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可视化与模式研究——以江苏省的世界遗产和A级景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4-01-28 16:23
  旅游地阴影遮蔽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旅游地阴影遮蔽的效应也可清晰的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象当中。但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客观空间表现规律却是难以可视化或者量化。因此,研究旅游地阴影遮蔽的类型、效应与空间特征,对旅游地阴影遮蔽理论的构建,以及旅游地的持续经营与协调发展有积极意义。论文以中心地理论、区位论、增长极理论及生态位理论为指导,从旅游客体,即旅游地的视角出发,采用线性加权求和、加权Voronoi、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了江苏省的世界遗产与A级景区的阴影遮蔽可视化、特点、效应与模式。研究表明,我国世界遗产类别齐全,数量丰富,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部地区,有四个省级行政区暂无世界遗产;数量上,规定1987-2002年为前期,2002-2018年为后期,则呈现前期多后期少且中间断层的特点。我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呈现出团块状或片状分布,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在数量和等级上呈现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布较多,西部地区分布较少。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的分布重心都集中在东部地区。旅游地阴影遮蔽的本质成因是市场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地域背景和旅游环境...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遗产和旅游景区的时空分布
        1.1.2 世界遗产与旅游景区的阴影遮蔽效应
        1.1.3 旅游地阴影遮蔽模式的客观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揭示阴影遮蔽现象的类型与成因
        1.2.2 刻画旅游地阴影遮蔽的范围及产生的效应
        1.2.3 阴影遮蔽模式为旅游地管理提供参考
    1.3 基础理论
        1.3.1 中心地理论
        1.3.2 区位论
        1.3.3 增长极理论
        1.3.4 生态位理论
    1.4 研究方法
        1.4.1 核密度分析
        1.4.2 标准差椭圆分析
        1.4.3 熵值法
        1.4.4 加权Voronoi图
    1.5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阴影遮蔽的现象有共识,但概念未成型
    2.2 形成机制研究集中在资源与形象遮蔽
    2.3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可视化研究亟待突破
    2.4 旅游地阴影区发展策略未上升到理论高度
3 旅游地阴影遮蔽概念、性质及状态
    3.1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概念
        3.1.1 什么是遮蔽
        3.1.2 旅游地阴影遮蔽
    3.2 影响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因素
    3.3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三个性质
4 江苏省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可视化表现
    4.1 世界遗产与景区分布极不平衡,呈现三个梯度
    4.2 旅游地阴影遮蔽可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选取步骤
        4.2.2 指标数据来源
        4.2.3 加权Voronoi的生成原理与步骤
    4.3 江苏省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可视化特征
        4.3.1 旅游地的等级与其形成的遮蔽范围呈正相关
        4.3.2 遮蔽范围的异常值往往出现在低级别景区
        4.3.3 遮蔽半径随景区等级递减,等级越低半径差距越小
        4.3.4 遮蔽关系呈现“大遮小、高遮低”的多级嵌套特点
        4.3.5 区域景区密度越大,旅游地阴影遮蔽范围越广
        4.3.6 行政区划对旅游地阴影遮蔽范围影响较弱
        4.3.7 阴影遮蔽程度苏南最高,苏北次之,苏中最弱
5 江苏省旅游地阴影遮蔽的类型、模式与成因
    5.1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类型
        5.1.1 从空间范围上分为全遮蔽、半遮蔽和不遮蔽
        5.1.2 从元素内容上分为资源要素遮蔽、区位条件遮蔽、旅游形象遮蔽
        5.1.3 从旅游地数量上分为单体遮蔽、单多体遮蔽和多体遮蔽
    5.2 江苏省旅游地阴影遮蔽的三种模式
        5.2.1 斑块遮蔽模式
        5.2.2 廊道遮蔽模式
        5.2.3 嵌套遮蔽模式
    5.3 旅游地阴影遮蔽的三种基本状态
        5.3.1 近距离的同质景区表现为捕食态势
        5.3.2 异质类且级别相近景区表现为共生态势
        5.3.3 级别相差较大旅游地表现为寄生态势
    5.4 江苏省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多元成因
        5.4.1 阴影遮蔽是旅游地客源市场竞争的结果和空间表现
        5.4.2 时空距离及相对地理位置是阴影遮蔽产生的客观条件
        5.4.3 旅游主体的偏好是旅游地阴影遮蔽产生的主观条件
        5.4.4 旅游客体的吸引力是形成旅游地阴影遮蔽的基础动力
        5.4.5 旅游介体的趋利性强化了旅游地阴影遮蔽效应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本文编号:3887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887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