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光学薄膜的制备与传感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7 19:11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不仅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贯通的纳米孔道结构,而且具有丰富的主客体化学性质。利用MOFs的这些优异性质发展高质量的传感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发展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光学薄膜的具有自表达特性的裸眼检测传感器为目标,以MOFs纳米颗粒为构筑基元,分别制备了MOFs单层光学薄膜、MOFs/TiO_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和MOFs光学薄膜传感阵列,并研究它们的传感性能。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制备MOFs单层光学薄膜并研究其传感性能。选用NH_2-MIL-88B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热法合成NH_2-MIL-88B纳米颗粒,进而通过旋涂法制备光学薄膜。研究发现旋涂液浓度、旋涂速率、旋涂次数对光学薄膜性质均有影响。单层光学薄膜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可以通过颜色变化选择性地检测出不同的溶剂,实现可视化裸眼检测。其选择性机理是NH_2-MIL-88B在不同的溶剂蒸气氛围中具有不同程度的晶体结构改变。(2)制备MOFs交替多层光学薄膜并研究其传感性能。选用NH_2-MIL-88B作为研究对象,纳米TiO_2层作为交替层,通过交替旋涂制备MOFs/TiO_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研究发现旋涂层数、NH_2-MIL-88B纳米颗粒浓度、处理温度和入射光角度等因素对光学薄膜性质都有影响。光学薄膜对常见溶剂具有传感选择性,而且可用于检测水和乙醇混合溶剂的浓度。光学薄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抗超声破坏和耐久性。(3)制备MOFs光学薄膜传感阵列并研究其传感性能。选用多种MOFs纳米颗粒,分别制备光学薄膜作为传感阵列单元。先研究每一种传感单元对溶剂蒸气的传感性能,然后将其阵列化。不同溶剂在传感阵列上有独特的响应信号,形成指纹谱,可以区分开。主成分分析表明传感阵列对醇类、烷烃类和水有非常好的区分度。聚类分析表明传感阵列可以很好地对目标分子进行分类,甲醇、乙醇和异丙醇化学结构有内在的联系分为一大类,而水和庚烷则可以分为另外两类。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27;TB383.2

文章目录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
    1.2 单层光学薄膜
    1.3 交替多层光学薄膜
    1.4 光学薄膜传感阵列
    1.5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表征方法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TiO2及MOFs纳米颗粒制备
        2.2.2 MOFs光学薄膜的制备
        2.2.3 MOFs光学薄膜的传感性能研究
    2.3 实验分析表征方法
第三章 MOFs单层光学薄膜的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
    3.1 MOFs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3.2 MOFs单层光学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3.2.1 浓度对MOFs单层光学薄膜的影响
        3.2.2 旋涂速率对MOFs单层光学薄膜的影响
        3.2.3 旋涂次数对MOFs单层光学薄膜的影响
    3.3 MOFs单层光学薄膜的传感性能研究
        3.3.1 MOFs单层光学薄膜的传感选择性
        3.3.2 MOFs单层光学薄膜的稳定性
        3.3.3 MOFs单层光学薄膜的传感机理
    3.4 小结
第四章 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的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
    4.1 MOFs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4.2 TiO2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4.3 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4.3.1 溶剂对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的影响
        4.3.2 层数对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的影响
        4.3.3 浓度对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的影响
        4.3.4 高温处理对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的影响
        4.3.5 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制备方法的普适性
        4.3.6 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的光学表征
    4.4 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的传感性能研究
        4.4.1 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对纯溶剂的传感性能
        4.4.2 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对混合溶液的传感性能
        4.4.3 MOFs/TiO2交替多层光学薄膜的稳定性
    4.5 小结
第五章 MOFs光学薄膜传感阵列的制备及传感性能研究
    5.1 MOFs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5.2 MOFs光学薄膜传感阵列的制备与表征
    5.3 MOFs光学薄膜传感阵列的传感性能研究
        5.3.1 MOFs光学薄膜传感阵列传感单元的传感性能
        5.3.2 MOFs光学薄膜传感阵列的传感信息的处理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产高档光学薄膜比肩国际[J];塑料科技;2013年11期

2 ;西安光学薄膜技术交流会[J];光学工艺;1975年01期

3 ;帝人化成扩大光学薄膜产能[J];国外塑料;2012年08期

4 周引穗,高爱华,郑新亮,李恩玲,胡晓云,陆治国;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光学薄膜表面粒度及其分布[J];光子学报;2001年04期

5 黄涌;曹一鸣;卫红;王小辉;刘志宇;;斜角蒸镀光学薄膜工艺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郑顺镟,郭斯淦,黄亮平;二维光学薄膜的气敏反射光谱特性[J];分析测试学报;1996年06期

7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J];上海有色金属;2011年03期

8 马小波;黄剑锋;曹丽云;贺海燕;吴建鹏;;阴极恒电流法制备SmS光学薄膜[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7年02期

9 晏良宏;蒋晓东;江波;;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光学薄膜[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07期

10 黄剑锋,曹丽云;双靶溅射法制备M-SmS光学薄膜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烽;新型功能光学薄膜的磁控溅工艺及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白胜元;光学薄膜设计及其在光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3 薛晖;光学薄膜光学特性检测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孙雪铮;光学薄膜中超棱镜效应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韩军;光学膜厚宽带监控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戴罡;毫秒脉冲激光致薄膜光学元件损伤特性测试与数值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春;真空紫外光学薄膜制备及其性能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8 张淑敏;清洗技术和平滑层对极紫外多层膜基底粗糙度的影响及表面表征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PECVD技术制备光学薄膜损伤特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2 苏朝辉;电弧源制备光学薄膜的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兴;原子层沉积复形性在光学薄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4 胡智宏;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光学薄膜的制备与传感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安俊寰;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凌光鹏;短脉冲及飞秒脉冲对光学薄膜的损伤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邓洪祥;高功率激光作用下光学薄膜的场损伤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杨富;10.6 μm激光辐照下光学薄膜热畸变和微弱吸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冯志荣;光学薄膜的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饶敏;基于温度效应的光学薄膜吸收测量技术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58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158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9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