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03 03:19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开发,新媒体平台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由于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新媒体时代的突发事件舆情管理工作也与之前有了很大区别,甚至“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以,如何把握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特点,提升突发事件舆情管理能力,是一个亟待,而又应不断深入研究的难题。本文首先对“新媒体”“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等基本概念的来源、内涵进行了深入解析,分析了政府、媒体和公众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时代所扮演的不同角色,通过对三者之间角色关系的研究分析,建立了新媒体时代的舆情互动管理机制模型。之后,对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互动性、即时性、选择多样性、个人化的5个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以总结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变化,再结合对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传播4个构成要素——原始事件、传播者、媒介、接受者的分析,总结出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特性及舆情传播轨迹。然后在前文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管理所面临的预防预警的困境、及时回应的困境、专业回应的困境及有效善后的困境,分析造成困境的原因是舆情管理观念滞后、舆情管理体制不完备、主流媒体地位不强...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新媒体
        2.1.2 突发事件
        2.1.3 舆情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群体心理理论
        2.2.2 危机管理理论
    2.3 不同媒体时代政府、媒体和公众的角色演变
        2.3.1 传统媒体下的角色
        2.3.2 新媒体下的角色
    2.4 新媒体时代舆情管理机制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特点
    3.1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及其基本特征
        3.1.1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
        3.1.2 新媒体时代的基本特征
    3.2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新变化
        3.2.1 传统媒体中的真相
        3.2.2 新媒体中的真相
    3.3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传播的构成要素及特性
        3.3.1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传播的构成要素
        3.3.2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特性分析
    3.4 新媒体时代舆情发展轨迹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管理面临的困境和成因分析
    4.1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困境
        4.1.1 预防预警的困境
        4.1.2 及时回应的困境
        4.1.3 专业回应的困境
        4.1.4 有效善后的困境
    4.2 成因分析
        4.2.1 舆情管理观念滞后
        4.2.2 舆情管理体制不完备
        4.2.3 主流媒体地位不强
        4.2.4 道德伦理缺失
第五章 加强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转变舆情管理理念
    5.2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5.3 完善应对机制
        5.3.1 建立舆情风险评估机制
        5.3.2 完善舆情预警机制
        5.3.3 把握舆情回应技巧
        5.3.4 有效善后修复形象
    5.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4.1 培养专业人才
        5.4.2 制定奖惩措施
    5.5 壮大主流媒体声音
        5.5.1 主动设置议程,占据舆论场主动地位
        5.5.2 改变传播语态,扩大目标人群
    5.6 弘扬积极向上的伦理道德
        5.6.1 提高媒体从业者职业道德
        5.6.2 培养公众理性正值的价值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46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946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