭这一趋势,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发展愿景驱使下,近十年来,美国、英国、日本等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服务和运行中的应用,努力打造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城市”。本文针对当前世界各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基本情况做些简单介绍。

一、美国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在会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这一概念,建议奥巴马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础设施。随后,在精心规划和部署下,奥巴马政府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绿色经济振兴计划的关键性支柱之一,进行了改革与投入。此外,美国在其他的城市信息化方面也做出了努力,具体的规划和措施有:

1.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电网。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发布《经济复兴计划进度报告》中宣布,美国计划在未来的3年之内,为百姓家庭安装4000万个智能电表,同时投资40多亿美元推动电网现代化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博尔德市较早地启动了智能电网城市工程,该工程将现有的测量设施改造成强大、动态的电力系统和通信网络,并通过配电网络提供实时、高速、双向的通信服务,将现有的变电站改造成具备远程监控、实时数据发布等优化性能的“智能”变电站,届时该市将成为一座全集成的智能电网城市。

2.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研制虚拟车辆设计平台。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研制出的车辆设计系统,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工程师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协作进行设计。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使人们在虚拟世界里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互联互通,实现人们在虚拟化的环境中远程合作,形成无所不在的智能化协同环境。当虚拟办公室、虚拟社区等概念成为现实,人们可以在同一虚拟平台中无障碍沟通,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3.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启动智能道路照明工程。圣何塞2009年4月启动了智能道路照明工程,其控制网络技术不受灯具的约束,有效地为各种户外和室内照明市场带来节能、降低运行成本、实施远程监控以及提高服务质量等好处。智能控制联网技术以新型灯具的效率为基础,通过诸如失效路灯的早期排查、停电检测、光输出平衡以及调光等功能来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同时使城市的街道、道路和公路更安全美观。

4.政府启动联邦智能交通系统。此系统包括了两大智能子系统:即智能基础设施和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基础设施由动脉管理、高速公路管理、意外预防及安全保障系统、道路天气管理、道路作业和维修、运输管理、交通事故管理等十三项管理措施组成。其中,智能基础设施中的动脉管理主要包括对交通和基础设施的监控、交通控制、道路管理、停车管理、信息传播和自动执法系统;高速公路管理包括了交通和基础设施监控、匝道管控、道路管理、特殊活动交通管理、信息传播和自动执法系统;意外预防及安全保障系统包括道路几何预警系统、铁路穿越预警系统、交叉口碰撞预警系统、自行车预警及动物预警系统;公路天气管理包括天气和道路条件的监控、检测及预测等。而智能交通工具则包括防撞保护、驾驶者助手和碰撞信息发布在内的智能交通工具。

二、英国

英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规划和措施主要有:

1.打造“数字之都”。2009年6月,英国发布了《数字英国》(Digital Britain)计划,明确提出将英国打造成世界的“数字之都”,在2012年建成覆盖所有人口的宽带网络。英国城市建设模式注重发展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的各种智能和环境友好型的技术与方案,“绿色环境”是其城市智慧化的目标之一。

2.格洛斯特开展智能屋试点应用。2007年英国在格洛斯特建立了“智能屋”试点,将传感器安装在房子周围,传感器传回的信息使中央电脑能够控制各种家庭设备。智能屋装有以电脑终端为核心的监测、通讯网络,使用红外线和感应式坐垫可以自动监测老人在屋内的走动。屋中配有医疗设备,可以为老人测心率和血压等,并将测量结果自动传输给相关医生。此外,智能屋还可以提供空调温度设定等诸多功能。

3.伦敦建设“贝丁顿零化石能源发展”生态社区。贝丁顿社区是英国最大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社区,其建筑构造是从提高能源利用角度考虑,是表里如一的真正“绿色” 建筑。该社区的楼顶风帽是一种自然通风装置,设有进气和出气两套管道,室外冷空气进入和室内热空气排出时会在其中发生热交换,这样可以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由于采取了建筑隔热、智能

供热、天然采光等设计,综合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该小区与周围普通住宅区相比可节约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

三、日本

日本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其希望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由此改革整个经济社会,催生出新的活力,实现积极自主的创新。日本的具体规划和做法主要有:

1.“智慧日本”战略。2009年7 月,日本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旨在到2015年实现以人为本“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目前该战略将目标聚焦在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三大公共事业上。当前日本各城市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在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

2.推广泛在环境下的网络技术。泛在网络环境是指在互联网处于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实现全面互联的状态,基于这种技术的优越性,目前日本大力发展泛在环境下的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网络化。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执行这一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

3.东京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目前东京电子病历系统在各类医院已基本普及,电子病历系统整合了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和知识库,如能提供病人的基本信息、住院信息和护理信息,为护士提供自动提醒,为医生提供检查、治疗、注射等诊疗活动。此外,医院采用笔记本电脑和 PDA实现医生移动查房和护士床旁操作,实现无线网络化和移动化。目前日本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诊疗过程的数字化、无纸化和无胶片化。

四、荷兰

2005年7月,欧盟正式实施“i2010”战略,,该战略致力于发展最新的通信技术、建设新网络、提供新服务、创造新的媒体内容。2009年3月,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创新战略》,呼吁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支持和投入,使欧盟在该领域领先全球。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智能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其智能城市建设主要由四个主题组成:

1.可持续性生活:West Orange项目和Geuzenveld项目

阿姆斯特丹是荷兰最大的城市,共有40多万户家庭,占据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为了改善环境问题,该市启动了两个项目(West Orange项目和Geuzenveld项目),

通过节能智慧化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量消耗。Geuzenveld项目的主要内容是为超过700多户家庭安装智慧电表和能源反馈显示设备,促进居民更关心自家的能源使用情况,学会确立家庭节能方案。West Orange项目中,500户家庭将试验性地安装使用一种新型能源管理系统,目的是节省14%的能源,同时减少等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2.可持续性工作:智能大厦项目

智能大厦是在未给大厦的办公和住宿功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将能源消耗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在大楼能源使用的具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电力系统更有效地运行。为了让阿姆斯特丹众多的大厦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阿姆斯特丹启动了ITO Tower大厦,这是智能大厦项目的试验性、示范性工程,总面积达38000平方米。

3.可持续性交通:Energy Dock项目

阿姆斯特丹的移动交通工具包括轿车、公共汽车、卡车、游船等,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该市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该市实行了Energy Dock项目,该项目通过在阿姆斯特丹港口的73个靠岸电站中配备了154个电源接入口,便于游船与货船充电,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取代原先污染较大的产油发动机。

4.可持续性公共空间:气候街道(The Climate Street)

Utrechtsestraat是位于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一条具有代表性的街道,狭窄、拥挤的街道两边满是咖啡馆和旅店,平时小型公共汽车和卡车来回穿梭运送货物或者搬运垃圾时,经常造成交通拥堵。2009年6月,该市启动了气候街道项目,用于改善之前的状况。

五、瑞典

近年来,瑞典政府投入大量财力积极打造信息社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国GDP的4%,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9年,瑞典家庭网民普及率达到84%,移动通信普及率达到94%,3G应用普及率达到92%。

2010年瑞典被评为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率先使用“智能交通系统”来改善整体交通和通勤状况。该系统通过收集并分析货车、交通流量传感器、运输系统、污染检测和天气信息等数据信息,寻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可靠途径,实现绿色交通的和谐环境。据悉,2006年斯德哥尔摩开始试用智能交通系统,到2009年实现交通堵塞降低25%,交通排队所需时间降低50%,出租车的收入增长10%,城市污染也下降了15%,并且平均每天新增4万名公共交通工具乘客,有效地实现了绿色、便利的交通。

笔耕文化传播(http://www.bigengculture.com)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人文社科、IT计算机、党团工作、旅游景点、文档下载以及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概览等内容。

本文共2页12


  本文关键词: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概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9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29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7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