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信息管理论文 >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机制研究——基于腾讯1998-2016嵌套式多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20 19:19
  互联网行业已日益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广泛关注,但对中国情境下互联网企业创新模式的研究仍较为匮乏。本文以创新价值链理论为分析框架,对腾讯1998-2016年间的产品创新事件进行嵌套式多案例分析,尝试探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机制。研究发现:(1)在创意产生阶段,主要存在移植创意和衍生创意两种类型,这两种创意类型通过动态组合和梯度进阶的方式驱动创意集成的演化过程;(2)在创意转化阶段,组织层面的产品经理制和项目层面的小团队模式作为主要的开发模式通过赛马机制和微循环方式驱动敏捷开发;(3)在创意传播阶段,基于中国文化的需求挖掘锁定情感沟通元,并通过快速迭代、持续优化的方式驱动创意传播的进阶式演化过程。 

【文章来源】:科研管理. 2019,40(05)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中国互联网企业产品创新机制研究——基于腾讯1998-2016嵌套式多案例分析


腾讯7个子案例创新价值链-产品创新事件Figure1Tencent’s7sub-casesofinnovationvaluechain-productinnovationevents

引用语,竞争优势,社区网站,互联网市场


·40·科研管理2019年的全新产品,此时,企业会形成后发竞争优势的一个梯度。但是,要想在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移植创意和衍生创意的螺旋共生模式推进中,摸索形成突破创意,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快速迭代获取一种总体动态的竞争优势。基于过程分析,本研究将互联网企业创意产生阶段的相关机理总结如图2所示。表3腾讯创新价值链创意产生阶段典型引用语举例及编码结果Table3ExamplesoftypicalquotationofthecreativeideasofTencent’sinnovationvaluechaininthestageofideagenerationandtheirencodingresults构念测度变量典型引用语举例关键词编码结果创意来源创意产生马化腾早在创业之前就注意到了ICQ,在成立腾讯之后由张志东带人开发出OICQ(Q1)韩国有一个saylub.com的社区网站,开发出叫“阿凡达”的功能……许良向腾讯决策层提出开发“阿凡达”产品的计划(Q3)注意当时被拿出来讨论的两个陌生,分别是博客和赛我网。(许良)(Q4)汤道生发现在校内网上有一款中国人自主开发的游戏《开心农场突然火爆起来。(Q5)张小龙在QQ邮箱阅读空间里第一次知道kik这个产品,便给马化腾写邮件建议由他的广州团队做一个类似kik的产品,并得到同意(W1)类似摇一摇“最早出现在Bump上,这个软件是让两个人碰一下手机来交换名片,在中国并没有人知道这个软件,而我们把它移植到微信中。(张小龙)(W1)移植这个技术难度其实不大的,关键是我们把它当成最重要的事情来看待,适应了中国的上网环境。(张志东)(Q1)这个功能的灵感来自于腾讯?

转化阶段,开发模式


掘小权分散同时研发在腾讯内部,先后有几个团队都在同时研发基于手机的通信软件,每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最后微信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异军突起在深圳的MI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至少有两支团队在投入类kik产品的研发,可是,由于它的功能上与QQ有太多的相似性,始终缩手缩脚不敢贸然投入,最终看着微信异军突起灵活性在维护根基、保持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企业各个方面的灵活性非常关键,主动变化在一个生态型企业里应该成为常态共同讨论赛马机制小团队内部竞争微循环图3创意转化阶段开发模式相关机理Figure3Mechanismrelevanttoproductcreativeideasinthestageofideatransformation3.3创意传播阶段分析沟通元是创意传播的关键因素,要获得广泛传播必须根基于个体参与者的关系深度和群体的参与性,它依托创意呈现的最终形态,通过参与、分享或参与创作实现产品的协同创意。在此过程中,产品与消费者之间需要建立起反复商议、沟通、磨合和协作的协同创意模式,以实现多层次、立体化、扩散型的传播效果[29]。创意传播阶段互动机制的典型引用语举例及编码结果如表5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价值提供到价值共创的营销转型——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J]. 吴瑶,肖静华,谢康,廖雪华.  管理世界. 2017(04)
[2]技术创新管理新范式:集成创新[J]. 张华胜,薛澜.  中国软科学. 2002(12)



本文编号:3239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jfx/3239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