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决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5:24
  自1994年我国互联网诞生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与推动下,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共有7家不同的互联网骨干网单位。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格局两极分化严重。网间互联时,主导骨干网倾向于向弱势骨干网提供较低的互联质量并对其收取较高的结算费用,导致弱势骨干网一直处于竞争劣势地位。另外,我国政府出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考虑,禁止骨干网之间进行转接互联,这就进一步削弱了骨干网之间的竞争,限制了弱势骨干网的选择。因此,为了形成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加快促进我国骨干网的发展,探索不同规模骨干网的互联决策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互联网骨干网的互联现状进行梳理,得出我国骨干网网间互联时存在互联质量低、互联方式单一、结算费用高、互联网法律缺失等问题。接着以我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现状为切入点,加入转接互联的研究假设,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互联网骨干网的不同规模差异对其互联决策的影响。在互联质量决策分析中得出骨干网对互联质量的偏好会随着直联骨干网之间的规模差异发生调整。网络规模差异较小时,非对称骨干网偏好完美互联,网络规模差异较大时,非对称骨干网对互联质量的偏好为...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决策的研究
        二、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方式决策的研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概述
    第一节 互联网骨干网理论概述
        一、互联网市场结构
        二、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方式
        三、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理论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发展历程
        二、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方式的现状
        三、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结算的现状
    第三节 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导骨干网缺乏互联积极性,网间互联质量低
        二、互联方式单一,网间结算费用高
        三、现有网间互联制度不利于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相关法律制度缺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质量选择
    第一节 网间互联质量选择博弈模型的构建
        一、基本假定
        二、骨干网的利润函数
    第二节 网间互联质量选择博弈模型的均衡结果分析
        一、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的均衡用户数
        二、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的均衡利润
    第三节 基于均衡结果的赋值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对称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方式选择
    第一节 网间互联方式博弈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网间互联方式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一、骨干网3B与骨干网1B进行转接互联下的均衡解
        二、骨干网3B分别与骨干网12B、B进行直联下的均衡解
    第三节 非对称骨干网网间互联方式的最优选择
        一、网间互联方式的最优选择
        二、不同互联方式下消费者剩余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美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美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的发展阶段
        一、初始发展期
        二、网间互联起步期
        三、网间互联成熟期
    第二节 美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经验
        一、骨干网层级结构明显,网间竞争压力大
        二、对骨干网网间互联采取市场化方式
        三、NAP点互联互不结算,运营商成本降低
        四、骨干网网间互联方式主要为对等直联
    第三节 美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对中国的启示
        一、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是解决骨干网互联互通困境的关键
        二、多种互联方式并存的互联格局有利于促进骨干网竞争
        三、互联网立法是骨干网互联互通工作的重点
        四、切合本国实际的互联制度是互联互通成功的保障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优化我国互联网骨干网网间互联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以网络安全为前提引入转接互联,制定价格上限
    第二节 降低结算价格,扶持弱势骨干网的发展
    第三节 建立互联质量监测系统,推进“宽带战略”实施
    第四节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坚持政府规制不放松
    第五节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的经验分析[J]. 王林.  统计与决策. 2014(19)
[2]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与结算治理模式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 张昕竹,陈剑.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3(03)
[3]结构重组、规制滞后与纵向圈定——中国电信、联通“反垄断”案例的若干思考[J]. 白让让,王光伟.  中国工业经济. 2012(10)
[4]努力构筑互联网健康运行的法律屏障——国外互联网立法综述[J].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2(03)
[5]论垄断行业改革的理论基础[J]. 张昕竹.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3)
[6]关注互联网互联互通[J]. 曾剑秋,尹晋宜,余毅.  江苏通信. 2009(05)
[7]基于Salop模型的网络企业横向并购研究[J]. 王国才.  系统工程学报. 2009(03)
[8]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国际通用模式[J]. 张彬,陈思祁,杨海.  通信世界. 2007(22)
[9]中国互联网骨干网市场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J]. 丁珂.  广东通信技术. 2007(06)
[10]互联网骨干网互联的非合作博弈分析[J]. 宁连举,杨庆丰,石文华,吕廷杰.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互联网产业竞争与规制[D]. 王林.江西财经大学 2013
[2]互联网骨干网互联互通研究[D]. 杨庆丰.北京邮电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我国骨干网互联结算的政府规制研究[D]. 张玲.江西财经大学 2015
[2]中国移动互联网网间质量监测系统建设及应用[D]. 高玲.北京邮电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74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2974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