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营改增背景下Y县国税税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05:26
  税源管理,历来是我国税务征收工作的重点。我国自建国开始就在不断地修正和优化国内税收征管模式。经过半个世纪的税务改革,我国原本粗放型的税务管理员模式已逐步向专业化、精细化的税务管事的征管模式进行转变。特别是自1994年开始的税制改革,将我国的税收收入带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几乎每年的税收增长率均超过10%。高速的税收发展也为我国建立完善的税源管理制度和严密的税源监控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税收高速增长的背后仍然暴露出大量税源管理的缺陷,特别是“营改增”后我国税收收入流失、税源管理漏洞、税收效率低下等问题仍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此,笔者在“营改增”这一中国税收历史的特殊时期,广泛阅读“营改增”、税源管理等相关文献,以Y县税源管理作为研究对象,利用Y县国税局的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税源管理的调研,通过数据研究和案例研究,对税源管理的问题进行更加具体化、数据化的分析,找出“营改增”后我国税源管理方面的不足,并有尝试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从而提升税务部门对税源的管控和应变。因此,本论文对“营改增”后我国的税收发展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篇论文共分为七章内容进行阐述:第一章为导论部分,...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营改增背景下Y县国税税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Y县纳税人税收贡献占比图

占比,纳税人,国税系统


图 4-1 营改增前后催报无效户占比4.1.2 信息平台数据低效“营改增”后税务部门通过外部系统将税源信息导入数据平台,并更新纳税人的数据信息。但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重复的、无用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人工修正,造成人力成本提高。例如在“营改增”准备期间,部分“营改增”纳税人的信息无法直接从地税系统导入到国税系统中,只能依靠纸质传递,再通过手工操作录入国税系统。这个传递—-录入的过程很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和丢失,甚至一些纳税人的信息为空白信息,还需要逐一联系纳税人进行后期补充更正。这些都使得国税系统在“营改增”准备期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在日常工作中,Y 县国税会通过内部信息平台从工商系统和地税系统采集涉税信息,但在实际数据比对中就会发现这部分数据往往在信息链条中失去时效性,而这些失去时效的信息差异将会出现信息重复、信息错误等现象产生,将使得后期获取税源信息时耗用更多精力。

趋势图,趋势图,工作量


图 4-3 执法过错趋势图4.3 税源管理效能不高税源管理是税收工作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营改增”后税源征收范围扩大,人员业务量增多等问题的出现,税源管理能力开始下降。目前 Y 县国税局在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3.1 税源管理工作强度增大“营改增”后 Y 县国税工作量分配不尽合理,岗位的工作量阶段性偏重。例如在开展“营改增”数据清理等一些全面突击性事项时,税务部门面临的是千家万户的相关数据,工作量巨大,此时只能由相对熟悉户情的税源管理科来完成。就这些阶段而言,一线基础科的任务无疑是超负荷的。此外,“营改增”后新增的众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遵从度和税法了解程度相对较差,逾期违章案件显著增多,由此导致在申报期结束后专门管理此类纳税人的一线工作人员工作量巨大。根据 Y 县国税一线管理人


本文编号:3475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3475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e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