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审计管理论文 >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07:10

  本文关键词: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污染问题是近些年来被世界各个国家所广泛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对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更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孕育的,但是市场经济规律无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我们也不能仅仅依靠经济主体的自发性行动来解决环境问题。为弥补市场的不足,构建以协同理论为基础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就具有特殊的作用。为适应国际审计组织的要求以及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和谐社会”以及“低碳经济”等与环境问题息息相关的政策方针。人、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已成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加强环境管理,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已成为目前各个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考虑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环境审计与协同理论之间的契合性,本文将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协同理论。希望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环境审计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各类矛盾和冲突,以促进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协同效应的实现。本文对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规范研究。在对目前我国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引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及选题原因。然后对构建以协同为基础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进行了理论概述。接下来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基于协同理论构建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在对构建该评价体系的原则以及可行性和科学性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体系内各个要素应当如何体现协同。具体步骤包括评价目标和对象的确定、评价方法和方式的选择、评价指标的制定以及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最后为确保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形成,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本文所倡导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是在强调协同效应的前提下进行的.它强调在协同过程中,实现协同效应,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学术理论上讲,本文以协同理论为理论基础。在既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借鉴以往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对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但因我国环境审计起步较晚,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发展面临着审计依据不充足,审计准则不明确,审计标准不确定等难题,更未形成一套完整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基于当前境况,笔者在汲取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有关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在选题方向上和研究内容方面均有所创新,以期对该范畴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上发挥一些指导作用。根据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本文在多个要素上都有所创新,力求能够真正使得环境审计评价体系体现协同理论。在审计主体上打破了三类审计主体各自为阵的审计格局,强调三类主体在环境审计项目上如何实现协同;在审计方式上将持续审计也就是全过程审计引入环境审计当中;在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上,引入协同性指标,以此来引起被审计单位对协同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后在环境审计信息披露上强调将政府、企业内部审计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整合到一张审计报告中,通过整合信息,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协同效应。
【关键词】:环境审计 评价体系 协同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39.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3
  • 1.1 研究背景12-15
  • 1.1.1 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12-15
  • 1.1.2 小结15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15-17
  • 1.2.1 研究目的15-16
  • 1.2.2 研究意义16-17
  • 1.3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17-18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结构安排17-18
  • 1.4 文献综述18-21
  • 1.4.1 环境审计评价相关的文献综述18-19
  • 1.4.2 协同理论相关的文献综述19-20
  • 1.4.3 协同应用于审计理论或实务的文献综述20-21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21-22
  • 1.6 本文的创新点22-23
  • 2 协同理论下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分析23-28
  • 2.1 协同理论的基本内容23
  • 2.2 协同理论与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契合23-25
  • 2.2.1 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24
  • 2.2.2 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24
  • 2.2.3 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具备内部非线性的特征24-25
  • 2.2.4 目前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处于一个非平衡状态25
  • 2.3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分析25-26
  • 2.3.1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25
  • 2.3.2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25-26
  • 2.3.3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具有较为完整的体系26
  • 2.4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分析26-28
  • 2.4.1 从可操作性的角度看是可行的26-27
  • 2.4.2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是可行的27-28
  • 3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28-36
  • 3.1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性28-29
  • 3.1.1 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增强组织功能28
  • 3.1.2 有利于消除对抗,实现共赢28
  • 3.1.3 有利于优化氛围,满足需要,促进目标的实现28-29
  • 3.2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29-30
  • 3.2.1 应有助于环境审计目标的实现29
  • 3.2.2 应有利于保持环境审计组织的活力29-30
  • 3.2.3 要兼顾统一意志和相互制衡的要求30
  • 3.2.4 要考虑成本和收益30
  • 3.3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30-33
  • 3.4 对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创新性的分析33-36
  • 3.4.1 打破三类主体各自为阵的格局,强调协调工作33-34
  • 3.4.2 引入持续审计,强调对环境项目全过程的审计34
  • 3.4.3 增加协间性指标来衡量各个因素的协同程度34
  • 3.4.4 倡导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出具一份环境审计报告34-36
  • 4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构成要素的具体分析36-51
  • 4.1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的目标36-39
  • 4.1.1 确立以协同理论为基础的环境审计评价目标的意义36-37
  • 4.1.2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本质目标和具体目标37-39
  • 4.2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的主体39-42
  • 4.2.1 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的资源审批审计、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计40-41
  • 4.2.2 以企业内部审计为主体的环境绩效审计41
  • 4.2.3 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环境审计41-42
  • 4.3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对象42-43
  • 4.4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的指标43-48
  • 4.4.1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43-44
  • 4.4.2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具体构建44-46
  • 4.4.3 以协同理论为基础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应用案例分析--以A化工厂相46-48
  • 4.5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的方式和方法48-49
  • 4.5.1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的方式48
  • 4.5.2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的方法48-49
  • 4.6 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的结果报告49-51
  • 4.6.1 环境审计评价结果报告的重要地位49
  • 4.6.2 环境审计评价结果报告的具体安排49-51
  • 5 以协同理论为基础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保障措施51-57
  • 5.1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51-53
  • 5.2 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职业优势53-54
  • 5.3 环境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相融合54
  • 5.4 规范环境审计相关法规,完善环境信息的公示制度54-57
  • 6 结论与展望57-59
  • 6.1 结论57
  • 6.2 研究问题的不足57-58
  • 6.3 后续研究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介63
  • 发表的学术论文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佳;关于环境审计[J];经济师;2000年07期

2 ;天津市环境审计发展对策[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02期

3 王宝庆;开展环境审计的基本策略[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4 张彤;我国环境审计问题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0年01期

5 李会太,李喜梅;环境审计刍议[J];生态经济;2000年10期

6 钟朝晖;谈谈广西环境审计的几个问题[J];广西审计;2000年02期

7 解建立;环境审计刍议[J];河北审计;2000年06期

8 王芸,郑丽红;当前我国开展环境审计存在的困难及对策[J];江西审计与财务;2000年10期

9 梁森,杨卉;关于环境审计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东审计;2000年08期

10 李会太;实施环境审计 保护环境 发展经济[J];中国设备管理;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丽;李雪;;环境审计风险研究:回顾与展望[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刘丽;;加强我国环境审计建设的策略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艳玲;刘开云;;论环境审计制度在环境法中的构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崔传军;;煤炭企业环境审计初探[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唐洋;周小云;王秋林;;我国企业开展环境审计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红;;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若干问题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实施环境审计 为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7年

8 程亭;张龙平;;论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体系设计问题——基于国家生态安全和公民环境权利保护[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睿;钟飚;沈飘飘;;中国企业环境审计最新发展探析——以石油化工和制药行业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胡聃;陈超;;现代环境审计发展趋势与我国环境审计体系建设[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军;“五指”并进完善环境审计[N];财会信报;2006年

2 江南;环境审计 为企业体检[N];人民日报;2007年

3 崔远芳;环境保护呼唤环境审计[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王萃 审计署驻重庆特派办;从渤海漏油事件谈企业环境审计[N];中国审计报;2011年

5 朱虹;由世界环境日引发的资源环境审计思考[N];中国审计报;2012年

6 王小平 王瑾;切实提升环境审计水平[N];中国审计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孙承希;环境审计:国之策 民之呼[N];财会信报;2013年

8 周作宇;对加强环境审计的几点建议[N];中国审计报;2013年

9 何圣;从推国家实现良治的角度重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N];中国审计报;2013年

10 李盛凯 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资源环境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研究[N];中国审计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传联;和谐社会视阈下中国环境审计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英;构建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贤荣;中国政府环境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贺敬燕;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环境审计基本理论要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刘旭红;环境审计比较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4 余雁;我国环境审计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5 陆丽琴;区域性环境审计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6 陈世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环境审计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7 纪新伟;环境审计内容研究—兼论环境审计定义[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8 马雪;我国环境审计若干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9 姜毅;我国国家环境审计的基本构想[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10 王芳;中外环境审计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协同理论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345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