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22:06

  本文关键词: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代社会,技术要素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水平,创新获得的技术成果决定了进步和发展的速度。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取得创新成果的主要领域,俨然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的导向。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各国(地区)为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将提升本国科学技术水平作为第一要务,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以及提升创新的产出效率。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内企业不断进入和退出,企业数量及规模不断地变化,市场结构也随之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此,分析、测算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绩效水平,分别探讨各子产业市场结构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对提高全省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持续实现全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全面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和归纳前人的研究,将技术创新分为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选取2007—2012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两阶段的DEA模型,选取合宜的创新投入指标及产出指标,分析、测算两阶段的创新绩效值。最后,根据DEA模型测算的创新绩效值,加入经营绩效、产权结构、进出壁垒等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市场结构分别对两阶段创新的影响。研究得出:(1)根据DEA模型测算结果,总体上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两阶段的创新效率值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具体到各行业领域,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在两阶段的创新绩效值差异较大且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五大行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在两阶段的创新均表现最优,航空航天制造业医疗设备仪器仪表业分别在研究开发阶段和成果转换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表现最差。(2)回归模型分析得出: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内五大行业,因各子产业存在个体差异,市场结构对各行业两阶段创新绩效影响的作用方向及大小均存在差异。从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整体上来看,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对研究开发阶段创新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与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绩效呈显著负相关。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并结合四川省的经济发展的实际宏观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构建合理的投入产出评价体系,优化创新投入要素结构,提高产出效率。②完善四川省法律、法规等制度和优化创新鼓励政策,创建良好产业环境,促进四川省五大高新技术行业协调发展。③四川省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应适当提高企业规模。④除四川省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外,其他四大高新技术行业应创建以大企业占主导地位,形成以大、中、小三类企业共存的多样化的市场结构。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DEA 两阶段创新 行业差异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6.44;F273.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论9-2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11
  • 1.2.2 实践意义11
  • 1.3 相关概念界定11-14
  • 1.3.1 高新技术产业11-12
  • 1.3.2 市场结构12-13
  • 1.3.3 创新绩效13-14
  • 1.4 文献综述14-21
  • 1.4.1 国外研究状况14-18
  • 1.4.2 国内研究进展18-21
  • 1.4.3 国内外研究评述21
  • 1.5 研究方案21-23
  • 1.5.1 研究目的21-22
  • 1.5.2 研究内容22
  • 1.5.3 研究方法22-23
  • 1.5.4 技术路线图23
  •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23-24
  • 1.6.1 研究创新23-24
  • 1.6.2 研究不足24
  • 2 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24-30
  • 2.1 市场结构类型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24-27
  • 2.1.1 完全垄断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24-25
  • 2.1.2 完全竞争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25-26
  • 2.1.3 不完全竞争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26-27
  • 2.2 市场结构决定因素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27-29
  • 2.2.1 市场集中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27-28
  • 2.2.2 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28
  • 2.2.3 进出壁垒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28-29
  • 2.3 小结29-30
  • 3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创新绩效现状分析30-41
  • 3.1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市场结构现状30-32
  • 3.1.1 产业规模30-31
  • 3.1.2 市场集中度31-32
  • 3.2 基于DEA的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现状32-41
  • 3.2.1 DEA方法简介33-34
  • 3.2.2 基于DEA的两阶段创新绩效测算的投入产出指标34-35
  • 3.2.3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阶段创新绩效现状35-38
  • 3.2.4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转化阶段创新绩效现状38-41
  • 4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41-50
  • 4.1 研究假设41-42
  • 4.2 变量选择42-43
  • 4.3 模型构建43-45
  • 4.4 实证结果及解释45-50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50-54
  • 5.1 研究结论50-52
  • 5.2 政策建议52-53
  • 5.3 研究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綦良群,于澎田,杨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观[J];工业技术经济;2000年02期

2 郝红梅,袁华娟;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问题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2期

3 林文;搭北京台 唱国际戏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燃起京城新亮点[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4期

4 刘嘉珍;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江沪情况的调查[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4期

5 马颂德;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管理现代化;2000年05期

6 马颂德;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管理现代化;2000年06期

7 杨耀武,杨伟春,杨意青;是一高度,更是一起点——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现状的评价与思考[J];经济论坛;2000年09期

8 张红;拓宽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渠道[J];经济论坛;2000年21期

9 朱小敏;从上海和西安两地看东西部开放城市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J];经济师;2000年06期

10 冯广瑞;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程甸;胡舜;;促进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制创新探析[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本禄;;发挥高校优势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傅毓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喻德华;靳丽贤;;廊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5 李云玲;王士卿;;关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灰领[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6 许统生;陶然;;美、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同制度安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7 傅有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集资金的问题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赵海林;;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创新[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3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肖勤;;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制度安排[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南京大学课题组;袁勤俭;;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王丽娜;发改委:八方面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N];上海证券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方育敏;高新技术产业:亮点迭现[N];浙江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彭华 通讯员 孙海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快马加鞭[N];东营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2005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N];福建科技报;2006年

5 陈江;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N];广西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柯士雨;贵州高新技术产业驶上“快车道”[N];贵阳日报;2007年

7 黄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建设创新型湖南[N];湖南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华芬;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劲[N];黄石日报;2006年

9 张春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速[N];黄石日报;2007年

10 胡志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N];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冷俊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李拓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陈大雄;高新技术产业评价与发展研究——兼论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中南大学;2004年

5 卢焱群;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韩立华;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彭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其财政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利晓;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9 徐嘉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的影响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艺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颖;基于社会资本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化成长[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田园;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效果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郭川;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方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刘,

本文编号:300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300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5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