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贵州施秉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2005-2015年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03 00:45
  贵州属于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所以旅游开发有其独特性与敏感性。旅游开发最终会在相应的旅游区内形成富有当地特色和满足游客需求的景观格局,而且它是一项人为因素作用于环境很明显的活动,所以,如果旅游区景观格局不合理,便会导致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生态灾难,还将直接影响到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2014年6月23日,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以贵州施秉云台山等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申请,云台山成为贵州省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在申遗成功后,该遗产地会因为地位的升格,外商投资急剧增长,旅游事业蒸蒸日上,但同时又得进行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以此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统一。因此分析该遗产地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在实现该景区景观格局的良性发展和资源的持续利用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对促进区域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年、2010年和2015年三期SPOT影像,借助erdas8.4软件平台,对三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裁剪等预处理工作,得到三期校正后的影像。因研究区域的面积较小,在A... 

【文章来源】: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贵州施秉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2005-2015年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野外实地调查和对当地农户进行询问图

示意图,地理位置,示意图,舞阳河


图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示意图Fig2.1 The location of study area2.1.2 气候水文施秉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所在区域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其气候特点主要有:春暖夏凉、气候温和、降水丰富[49]。根据县城气象站对该区的观测数据来看,其年均温为 14~16℃,极端最高温度为 38. 4℃,极端最低温度为-7.6℃,年均日照时数为 1200h,年活动积温为 4500℃,年降水量为 1060~1200mm,年均湿度 80%,无霜期为 255~294 天[48]。施秉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位于长江流域沅江水系舞阳河中游地区,主要包括完整的杉木河水系和瓦桥河水系,同时汇入舞阳河[47]。

类型图,景观类型


19图 3.1 研究区 2005~2015 年景观类型图Fig3.1 Landscape type of the study area from 2005 to 20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施秉云台山土壤中无机磷细菌的生长及解磷能力评价[J]. 罗世琼,乙引.  贵州农业科学. 2013(10)
[2]贵阳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景观格局变化[J]. 肖玖军,邢丹,胡伟,田丹,蔡学成,周焱.  贵州农业科学. 2013(07)
[3]贵州省云台山喀斯特森林土壤性状特征研究[J]. 贺红早,张珍明,何云松,刘盈盈,黄丽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3)
[4]喀斯特高原山区的景观格局变化垂直分异性——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中下游为例[J]. 张盼盼,胡远满,肖笃宁,李秀珍,殷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07)
[5]贵州连续性石灰岩小流域石漠化景观格局研究[J]. 谭秋.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9(03)
[6]洞庭湖流域中上游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J]. 刘明,王克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08(06)
[7]1985年~2000年西藏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 曾加芹,欧阳华,牛树奎,周才平.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01)
[8]中国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近期动态分析[J]. 郑丙辉,田自强,王文杰,李子成.  生态学报. 2004(05)
[9]基于RS和GIS的喀斯特山区景观生态格局[J]. 卢远,华璀,周兴.  山地学报. 2002(06)
[10]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类型划分研究[J]. 屠玉麟.  贵州科学. 2000(Z1)

博士论文
[1]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生态效应评价[D]. 汪芳甜.中国农业大学 2018
[2]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化学剥蚀速率及碳汇潜力[D]. 肖时珍.西南大学 2017
[3]南昌市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 赵丽红.江西农业大学 2016
[4]长沙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D]. 恭映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5]不同尺度下喀斯特石漠化的景观格局与空间因子分析[D]. 谭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川东平行岭谷区耕地空间分布格局[D]. 李春利.重庆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RS和GIS黑龙滩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D]. 敬辽.四川农业大学 2014
[3]蜈支洲岛景观格局变化及其旅游影响因素研究[D]. 刘跃鹏.海南大学 2014
[4]村落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及其机制研究[D]. 章小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福建海坛岛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 孙月.福建师范大学 2013
[6]汾河流域关帝山区森林景观格局变化与分析[D]. 尚彦玲.太原理工大学 2010
[7]岩溶风景区土地利用格局与管理研究[D]. 陈有君.云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895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95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2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