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以信息化手段实施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研究——以G单位为例

发布时间:2015-02-20 08:39

刘婷婷 国家图书馆

事业单位以信息化手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案例,通过预算组织构建和职能,并将信息系统嵌入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可有效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同时也指出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向。最后,本文也提出,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对内外部环境及时评估,围绕单位战略或中长期规划适时调整预算管理系统,以保证预算管理系统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 全面预算管理 信息化

绪论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科研、医疗、文化等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呈增长态势。除财政拨款资金外,事业单位也通过事业收入、捐赠等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促进事业发展。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及预算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完善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并以G单位为例探讨了以信息化手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优势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实施信息系统进一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势,同时希望对其它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借鉴。事业单位预算分两个层次,一是事业单位向上级报送的中央部门预算和各地方部门预算,二是各单位在财政批复预算的基础上实施的内部预算。本文所说预算是指单位内部预算。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一)全面预算管理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基于企业预算管理而产生的派生概念,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指以全面预算为基础,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调整、预算考评等重要环节的循环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核的全过程系统化管理。

(二)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全员性。预算的主体既有事业单位的中、上层管理者,也包括所有基层员工。预算的编制、执行、考评过程,既涉及到责任部门,又延伸细化到每一个岗位(职工),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预算体系。

2.全程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和全程跟踪的系统工程,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不仅是预算的编制和下达,还包括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评价和考核。

(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中长期目标,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基础管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由于全面预算从横向和纵向方面都涉及广泛,需要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在整个预算周期内都需要及时对问题做出反映,通过手工方式无法真正发挥全面预算的优势,传统预算的弊端也无法真正克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架构和管理思想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于管理实践中。通过二者在管理功能和手段上的融合,利用已经具备的信息技术条件,设计多维预算,将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强化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对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促进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虽然已提高了对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但仍未形成准确全面的认识

(二)预算编报和业务工作一定程度脱离,预算编报粗放

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整个单位内部资源整合优化的过程,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共同参与。现实中有些单位预算编制仅仅由财务处负责,缺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沟通和交流,容易导致预算和业务需求一定程度的脱节。有些单位虽也要求各部门参与预算编制,但由于未落实预算责任,业务部门可能只凭以往经验进行大体估算,而未进行事先的调研分析和信息积累,无法编报科学、准确的预算,导致预算可操作性差,影响了预算执行和考核环节的实施。

(三)预算执行进度缓慢,缺乏有效控制

近年来,财政部门要求教科文部门实际预算执行进度不低于计划执行进度,这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前期调研不足、预算编报不完善、信息反映滞后等因素,预算执行进度难以达到财政部门的要求,被财政部门施以相应的惩罚措施,相应也影响了下一年度的预算编报申请工作。同时,在预算执行中还存在随意改动项目内容、提高费用标准、超预算支出等现象,使实际支出和预算脱节,处于无控制状态。

(四)预算评价工作虽有进展,但仍未全面落实

近年来,财政部门已开展预算执行进度的考核,要求事业单位各时间点的预算执行进度应达到一定的比例,但也仅限于执行比例一个指标。与此同时,财政部门正逐步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已对少数重点项目进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除上述外部因素外,事业单位内部对预算评价考核工作仍未全面落实,即在预算编制时就未设置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无法约束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实施。

三、以信息化手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G单位是一个图书档案类的事业单位,从事图书采访编目、典藏阅览、参考咨询、展览讲座等基本业务工作,同时承担了古籍保护、数字图书馆建设等若干重大文化项目。现共有27个部门,其中包括:12个职能部门(包括财务处、人事处、办公室、国有资产管理处、业务管理处等)、14个业务部门(包括中文采编部、外文采编部、典藏阅览部等)和1个后勤服务部门。

G单位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补助收入和自筹收入(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基本支出的财政拨款(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目前按照定员定额的方式核定拨付;另一部分是用于项目支出的财政拨款,比如上述的古籍保护计划、数字图书馆工程等项目的财政拨款。自筹收入用于弥补基本支出不足。

G单位支出主要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包括事业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

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G单位已设计并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二)预算组织构建和职能

预算组织分以下几个层级:

1.预算责任部门:即各预算执行部门,负责编报部门收入和支出预算、在部门内部配置资金及人力物力等资源,控制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及时反映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2.归口部门:负责对预算责任部门上报的预算在归口范围内进行审核,并将审核后的预算报至财务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也将审核、解决相关问题。比如业务管理处对业务活动以及各业务专项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审核,人事处对工资需求进行审核,办公室对会议、展览等涉外活动进行审核,国有资产管理处对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及价格进行审核。

3.财务处:是预算工作的核心部门,负责组织单位预算工作,对归口部门通过的预算进行审核、调整和汇总,并将汇总后的预算及有关问题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按月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对重点问题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研究解决。

4.预算管理委员会:为预算管理的最高机构,馆长是负责人,副馆长和重要职能部门负责人是委员会委员。预算委员会负责确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重要经费的分配思路,审核年度预算,研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重点问题,审核预算执行评价情况。

(三)预算管理流程构建

1.预算编制

1)时间要求

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每年7月各单位应向财政部门上报下一年度的“一上”预算,11月财政下达下一年度的“一下”预算,各单位再按照“一下”预算情况编报“二上”预算,下一年度的3月经人大审议通过后财政部门批复各单位正式预算。

为配合上报预算的时间点,G单位设计的预算模式如下:每年4月开始,单位内部组织“一上”预算的明细预算编报工作,并按此上报 “一上”预算;12月底单位内部根据“一下”情况和本年工作完成情况要求各部门对第一次编报的明细预算进行调整并再次上报,经过内部审批程序再批复至各部门,作为年度预算执行和考核的依据。

2)内容要求

在预算编报前,应确定单位的中长期规划和当年的工作重点,各部门编报预算都应围绕全馆工作重点。

编报内容分收入和支出两部分,收入是指部门预计下一年度的自筹收入,支出包括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按照财政要求的可行性报告的格式编制,并提交绩效目标,同时为便于归口管理,还要分硬件、软件、数据、其他等明细支出科目编制,,为了落实责任制,在编报每项支出时,都需填制责任人。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创收成本和其他公用支出等内容。

经逐级审核汇总后,财务处最终编制形成基本收支表和项目支出汇总表,将经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预算批复至各部门。

2.预算执行和控制

系统中的项目预算执行模块主要是分前期管理(包括招投标工作)、合同(包括合同审批、登记等)、付款(包括付款申请、确认等)三个阶段进行管理。执行管理的核心目标是跟踪项目进展动态信息,并与财务实现有效对接,实时统计支出情况,做到实时监控,避免项目控制的滞后。

通过预算执行环节的管理,财务处和归口部门可以及时对执行过程中的差异进行分析,掌握预算执行中的相关情况,通过预算执行协调会等方式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重要问题将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解决,实现对预算执行进行有效控制。

对于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也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中完成,如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可申请预算调整,预算调整的流程与预算编制相同,重大预算调整将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

3.预算评价和考核

预算评价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已设置绩效目标的项目按照绩效目标评价,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的部门和责任人,提出表彰,推广经验,年终考核予以奖励,对预算执行存在问题较多的部门,提出年终考核不得评优,并要求其提供整改说明。对于部门的自筹收入和基本支出也设置一定考核比例,收入不达目标或成本超支的部分,由部门自行承担。在下一年的预算编报审核时,将参照其预算评价和考核情况。

(四)优势

对于传统预算而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在预算编报模块中明确预算角色,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和部门,有利于调动全员的积极性,提高全员对预算的重视程度。

2.从纵向上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可协助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评价和考核的有效机制,形成预算周期的闭环管理。

3.从横向上看,可以覆盖本单位所有收支内容,整合人力、财力、物力的优势,从宏观层面优化配置资源,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

4.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准确地按照部门、项目、支出类型、责任人等多维度提供统计信息,便于加快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速度,提高应变能力,保障实现总体目标。

(五)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发挥系统优势,以下是G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

1.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财务软件、办公管理系统是分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环节重复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是将这些系统进行整合,以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

2.目前在预算审核中,难以对系统平台搭建等缺乏公开价格的服务价格进行审核,因此,往往中标价格偏离预算价格较大,为提高预算编报的准确性,拟在系统中引入专业的造价公司,对重大服务项目价格进行审核。

3.在预算管理中,必须始终保持全员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坚持战略和中长期性规划在预算管理中的核心位置。

四、结论

随着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信息化手段可更为有效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这对于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中,也需要对内外部环境及时评估,围绕单位战略或中长期规划适时调整预算管理系统,保证在运行中不断完善,始终保持高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晶晶.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编制的应用探讨[J].财政监督,2013,(3)

[3]储长应.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J].经济师,2011(8).

[4]张晓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5.



本文编号:15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5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