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论“三重证据法”在展览中的应用——以“幽香氤氳——香具·香品·香文化”展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5 16:16
  借鉴历史学研究中运用的"三重证据法",以安徽博物院策划的"幽香氤氳——香具·香品·香文化"展为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器物类展览内容设计中"器物""传世文献""承载展览主题情节的书画、雕刻及其他器物"相结合的展览表现方法,着重论述第三种证据在展览情境展示中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以期为器物类展览的内容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文章来源】:博物院. 2019,(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论“三重证据法”在展览中的应用——以“幽香氤氳——香具·香品·香文化”展为例


《夜盆香月图》

古代女性,证据法


博物馆实践?109??《焚香抚弦图》折扇面、沈镛《焚香赏??花图》团扇面四幅画作佐证女性与熏香??的关系。??清《夜温香篝图》纵47.5厘米,横??77厘米(图1?)。图中的熏笼,可用来熏??衣、熏被。特制的熏笼一般都是竹编的??穹形圆笼,口朝下扣在熏炉上,衣服、被??褥摊开在熏笼上以受香。女性们有时会??倚在熏笼上,借着笼下熏炉中的炭火取??暖,这一娇傭的形象深深打动了诗人对??于春宵美人的无限遐想。白居易诗《后??宫词》所写与画中女子形态十分契合:??“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161??画中歙县许窀的题跋为:“八年冬月居??兰州节园得此图,约悦陶共谱小词,余??得《梦江南》三叠。‘推梦远,独自倚香??篝。生怕旧愁消尽了,故挑新恨上肩头,??长夜只宜愁。心上暖,微逗一丝凉。防??著丝丝凉沁透,迟回遍又勒余香,心上??自商量。缘底事,银漏故沉沉。月过虚??櫺风过竹,越难成寐越寒深,冰透个儿??心。’意有所触不自知,声之悲矣。”题??跋上记述的这件画作得于兰州节园,当??是许承尧(许窀)于兰州任职时所获。??他得到这幅画后甚是喜爱,便邀请好??友悦陶一起鉴赏,谱以小词,并对画中??女子的形态、神情,进行了一番透彻的??解读,画中女子在漫漫长夜中独自品忧??愁,沉浸在对所托之人的思念中,借着??香炉中的一丝馨香暖意聊以慰藉。??这幅画从妇人的神情、形态到题跋??词作,全方位解读了古代女性卧笼熏香??时的状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心绪,??将女性熏衣时的画面丰满地展示出来。??《夜温香篝图》与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陈洪绶《斜倚薰笼图轴》十分相似

香炉,博物院,嘉靖,金寨县


110?博物院MUSEUM??图3《新妆添香图》册页??清,周西林作,安徽博物院藏??图4嘉靖四十五年铜造像牌??明,金寨县文物管理所藏??一块香饼,右手拿着香箸作回首状,似??正与旁人细语。??桌上所置香具即为“炉瓶三事”。??香炉、香盒、插有铲和箸的瓶,组成焚??香的配套器具,通称为“炉瓶三事”。画??中的“炉瓶三事”精巧细致。香炉与香??瓶放在与其规格相应的小几上,香炉为??双耳三足鼎式铜炉,箸瓶为方形高领高??足瓶,瓶内插有铜香铲,与画中女子手??中所执香箸在闲时被同放在香瓶之中。??画中题跋为清张廷珪所写:“?‘闺中心事??洞中年,昼永炉香细细添,学得去朝新??样好,妆成不是汉宫鲜。’上章裙滩之??图5石叟款铜嵌银丝鼎式炉??清,安徽博物院藏??三月清明一日口占,张廷珪。”诗画中的美人在繁琐、悠长的添??香、品香中慢慢度过青春好时光,感叹昨日的逝去。??展览对“香具与道教”这一块面的展示同样选取与道教用??香相关的汉羽人博山炉或在道教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三足鼎式炉??等香具,还甄选出能够反映道教用香场景、用香方式的文物,??如唐真子双飞镜、元八瓣荷花形人物鎏金银盘、明嘉靖四十五??年铜造像牌。??嘉靖四十五年铜造像牌长15.2厘米,宽22厘米,金寨县文??物管理所藏(图4)。此牌长方形,内有浮雕,正中上方为玉皇??大帝,下方两侧各立一童子,童子前方各有一把宝剑。香炉置??于中下方,炉中重烟缭绕,右侧有一只龟,龟首和一侧后足抬??起。四角雕铸云龙图,上方的两片云彩中刻有“日”?“月”二??字,背面有阴刻行书:“大明国直隶凤阳府寿州下蔡住奉道、??施牌祈嗣信士何標目,为求子告施,舍玉皇大帝


本文编号:3570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570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