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利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10:44
【摘要】: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传统企业与新技术的跨界融合与发展,推动了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解决问题的步伐。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提出,为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创新驱动和数据驱动为发展引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利用好企业大数据,发掘大数据的价值,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大数据联盟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大数据利用问题,促进大数据的流通增值,发挥大数据的最大价值。本文以大数据联盟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当前大数据联盟、资源共享及利用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大数据联盟的概念与特征,基于期望理论和价值理论揭示了大数据联盟的形成动因。然后,界定了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的特征与分类,明确了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利用要素、方式与过程。最后,设计了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利用机制,主要包括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识别与表示、面向显性需求的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利用和面向隐性需求的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利用三部分。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利用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的流通与应用,以及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价值的实现,同时,对促进大数据联盟高效稳定的运行与发展、丰富大数据联盟数据资源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图文】:

数据资源,本体,资源,成员


JLBDA 数据资源标签化及本体表示通过对 JLBDA 数据资源的识别,发现大部分现有联盟数据资源的描为合理的和划分较为明细的,对联盟所有数据资源进行适当细化和表更加明确联盟数据资源的领域和用途,为数据资源的更好利用提供支数据资源流转速度和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果,发挥数据资源的最大利因此,根据现有联盟数据资源情况,对 JLBDA 数据资源进行规范具体如图 6-1 所示。

显性需求,数据资源


图 6-2 JLBDA 数据资源显性需求Fig.6-2 JLBDA data resource explicit requirementsJLBDA 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根据成员的数据资源的申请可以返回相应的数据资源参数,如表 6-2 表示的是联盟成员进行数据资源请求的数据资源请求参数说明,表 6-3 表示的是 JLBDA 返回数据资源的参数说明。图 6-3 表示的是联盟根据成员的显性需求的请求参数返回的具体 JSON 格式数据资源。JLBDA主要根据成员的请求参数及返回参数说明对成员的显性需求进行有效识别。图6-4 所示为 JLBDA 成员共享的数据资源示例,,JLBDA 成员通过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提交共享的数据资源给联盟,加快数据资源的流转速度和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表 6-2 请求参数说明示例Table 6-2 Example of request parameter specification名称 类型 必填 说明pkg string 是 申请应用时填写的包名barcode string 是 条码号,最小 8 位,最大 13 位数字组成cityid string 是 城市 id,默认 1:(上海)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国章;刘忠祥;;大数据背景下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利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彭宇;庞景月;刘大同;彭喜元;;大数据:内涵、技术体系与展望[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5年04期

3 孟祥保;叶兰;常娥;;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联盟建设策略——以荷兰3TU.Datacentrum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5年02期

4 夏军;石宇强;蔡炳万;;云制造服务资源描述及匹配问题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4年12期

5 裴大容;;大数据服务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30期

6 介凤;任树怀;;科研数据联盟及其对我国科研数据管理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4年10期

7 刘贻新;朱怀念;张光宇;杨诗炜;;创新驱动战略下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博弈仿真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18期

8 吴纯青;任沛阁;王小峰;;基于语义的网络大数据组织与搜索[J];计算机学报;2015年01期

9 颜荆京;汪基德;安冉;;基于资源分类的基础教育数字资源共享机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10 王成建;刘建胜;夏芳臣;顾嘉;;云制造服务资源多层次匹配算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强;基于互信息特征的移动云计算联盟推荐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2 侯文斌;基于Web服务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与实现[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70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2670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