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货币论文 >

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5 18:00

  本文关键词: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大学》 2013年

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研究

杨滢滢  

【摘要】: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联邦基金利率接近零的条件下,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快速复苏,美联储实施了非常规货币政策中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导致美元流动性过剩、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资本流动频繁、新兴市场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等现象,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自美国实施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后,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PPI、CPI指标超出警戒线。 本文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来研究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关系。首先,分析非常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内涵与特征,并归纳总结相关的理论。然后,论述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近期中国通货膨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选择中国CPI指数、大宗商品CRB指数、外汇储备、人民币汇率、中美利差这五个变量,进行序列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并建立VAR模型,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两方面定量分析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并得出主要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所做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国际贸易渠道下的价格途径、需求途径和国际收支途径,以及国际资本渠道下的汇率途径、利率途径和热钱途径这六条途径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即: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人民币升值、中美利差扩大等,最终加大我国的通胀压力。(2)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后,最先通过汇率途径和需求途径传递到我国,引起我国的通货膨胀,这两条途径大约历时4个月;紧随其后的是历时约6个月的利率途径,第三是历时12个月左右的价格途径,最后是历时17个月左右的国际收支途径和热钱途径。(3)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通过价格途径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最大,解释力度为60%;其次是利率途径,解释力度为8%;第三是国际收支途径与热钱途径,解释力度为7%;最后是汇率途径和需求途径,解释力度为4%。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我国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高度关注美国经济运行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动向、削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加强外汇储备管理、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27.12;F822.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刚;;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及中国对策[J];财经科学;2011年04期

2 陈磊;侯鹏;;量化宽松、流动性溢出与新兴市场通货膨胀[J];财经科学;2011年10期

3 邢天才;唐国华;;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1期

4 陈全功,程蹊;我国对外贸易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路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5 黄海洲;;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下) 全球通货膨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6 谢国梁;;美元贬值趋势及崩溃风险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5期

7 潘沁;余珊萍;;流动性过剩国际传导机制的截面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8期

8 方勇;吴剑飞;;中国的通货膨胀:外部冲击抑或货币超发——基于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的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9 潘成夫;;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10 刘胜会;;金融危机中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桂林;;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文花;;日本货币政策与货币乘数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3 路继业;;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探究——从生产结构的角度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子联;;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辨析:1978-2007——一种源自Grange检验的否定[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李永刚;;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7 刘超;王智强;;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形成方式与通货膨胀[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8 孙力军;胡云祥;;论我国货币供应非均衡机制与通货膨胀风险[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9 熊文;刘纪显;;我国流动性过剩来源及应对策略[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志伟;;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通货膨胀的联动效应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周国富;谢卿;;中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研究综述及实证检验[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3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钟利琼;曾友中;;论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组合[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5 Liping Zhu;Xubiao Yang;;The Study of American Quantitative Easing Monetary Policy's Spillover Effects on China's Inflation[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路妍;林乐亭;;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非均衡性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我国外部流动性冲击风险预警体系研究[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姚远;庞晓波;;人民币有效汇率与物价的阈值协整关系实证[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9 张焕明;;价格波动会影响通货膨胀吗?CUKIERMAN假说的中国经验验证[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陈昶学;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与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田苗;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6 王素琴;货币错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邹累;油价波动对道路运输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徐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潘云爽;基于信贷传导渠道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刘莹;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干预与冲销操作有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珂;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物价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叶清芳;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国的货币政策及其退出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晶;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新丽;工商银行Y支行客户经理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陈筱宇;“流动性陷阱”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倩;21世纪初美元国际地位变化及其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林少行;美元汇率的波动以及趋势预测[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西;和晋予;;Excess Liquidity Control Requires a Multi-Pronged Approach[J];China Economist;2007年05期

2 王晓雷;刘昊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国的消费投资与全球流动性泛滥[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3 何帆,张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4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5 王传纶,阎先东;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的对冲可行性分析[J];财贸经济;1998年03期

6 杜军;;对日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7 许少强;美元霸权:生存基础、影响和我国的对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刘思琦;;金融危机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风险分析[J];改革与开放;2009年06期

9 王永茂;宋金奇;;基于VAR模型的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兼论汇率价格传递效应[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1期

10 陈达忠;原油价格对经济影响的非对称性——文献综述[J];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王勇;[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桂丽;运用货币政策抑制我国的通货膨胀[J];丹东纺专学报;1996年02期

2 弗雷德里克·米什金;;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无能为力吗[J];新金融;2009年06期

3 朱志成;张建军;;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现象成因研究[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年04期

4 鱼建光;从我国的货币政策看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J];学术月刊;1996年06期

5 伍戈;;流动性、合理流动水平与宏观管理的现实情境[J];改革;2010年04期

6 张爱群;;对本轮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隋娟娟;;我国通货膨胀原因的相关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07期

8 本刊评论员;;适时加息抑制通胀预期[J];武汉金融;2010年11期

9 谢康;;通货膨胀下的货币政策效力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15期

10 李宏宇;;逆向思考通货膨胀[J];商场现代化;2010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春玲;;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研究与应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4 葛开明;;解读及治理经济转型期的通货膨胀[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6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朱敏;严广乐;;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系统动力学探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8 李治国;;论通货膨胀的隐性危害与对策[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9 杨新松;;通货膨胀目标制:一个可能的最优货币政策操作规则[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恩棠;;工程建设项目评价中通货膨胀的处理[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红梅;[N];中国财经报;2010年

2 CUBN 记者 陈文喜;[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汪仲启 录音采访;[N];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柳森;[N];解放日报;2009年

5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朱敏;[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6 李国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方方;[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晓刚;[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9 成思危;[N];科技日报;2008年

10 谭树森;[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雷明国;通货膨胀、股票收益与货币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郭红兵;我国基准收益率曲线的构建及其货币政策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肖才林;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门国尊;通货膨胀目标制及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2 张璐璐;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吴漪;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D];复旦大学;2009年

4 于羽;货币政策的通胀与通缩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吴克保;利率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中;宏观视角的流动性测度方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张青青;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下货币政策效力对比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8 丁媛;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9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滢滢;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与中国通货膨胀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obilw/226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