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新媒体时代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危机公关能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1 06: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手机、电脑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设备已经融入到了公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作为组织单位,在享受新媒体带来的形象宣传与效益的同时,信息的透明化、真实化和新媒体的交互性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组织自身的危机风险系数。秘书作为组织单位上传下达与协调沟通的重要岗位,危机公关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而中职文秘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将从事前台接待、商务助理、公关员等工作,这就要求文秘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危机公关能力,应对突发状况和危机事件时能第一时间以恰当的方式维护组织的形象利益。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背景,以中职文秘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笔者阅读了大量危机公关、危机应对策略的相关文献,对所阅读的文献进行整理,明确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动态,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笔者选取了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开展了行业调查,选取了四所开设了文秘专业的中职学校展开调查,从调查结果中分析了当前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危机公关能力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与资深专业教师深入交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将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研究...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理论基础
        1.危机公关理论
        2.风险社会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相关概念界定
        1.新媒体
        2.公共关系
        3.危机公关
        4.危机公关能力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新媒体时代对秘书人员危机公关能力的新要求
    (一)媒介环境加剧了危机公关事件的发生
        1.“海底捞事件”:重塑企业形象
        2.“陕西榆林产妇事件”:医患关系恶化
        3.“8·12 天津爆炸事件”:政府公信力尽失
    (二)社会对秘书人员危机公关能力的新需求
        1.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2.调查结果的分析
    (三)新媒体时代培养秘书人员危机公关能力的必要性
        1.新媒体扩大了危机事件的社会影响力
        2.组织单位处于“风险社会”背景之中
三、新媒体时代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危机公关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调查研究的目的
        2.调查研究的内容
    (二)调查结果
        1.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
        2.对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三)小结分析
        1.对学生调查的小结
        2.对教师调查的小结
四、新媒体时代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危机公关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危机公关能力存在的问题
        1.危机公关能力的培养尚未引起重视
        2.学生缺乏对危机事件的认知
        3.学生缺乏利用新媒体处理危机公关事件的意识
    (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危机公关能力培养意识的缺失
        2.专业教材对危机公关内容涉及较少
        3.新媒体是把“双刃剑”
五、新媒体时代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危机公关能力的对策
    (一)教师、教学、实训“三位一体”,提升危机公关培养意识
        1.提高教师媒介素养,促进危机公关能力培养
        2.专业教师协作教学,渗透危机公关能力培养
        3.改革实训模式,优化危机公关能力培养
    (二)利用新媒体引进危机案例教学,丰富教学素材
        1.科学利用新媒体筛选危机案例,优化教学资源
        2.新媒体设备与传统教材结合教学,优化教学手段
    (三)创建危机公关能力培养平台,发挥新媒体教育功能
        1.引导学生甄别危机事件,正确认知新媒体
        2.创建线上“班级公关部门”,提升学生新媒体使用技能
        3.开展“危机公关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参与度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59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759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