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非线性被动隔振的若干进展

发布时间:2018-08-01 19:13
【摘要】:工程中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及其上装备和精密仪器易受极端环境干扰和破坏,使得非线性隔振理论在近十年来迅猛发展;针对日益严峻的隔振和抗冲击等要求,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已发展出各种不同的非线性隔振系统,包括主动、半主动、被动和复合隔振.利用非线性改善的被动隔振兼具传统被动隔振的鲁棒性和主动隔振的高效性成为振动控制领域的先进技术.本文主要综述了非线性隔振理论和应用的近十年进展,包括非线性隔振设计、建模、分析、仿真和实验.在隔振系统的构建中,既考虑了刚度非线性又考虑了阻尼非线性;动力学响应的研究中,既有确定性分析又有随机分析.首先提出了适用于非线性隔振系统改进的评价方式;其次综述了高静态低动态刚度隔振及其加强形式非线性阻尼加强和双层非线性隔振,混沌反控制技术、内共振影响、非线性能量阱应用等振动机制利用型隔振和非线性隔振功能材料.最后,对非线性隔振研究发展的热点和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Abstract]:Aerospace, ships and marine structures, their equipment and precision instruments are vulnerable to extreme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and destruction, which makes the theory of nonlinear vibration isolation develop rapidly in the last ten years, aiming at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requirements of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shock resistance.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a variety of nonlinear isolation systems, including active, semi-active, passive and composite isolation. It is an advanced technology in vibration control field to utilize nonlinear improved passive vibration isolation with both the robustness of traditional passive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the high efficiency of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ten years of nonlinear vibration isol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cluding nonlinear vibration isolation design, modeling, analysi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both stiffness and damping nonlinearity are considered, and in the study of dynamic response, there is both deterministic analysis and stochastic analysis. At first, an evalua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nonlinear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and then the effects of high static and low dynamic stiffness isolation, nonlinear damping strengthening and double nonlinear isolation, chaos anti-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ternal resonance are summarized. The nonlinear energy well is applied to equal vibration mechanism using the type of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nonlinear vibration isolation function materials. Finally, the hot spots and key problems of nonlinear vibration isolation are analyzed and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大学力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23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502135,11572182)资助
【分类号】:TB5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橡胶软木隔振系统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1期

2 张建卓,李旦,董申,陈明君;精密仪器用超低频非线性并联隔振系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01期

3 宋玉超;于洪亮;;隔振系统布置及振动相位对基础响应影响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5期

4 施引;;双层隔振及其初步计算方法[J];海工科技;1979年04期

5 沈荣瀛;严济宽;;双层隔振系统对随机激励的响应[J];振动与冲击;1984年02期

6 龙志强,佘龙华,常文森;磁悬浮隔振系统的行为与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7 龙志强,佘龙华,,尹力明,常文森;磁悬浮隔振系统设计与实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8 茅玉泉;分体式隔振基础存在的问题──与李敏霞同志商榷[J];工厂建设与设计;1996年02期

9 张雨,胡茑庆,周爱莲;隔振系统混沌控制的研究与实践[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颜肖龙,王理超;基于舰载或车载环境的挂壁式设备隔振方法研究[J];电子机械工程;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其柏;余林波;张永波;曹剑;;双层浮筏隔振系统筏体结构与隔振特性的研究[A];湖北省声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6年

2 孙宜强;宋汉文;;时滞隔振系统的建模与时滞识别[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安付;盛美萍;;双简谐激励下双层隔振系统振动响应分析[A];第十二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大林;徐友钜;;隔振支承系统动力学试验与参数识别[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5 贺华;冯奇;;双层隔振系统建模[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6 朱宜生;;减少电子设备隔振系统耦合振动的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7 申军烽;杜胜;周徐斌;蒋国伟;;高精度光学有效载荷微振动隔振系统设计与分析[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8 陈维山;陈再礼;王培江;;自动调平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的研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1992年

9 黄志伟;曾革委;何雪松;付爱华;;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的振动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刘顺强;于维平;罗增宁;宋继萍;林嘉祥;;水泵管道隔振结构振动测试分析[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高雪;一类液固混合介质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周振华;精密隔振系统的扰动抑制与补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王勇;基于声子晶体的多层周期性隔振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丁旭杰;非线性隔振抗冲器的设计与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黄修长;舱筏隔振系统声学设计及优化、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定中;舷侧阵声纳安装平台隔振系统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吴文江;正负刚度并联精密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8 巫影;浮筏减振降噪理论研究及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陈世嵬;基于磁流变悬置的发动机主动隔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敢;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杨明月;分布参数双层隔振系统的主被动控制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崔由美;车载担架随机振动隔离系统主被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孙伟;复杂隔振系统主被动控制分析与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严柏熠;正负刚度并联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宋楚晨;直升机主旋翼半主动DAVI隔振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7 张邦民;六自由度隔振平台优化设计与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连鹏;三维激光雷达隔振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周国豪;参数不确定性对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10 吴祺;室内配变电设施双层隔振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58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158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