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旅游体验的哈尔滨市亲子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0:47
【摘要】:亲子旅游在国外多以家庭旅游的形式发展,其相关旅游资源开发与产品设计都已趋成熟。伴随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不断发展。家长对儿童健康的关注,身心并重,尤其是亲子关系,因而,亲子旅游作为新兴业态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通过旅游,为儿童增长见闻,为亲子增进理解,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家庭氛围。哈尔滨市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亲子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市场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为深化完善亲子旅游理论研究体系,探索其有效实施途径,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研究实践成果,以哈尔滨市亲子旅游市场开发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其供求状况,把握探索其开发的关键问题,运用体验营销等先进理论,探讨旅游市场开发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本文的研究不仅对哈尔滨当地的亲子旅游发展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其它地区发展同类旅游也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已成为旅游产业发展与创新的热点。本文针对亲子旅游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法对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析,亲子旅游异于传统观光旅游和儿童游乐旅游,是以家长和儿童共同作为旅游主体。亲子旅游的理论基础源主要采用了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旅游体验营销理论,结合旅游项目开发的可操作性,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哈尔滨地区6—12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研,对游客的基本特征、旅游行为、相关认知等方面进行数据化分析,确定了本地区游客的需求特点,并据此对本地区相关旅游的供给状况进行了比对。目前,亲子旅游项目特征模糊、产品雷同,而渠道商的竞争日益激烈,营销成本不断增高。根据供需分析,本文以旅游体验为核心,首先确立了亲子旅游产品体系,又对旅游要素进行整合,进而设计了包含亲子文化之旅、科教之旅、冰雪之旅、乡村之旅和生态之旅五大类亲子旅游产品类型;其次,在亲子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之后,分别在价格策略、销售渠道、促销手段等方面进行分析,充分考虑亲子旅游的特殊性,实现全媒体营销、多渠道拓展;最后,利用价值传播、体验传播、口碑传播并重的方式,实现亲子旅游品牌的建立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C913.1;F592.7
【图文】:

亲子,旅游主体,儿童


”邋[29]但刘妍的对于亲子旅游的概念中以婴幼儿为对象,笔者认为体可以推广至未成年人。逡逑明确亲子旅游的概念,与家庭旅游和儿童旅游相区分,见图2-1亲子旅子游与家庭旅游逡逑游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成员的集体或部分出游,其细分市场还可能包,而亲子旅游强调参与主体家长和子女的共同参与,所以家庭旅游和亲上就存在不同。在功能上,家庭旅游只具有旅游基本功能,没有突出围求和增进亲子感情和寓教于乐的旅游动机。逡逑子旅游与儿童旅游逡逑游的基本要素是儿童,即只要是有儿童参与的旅游就可以算作是儿童旅的参与陪伴,可以包括没有家长的修学旅游。所以亲子游和儿童旅游在在分歧。在功能上,儿童旅游具有基本旅游功能,但可能只是儿童的增的购买行为,而没有参与旅游体验;对于潜能开发、素质拓展、社交表练等寓教于乐的功能,儿童旅游可能在与其他儿童或是老师的相处中独自

性别比例,家长,对象,问卷设计


2问卷设计逡逑问卷设计采用主客观题的形式,其中以客观题作答为基础。问卷设计主要采纳心理专家专家的意见,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基本特征、旅游消费行为、亲子旅游认知情况和旅游决方面。后期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旨在通过调研了解哈尔滨地区游客的基本特因素和亲子旅游产品的需求情况,为亲子旅游市场开发和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持。逡逑3问卷发放情况逡逑本次调研在哈尔滨地区的小学进行发放,累计发放问卷314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85份,问卷有效率90.7%,符合数据要求。逡逑调研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逡逑1性别逡逑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家长主要是女性,仅有3位男性填写问卷,可以看出在家庭教育性上女性是主体,旅游产品开发需要考虑女性家长的接受能力和感受。另外一方面,儿女性别比例分别为58.6%和41.4°/。,符合哈尔滨本地情况,男性出生人口数量多于女性,逡逑游产品开发方面需要考虑儿童的性别差异。逡逑aw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斌;邵月芬;杜屏;;同胞数量对小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11期

2 顾英;;开发园本亲子课程 推进家园互动共育[J];山东教育;2018年29期

3 杨贤;;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J];青年教师;2009年01期

4 叶丹;;家教中最常见的十种无效沟通方式[J];青年教师;2011年12期

5 尤思思;;从引导亲子关系入手,解决幼儿行为问题——以小宇为例[J];山东教育;2018年26期

6 李琼;;长沙市乡村“亲子农场”项目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7年34期

7 冯春莹;张野;张珊珊;刘晓丹;;亲子关系对高职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8 王银芳;;到底是什么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36期

9 刘干;;离婚后欲否认亲子关系的诉的选择[J];人民司法(案例);2017年26期

10 马瑞;;加强亲子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樊怡春;;建立和睦亲子关系 塑造孩子健康人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张一兵;;建立现代亲子关系是当好21世纪父母的基本功[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4 王洪;;空椅技术在青少年亲子关系中的应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琨;;如何改善亲子关系[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丁娟;崔丽娟;;社区青少年家庭亲子关系及教育对策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赖晓璐;江永强;黎莉;张彩霞;刘学兰;;怜悯在父母依恋与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基于主客体互倚性模型的研究[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8 颜波;;谈亲子关系对学生心理的重要影响[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年

9 刘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家校合力——亲子关系教育阶段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韩宜中;;谈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健康时报记者 王楠;中、美、日、韩:中国父母孩子交流最少[N];健康时报;2018年

2 湖南省隆回县荷香桥镇中学 范军;在亲子冲突中学习没有原罪[N];中国教育报;2018年

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用良好的亲子关系驱除育儿焦虑[N];中国妇女报;2018年

4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富东燕;重组家庭,处理好亲子关系有章可循[N];中国妇女报;2017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讲师 夏翠翠;良好亲子关系,需要父母有智慧[N];人民政协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孙军;全面发展离不开良好亲子关系[N];中国教育报;2018年

7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亲子关系影响儿童社交:强势家长请退场[N];中国青年报;2018年

8 新金融记者 刘畅;遛娃 从亲子陪伴到火爆生意[N];新金融观察;2018年

9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朱虹;亲子之战可以避免吗[N];中国青年报;2013年

10 冯永平;真爱有章法 亲子能共赢[N];中国妇女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燕;亲子关系的教育哲学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2 徐淑慧;法律意识植根于自我的教育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3 李延舜;“权威与服从”语境中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4 汪丽青;人类辅助生殖私法调整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松涛;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贤华;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人际关系特征及其综合干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旭;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岩羊个体迁移扩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玎;未成年人监护权强制转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汤蕙菱;亲子装设计中的互动性要素探究[D];东华大学;2018年

3 邓婷;基于安全依恋理论的儿童亲子交互系统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盛卿珊;论二十世纪美国剧作亲子关系中“子”的反叛[D];云南艺术学院;2018年

5 张婧;亲子早教机构Ⅵ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张玲玉;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家庭的亲子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8年

7 雷昕;亲子间择偶偏好的差异:必需品与奢侈品[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喻典;中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亲子关系和自尊的作用机制及其应对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9 亓艳超;误认抚养救济研究[D];烟台大学;2018年

10 崔亚娜;城市学龄前儿童亲子关系纠缠的个案工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36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136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