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 第2页

发布时间:2017-01-05 21:17

  本文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发表 >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

发布日期: 2012-06-19 发布:  

  2012年第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2年第5期

素体系、内容体系、发展体系三位一体共同构建起来。与数字城市或智能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注重从城市综合发展战略和整体效益视角看待信息化[6],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主要在于人力资本、社会关系资本和环境相关问题,这些因素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7]。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只是智慧城市建设和成长中的手段,是为智慧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方① 这些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投资和低消费的失衡;高价城市生活方式和低价工业化的失衡;高碳耗和低减排的失衡、公共产品短缺和居民幸福感有待提升。参见辜胜阻等.“十二五”经济转型的必然性与动力机制[J].社会科学家,,2011,(4):9-12.法[2]。
中国论文网
  1.2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
  信息化是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助互进的直接成果,城镇化是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和依托[8]。从阶段论的视角看,城市发展与信息化、工业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如果说第一轮的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动力,那么现代城镇化将以信息化为发动机,基于信息化的城镇化是更高级形式的城镇化[9]。Graham 和Marvin研究发现,信息化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协作效应(与城市发展协同并进)、替代效应(信息传递减少或取代人员来回通勤)、衍生效应(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增强效应(提高原有物质形态网络的功能)来对城镇化产生作用[10]。这种作用既能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及演化速度、方式和内容[11],也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城市治理模式、居民生活方式、社会秩序基础的转变与革新[12-13]。总的来说,信息化对城市发展的革命性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第一,城镇扩散与集聚功能并存,并交织演进;第二,城市功能信息化和智能化;第三,信息流成为城市主导要素流;第四,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最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第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城市人居环境的主旋律。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深入发展、城市功能优化升级的客观结果。
  
  1.3 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的新模式
  许多学者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治理的作用,认为其有助于更智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保护城市生态和环境,合理公平地分配人力资源、社会资源、信息资源、自然资源等[14]。对于智慧城市的治理模式,美国学者Andrea Caragliu等认为,智慧城市是一种参与式治理,主要通过在人力和社会资本、交通、通信设施方面投资来实现对这些资源及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15]。国内学者李重照和刘淑华也发表了相类似的观点[14]。胡小明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讨了智慧城市的治理,认为智慧城市的规划不是一个信息工程学问题,而是一个城市信息化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问题,着重强调城市信息化的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6]。王辉等人则进一步明确指出

转载请注明来源。:

在线服务

 


  本文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35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c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