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冲突及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6-08-12 09:04

  本文关键词: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冲突及解决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高教管理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钟灿涛1,李

?冲 突及解决方法
?



强2,王伟3

(1.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100871;2.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

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3.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处,北京100081)
摘要:随着社会对高校、科学研究和科学家看法的变化,公众和资助部门要求对科研活动有更大的知情权和控制权。因此 源于工业界的质量管理方法逐渐应用到科研活动中来。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只有充分注意目的适用性争方法灵活性, 才能处理好强调计划和控制的质量管理与创新所需要的自由和创造力之间的冲突,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研管理;质量管理;科技创新;创新能力;高校
中图分类号:G311: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8)03—0103—06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越来越依赖科

识的陈旧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科技创新工程的质量和 效益。因此,增强高校科技管理者的现代意识,对高校科 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I。 1.2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外部压力 随着科学的日益社会化和体制化,社会对科学本身、 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对科学家的看法都发生了巨大变 化。现在科学的形象已不再完全是积极的,其负面影响和 风险得到越来越多的认识。学术不端行为甚至某些人的 欺诈行为则严重影响了大众对科学,以及科学家的认识。 社会和大众要求提高科学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透明度。 要求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大的责任。 政府以及其它资助方希望从资助的金钱中获得最大 的价值。科研机构在接受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团体资助 时,需要表明其研究活动与需求的相关性141,证明自己的

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 中,创新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高校作为原始创新的主 力军之一,迫切需要通过包括管理创新在内的多种途径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1.1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高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服 务和贡献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术实 力的根本措施,是培养、锻炼学科队伍的必由之路,是增 强学校经济实力的主要途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已成为

国家创新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如何确立在
国家创新体系内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空间,根本上取决于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自身的发展实力【1】。
科学研究及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是提高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手

价值。随着政府对科学投入的增加,政府开始直接介入对
科学活动的管理151。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政府提供的公 共资助是重要的研究经费来源。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都 开始根据科研绩效评估的评价结果,来确定或部分确定 对大学的资助力度。例如,英国大学的研究经费主要来自 高等教育经费委员会。该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评价指标,

段,学习和借鉴国外高等学校的成功经验,改革创新高校
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助于推动我国高校走进世

界强校之列国。高校的科技管理者,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管 理的主体和高校科技创新工程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其意
收稿日期:2007一11—27

第一作者简介:钟灿涛(1969一),男,山东兖州人,理学硕士,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科 研管理、质量管理。 2008.03,。糖103

万   方数据

高教管理 对大学内的院系和机构按研究水平排名,以此作为95%
经费分配的主要依据[ol。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191。此后美国有几十所大学相继

采用了质量管理的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截止到2000 年,全球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等学校和
教育机构数量在北美洲已经达到139所,欧洲有263所, 亚洲有123所。在2000年后有更多的高校加入。到目前

科技创新的源头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产学研脱
节不仅导致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而且导致技术不能顺

畅、迅速地进入产业领域。工业部门的资助和科研项目是 重要的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之一。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科学研究工作的结果直接成为工业过程的输入。工业部 门很早就已经建立了供应商产品质量评价制度,很自然 地会要求将质量体系扩展到研究机构。已经有证据显示。 高校由于缺乏资助方所要求的质量保证资质而失去许多 机会同。因此,要加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联合体系的建 设,就必须加强高校的科研管理,使高校科研管理体系适
应社会需求。 2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发展和科研质量管理

为止,我国也已有近百所高等学校通过了IS09000质量
管理体系认证。事实证明,高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 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10l。 虽然有些大学的体系覆盖了科研活动,但主要还是 侧重于学校管理的层面,通过将管理工作定位为服务来

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并没有完全覆盖全部科研
流程。 2.2科研质量的概念 科学研究的质量以及质量保证并非什么新问题。没 有科学家在长期科研过程中发展出的一整套(非正规)质

现代质量管理起源于工业界,并逐渐发展成熟,应用
范围也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用于科研活 动的管理也是发展的必然。

量保证方法,现代科学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也不可
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利益。 早期对科研(科学)质量的讨论主要局限于科学家群

2.1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的发展及广泛应用 质量管理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质量管
理、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以及综合质量管理四个 阶段。从方法上也从最初的事后把关,到对过程中影响因 素的控制,发展到以顾客满意为中?tL,的全过程、全员参与

体内部的视角,主要是指科学共同体对特定知识形式(如 论文)评价的结果,评价通常采用同行评议方式进行。从 科学家群体外部的角度来看,科学活动必须满足所处社 会的利益和价值,特别是满足直接客户的要求。对于科学 研究的质量评价来说,科学共同体内部和外部的评价同
样重要,需要互相协调【“】。 科研质量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具体科研活动进行的 情况,科学声誉、发表论文/著作的数量以及引用情况,培 养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博士后等研究型人才)的数量和

的全面质量管理方式。广泛应用的IS09000族质量管理 体系标准的基础就是八大质量管理原则,即以顾客为关 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 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互利的供方关系。
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体现和运用了信息论、控制论、系

统论等当代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和工具,对提高组织活
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

质量,直接客户满意度(对于源于直接合同的研究项目),
赢得新合同的数量,研究获得的经费数量,专利数量以及 成果转化收益等【lH31。 随着外部影响的增强,参与科研质量评价的除同行

量、提高社会对组织的满意度均产生了积极影响,具有广
泛的适用性,其应用范围已由原来的制造业逐步扩展到

了金融业、旅游业和政府管理机构等服务和行政领域,并
且还进一步扩展到教育以及R&D领域。例如,我国科技 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06年就获得了中国 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德国教研 部的项目管理办公室也引进了IS09001质量控制标准用 以检查管理工作的质量嗍。 大学也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被卷入了质量管理的大 潮。美国研究型大学中,Oregon州立大学早在1989年就 104镶2008.03

以外,还包括了专业评估人员、咨询师、财务人员以及政
府代表。定量科研质量评价方法(包括基于文献计量学和 统计学的各种指数,如论文数量、引文数量、影响因子等 等)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9001-2000版对对质量 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根据前面的 讨论,我们了解到科学研究也有相应的输出产品和服务,

也存在供应商一客户关系。因此,借鉴IS09001—2000版

万   方数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质量标准对质量概念的定义,可以将科研质量的概念表 述为:科学研究的过程、体系和产品的特性满足顾客与相 关方要求的程度f141。科研产品对科研顾客与科研相关方要 求的满足程度是检验科学研究活动质量的最重要指标。 另外,科学活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创造性。因此,创新性 也是评价科研质量的重要指标。。 2.3我国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 许多高校相继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引入质量管理的概

高教管理
学研究在本质上是很难预测和控制的,而且还经常有因 为意外而带来重大发现的例子。X射线就是德国物理学 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偶然发现的。日本科学家白川 英树发现导电聚合物材料则是由于在一次实验中多加了
l 000倍的催化剂。


但是传统的质量管理系统强调可预测和可控制,尽 量避免任何与预先设定目标和过程的偏差。两者之间似 乎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但事实并非如此。错误或意外导 致科学发现或进步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如果没有科学家 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及时深入地跟踪研 究新现象,就不会有这些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科学研究 的任务不是仅仅纠正偏差,还要理解结果为什么会偏离 原来的预期和目标。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中,首先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 项目,对于偏重于技术开发类和工程类的研究项目,质量

念和方法陋垌,建立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17—81。与美国类
似,质量管理方法在科研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源于军方 的推动和市场的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1999年就通过了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 也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等也相继 建立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采用的标准主要是IS0900l 或国军标900lA标准。

管理体系的应用相对阻力较小,并且能够立即带来显著 的效益。这方面的讨论已经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对于偏
基础的科研项目则需要特别注意下面讨论的要点。 科学研究涉及到的工作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即科研 的条件保障和常规过程以及科学研究的核心过程。前者 是系统化、重复性的常规工作,如文献调研、基本的实验 规范、数据收集、研究结果的整理、论文撰写以及设备的 维护和调校、实验室环境条件等支持性服务。后者才是科 学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科研过程中的创造 性工作,正是这部分工作才直接增加了人类的知识。科研 质量管理体系中覆盖非常规研究工作的部分应当尽可能 灵活,要能够处理并容忍科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甚至错 误和失败。 另一方面,所有科研工作都应当留出足够的时间和 预算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研究。因为创新的过程并非是 线性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而是存 在一个反馈互动的过程(见图1)。如果仅仅局限于事先确 定的目标,长期下来就会导致无法为科技创新提供足够 的知识积累。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于规范高校的科研活动,
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此过程 中,也出现了一些生搬硬套传统行业质量管理做法的情 况,引起部分科研人员的反感,反映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 增加了工作负担,损害了科学研究的自由度。原因主要是

体系设计和建立时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准确、缺乏知识和
经验以及面临时间压力,特别是对高校科研活动的特点

及其与质量管理之间存在的潜在冲突考虑不足。


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面对的冲突及解决方法

国内对科研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问题的讨论主要涉

及质量概念的引入㈣嘲,对质量管理过程的描述㈣鲫嘲,以

及正式申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经验和具体案例[rT删l。研
究对象更多集中在偏重应用的研究项目。而军方需求推 动下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也更多面向应用类研究。特别 是工程项目。但军方本身的科研项目就覆盖了从应用基 础研究到工程实施的广泛范围,质量管理体系也不可避 免地向基础研究方向延伸。由于这方面的研究仍然不是 很充分,因此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很 多冲突需要解决。 3.1科研活动内在不确定性与质量管理可控制性之间的 冲突

3.2大学自治与社会干预之间的冲突
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所坚持的重要原则 和价值导向。大学自治的核心在于大学能够独立处理内

科研过程中经常需要根据新获得的知识不断做出选
择和决策,很难提前预测确切的研究途径和完成情况。科

部事务,即大学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内部事务由自己做决 策。但大学社会职能的扩充以及政府投入的增加必然会

2008.03潮105

万   方数据

高教管理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动的特点,确保其目的适用性(fit for purpose)。这样才能

④?写
●基础研究需求 ●寻求新的方向

够在规范常规活动的同时,适应科学研究中固有的探索
潜在作用 ●将知识技术 运用特殊学科

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帮助科研人员抓住思想的火花、机遇 甚至是错误所引发的新发现,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3.4概念和术语不一致引起的冲突 源于工业界的IS09000系列标准其逻辑、结构和语

言并不是非常适用于R&D活动。科研人员并不熟悉其中
的术语嗍。许多高校的科研质量管理系统并不是很成功,

原因就在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都是由所谓的质量
图l创新的过程

专家编写的,导致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脱离科学界的质

引起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变化。政府适当的控制、协调与规 划有利于大学的发展。但控制超出某种程度和范围,也会 出现问题。’

量控制传统和实际科研活动,产生两张皮的现象,不仅没
有增值,反而增加了负担。 1992年美国能源部发布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质量保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不可避免地冲击甚至解构 了传统的科学范式和学术价值观,带来更多的外部控制,
甚至还有某种程度的不信任。这些都会对科研人员的行

证计划实施指南》就采用了科研和技术人员熟悉的术语
和实例来解释能源部的质量保证要求。而1998年发布的 美国国家标准《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指南》则试图提供

为带来实际的影响。例如,科研人员可能会更不愿意承担 生产新知识所面临的风险,从而降低创新能力。 当然,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研究应当按照最高 的质量标准来完成,并且认为他们确实是这样做的,同时
认为科学界传统的质量保证方法已经足够了。因此,在实

一个适用于所有类型科学研究活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标准闭。国内在消除科学界、质量管理专家和审核人员之 间沟通障碍方面做的工作还很不够。 不熟悉科研活动和高校特点的质量专家大量参与科

研质量管理活动还带来话语权问题,容易导致高校科研
人员的抵触情绪。科研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应当尽量采用 科学界成熟的科研评价方法(如同行评议或改进的同行 评议,文献计量学指标等)。高校科研人员和高校科研管 理人员也应当了解并掌握质量管理知识。积极参与到质 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中来,避免完全由外部(如政府或外行 人)来制定标准。 3.5多重客户带来的目标和利益冲突 直接科研成果的顾客主要包括科学家群体,以及政 府、企业和基金会等科研项目的资助方。前者对科研成果 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科研水平和声誉。后者则直接 影响到科研经费的来源。学生(特别是研究生)也是高校 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即是大学的产品,也是大 学的重要客户。如何协调所有这些相关方的利益成为需 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当前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中主要考 虑的是直接客户,对于项目本身的科学产出、人才培养以 及对学校整体目标的影响考虑不足。这就要求最高管理 层能够根据大学本身的目标做出适当的平衡,并将其做 为质量体系中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宣传贯彻下去。

践中可以先从支持性服务取得突破,再尝试对科研活动
进行全流程管理。应当通过充分的培训和自下而上的讨 论,使研究人员真正对质量管理发生兴趣,从被动机械接 受到产生疑问甚至开始探究质量管理的真正涵义和具体

做法,并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科研创新所需要
的学术自由,真正使质量管理能够为科研活动增加价值。

3.3质量管理的“刻板官僚”作风与科学研究所需要的灵
活性之间的冲突 对于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采用质量保证方法,许多科 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质量保证体系的刻板和官僚 会限制他们在研究工作中的自由。将针对常规过程开发 的质量体系生搬硬套到科学研究中的非常规过程中来是 行不通的。对于标准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容易造成科研人 员反感,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无法推进,体系无法真正贯彻 执行嘲。文件记录方面,强行要求统一文件记录的格式让 很多科研人员感觉像进了企业。因此,格式和形式可以灵 活一些。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成功的关键是考虑到科学研究活

106疆2008.03

万   方数据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持续改进

高教管理
部门的积极投入和参与要求采用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方法 来管理高校科研过程。高校科研管理引入质量管理方法 是高校管理和组织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高校科研质量 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考虑到科研活动的内在特点、科研 质量评价的复杂性以及长期以来科学界自身形成的质量 保证实践,借助体系本身提供的持续改进机制,为提高高 校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晓丰,崔伟奇,吕营等.创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 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4) [21胡瑞,李忠云,王国平.中美研究型大学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 机制比较研究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3】杨力,周文燕,杨端光等.高校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者的 现代意识叨.科技管理研究,2003(6) 【4】刘小玲,曾国屏.科学组织:在科学自主与社会型塑之间【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162—168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来改
进高校的现有工作习惯,促进内部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 新,从而使高校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要点就在于切实 掌握PDCA质量循环所提供的自我完善机制:“持续改 进”。刚开始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时,目标应当是在保 证充分有效性的情况下建立基本的PDCA(Plan—Do— Check-Act)质量循环流程,然后通过体系本身的运行和 持续改进过程,逐步完善整个体系(见图2)。

图2

【5】李真真.我国基础研究问题的探讨与思考【J】.科学学研究,
PDCA和质■体系的持续改进 2003(4)?367—372

定期组织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使学校的管理层 【6】王德生.发达国家科技评估开展情况简介[EB/OL].科技管 能够了解内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外部审核则 理,上海情报服务平台.(2005-02-07)[2007-11-12].http:// 从高校外部视角对体系进行审核,及时反馈外部客户以 WWW.istis.sh.cn/istis_old/zlxx/kjgl/list.asp?id=1416 及社会环境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做为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一部 分,质量管理并非万灵药,它只是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方 法来促使组织明确自己的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资源的调 配和过程的管理,保证最终输出产品的质量,并通过持续 改进不断完善整个管理体系。但究竟组织的目标如何确 定。以及实现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人员的激励、成 本和进度分解等方面,质量管理即没有也无法提供全面 的答案。 此外,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并非只能被动地适 【7】Bode P.Quality and project
search in management for scientific Radio
re-

Inaa叨.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2000,245(1):133-135

【8】胡光.德国的科技项目管理队伍【J】.全球科技经济嘹望,2005
(10)

【9】Coate,E.The introduction
Oregon State 303—320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t

University[J].Higher Education,1993,25(3):

【l o】储祖旺,戴冬秀,宋华民.高校教学评估与建立IS09000族 质量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1 l】Mazlish,B.The
quality of"the quality

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还应当通过科研工作,结合当前社会
发展的趋势,主动引领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 例如通过软课题研究和提交政策建议书等形式影响特殊 客户(in政府资助部门)的需求,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 建设营造更好的环境。 5结 论
,。

of science’;all

eva-

luation[J].Science,Technology,&Human
(38):42-52

Values,1 982,7

【12】Cammann
assurance

K.,and in

W.Kleibohmer.The Need for quality

analytical regearch and development[J].Ac-

ereditation and Quality Assurance,1997,2(5):262-263

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创新,政府和工业

【13】Cammann K.,and W.Kleibohmer.Need

for

Quality M粕一

2008.03。滋107

万   方数据

高教管理
agement in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Accreditation (4):4l—44

and qQuality Assurance,1998,3(10):403—105

[22】李新荣.质量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核心明.科 技管理研究,2003(1):29-31 [23】郭根山.高校社科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叨.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174-177 【241付强,申杰,王晓林等.高校建立科研质量保证体系的设 想[J1.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4):58-60 [25】罗予如.科研院所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J】.中国质量。2002 (8):34—35 [261孙宁,高志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创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 [J】.科技管理研究,2006(10):143-145 【27】Anderson G.Assuring
academics’responses quality/resisting quality
assurance:

【14】周文泳,陈守明,尤建新.论科学研究的质量改进模式叨. 科学管理研究,2005(6):54—57 【15】黄德平.基于TQM理念的高校科研管理探索[J】.江西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30-131 【16】周淑萍.试论高校科研的全面质量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
2006(4):126-127,13l

【17】宋卫红,杨美成.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引入IS09001质量管 理体系的实践叨.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60_64

【18】戚.苈,陈常顺,李帅.高校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 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5):74-76 [19】郭俊仓,严文.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研 管理,1997(5):52—56 【20]周兴明,李家利,杨榕,等.科学研究的质量概念与科学 基金项目的质量管理阴.科研管理,1998(6):24—31 [211,L8,1,王萍,张弘.科研质量管理及其特点【J】.软科学,2001,

to"quality7 in 80me australian Uni— Higher Education,2006,12(2):161-

versities[J].Quality
173

in

【28】Roberts,G.W.Quality

systems guidelines for

research[J].

,11le TQM Magazine,1996,8(1):43—44

(责任编辑殷得民)

Implementations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for Research and S&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Universities:Conflicts and Solutions
ZHONG Canta01,LI

Qian92,WANG Wei3

(1.Academy for Advanced Techn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 1008 1,China;3.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Society's attitudes towards universities,science and scientists,船well public
8-8

the

demands placed upon them,
government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and the

and

sponsors

of scientific research,including

agencies and methods,o.
atten—

other third party organizations,demands the fight of inspection and control of riginated from and matured in tions should be paid sity environments,in and
to

science.Quality management

industries,have been gradually

expanded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ies.Enough

the feasibility,i.e.,fit for purpose,and
to

flexibility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univer-
Oil

order

solve the

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quality management,which emphasizes by innovation,adding real value
to

planning

controlling,and the creativity

and freedom required

scientific research,and

enhancing S&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universities. 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quality management;S&T innovation;innovation capability;universities

108豢2008.03

万   方数据

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冲突及解决方法
作者: 作者单位: 钟灿涛, 李强, 王伟, ZHONG Cantao, LI Qiang, WANG Wei 钟灿涛,ZHONG Cantao(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100871), 李强,LI Qiang(中国科 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王伟,WANG Wei(北京理工大学科技处,北 京,100081)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SCIENCE OF SCIENCE AND MANAGEMENT OF S.&.T. 2008,29(3) 4次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28条) 1.张晓丰.崔伟奇.吕营 创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04) 2.胡瑞.李忠云.王国平 中美研究型大学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比较研究与启示[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03) 3.杨力.周文燕.杨端光 高校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者的现代意识[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3(06) 4.刘小玲.曾国屏 科学组织:在科学自主与社会型塑之间[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5) 5.李真真 我国基础研究问题的探讨与思考[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 2003(04) 6.王德生 发达国家科技评估开展情况简介 2007 7.Bode P Quality and projeet manageme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 Inaa 2000(01) 8.胡光 德国的科技项目管理队伍[期刊论文]-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5(10) 9.Coate E The introduc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1993(03) 10.储祖旺.戴冬秀.宋华民 高校教学评估与建立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 2006(17) 11.Mazlish,B The quality of 'the quality of science';an eva-luation 1982(38) 12.Cammarm K.W.Kleibohmer The Need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analytical resg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7(05) 13.Cammann K.W.Kleibohmer Need for Quality Man-agemen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8(10) 14.周文泳.陈守明.尤建新 论科学研究的质量改进模式[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 2005(06) 15.黄德平 基于TQM理念的高校科研管理探索[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16.周淑萍 试论高校科研的全面质量管理[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6(04) 17.宋卫红.杨美成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引入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期刊论文]-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04(04) 18.戚湧.陈常顺.李帅 高校建立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思考[期刊论文]-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05) 19.郭俊仓.严文 科研项目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的探讨 1997(05) 20.周兴明.李家利.杨榕 科学研究的质量概念与科学基金项目的质量管理 1998(06) 21.孔刚.王萍.张弘 科研质量管理及其特点[期刊论文]-软科学 2001(04) 22.李新荣 质量管理是高校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核心[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3(01) 23.郭根山 高校社科项目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2) 24.付强.申杰.王晓林 高校建立科研质量保证体系的设想[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9(04) 25.罗予如 科研院所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期刊论文]-中国质量 2002(08) 26.孙宁.高志强 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创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 2006(10)

27.Anderson G Assuring quality/resisting quality assurallce:academics 'responses to 'quality'in spme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2006(02) 28.Roberts G W Quality systems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1996(01)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 杜一平.张亮.谢明均.姜雄.王旭阳.徐建玉 “过程方法”在医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2007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过程方法"就是系统地识别诸过程的作用、特点和顺序,系统地管理过程,包括 策划、建立、连续监控和持续改进,使过程输入规定要求和资源、转化活动和输出结果受控,且过程网络衔接有序、作用相成,以确保诸过程和质量管理体 系持续有效运行,满足规定要求和预期成果。在医学科研及科研管理活动中系统地识别实施中的诸过程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得到期望的结果。

2.期刊论文 周淑萍.ZHOU Shu-ping 加强质量管理延伸高校科技创新优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8(z1)
高校丰富的科技资源和范围广、层次多的科技活动是科技创新的优势,但资源分散和管理滞后对科技创新形成制约.加强质量管理,可以为高校科技创 新吸引资金支持,也能够促进科技项目的顺利完成.符合高校特点的质量管理,可以延伸高校科技创新的优势.

3.期刊论文 黄德平 基于TQM理念的高校科研管理探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
就高校科研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高校科研进行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和全因素管理,有利于把科研管 理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对质量的控制纳入整个科研过程之中,有利于形成一个科研质量保证体系,促进科研成果的产生.

4.会议论文 黄伟.谭步标.高星 装备科研机构应用CS战略提高科研管理质量研究 2005
随着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军用系列标准(GJB9001A-2001)的贯彻实施,我军装备科研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一种装备科研工作要以 满足“顾客需要”,提供全新的科研产品(新的科研产品=传统的科研产品+服务)的新型质量观得以确立。可以预见,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科 研服务的重要性将远远超过科研产品本身,服务将被推上科研工作的重要地位。为此,笔者专门就如何应用一种基于服务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CS战 略,来提高装备科研机构的服务水平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为适应新时期装备科研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引入新型管理理念做好理论铺垫。

5.会议论文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交流材料 2008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集种子、化肥、饲料等的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企业,多年来公司以“科研为依托,市场 为导向”,坚持“集团化运作、企业化运行、产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发展思路,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在行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公司的信誉也 得到了广大农民和种业同仁的认可和肯定。本文介绍了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实现体制创新,提高企业活力的重要性,指出科研是 公司发展的源动力,提出狠抓基地建设强化质量管理的措施。

6.期刊论文 杜一平.张亮.谢明均.姜雄.王旭阳.徐建玉.DU Yi-ping.ZHANG Liang.XIE Ming-jun.JIANG Xiong. WANG Xiu-yang.XU Jian-yu "过程方法"在医学科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7,20(2)
本文应用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和"过程方法"的理论,对医学科研活动及管理过程的定义、识别、顺序、相互作用和衔接、制度和方法、职责限定、 信息、科研过程控制和改进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就如何应用"过程方法"对医学科研质量进行管理做了系统阐述,以期提高医学科研质量管理水平.

7.期刊论文 纪延光.韩之俊 招投标制度下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4)
本文基于科研计划项目实行招投标管理制度,构建以招标人满意为质量目标的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并且提出:以过程为质量载体,强化科研项目质 量计划、质量保障、质量控制等过程管理,通过不断改进,形成招标人满意的科研项目质量.

8.期刊论文 曹映泓.任美龙.施大庆 严格管理、科学决策、创建国家优质工程——湛江海湾大桥建设管理综述 -中 外公路2006,26(5)
湛江海湾大桥是跨越广东省湛江市麻斜海湾的一座跨度480 m的特大混合梁斜拉桥.该文系统介绍了大桥建设单位从筹建到施工共6年时间在建设管理 和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供同行交流参考.

9.期刊论文 周淑萍.ZHOU Shuping 试论高校科研的全面质量管理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4)
科研日益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高校科研在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肩负了重要的使命.社会环境要求高校科研加强质量管理.文章论述了高 校科研对质量管理的真正需要及当前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阻力,探讨有效实施高校科研全面质量管理的途径.

10.期刊论文 潘伟.方道恒 关于电科院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
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实施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GJB9001A-2001军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实施、运行的情况和经验 ,时其内部的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在科研项目管理运行中所取得的效果来说明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科研质量与管 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并以实际的科研管理工作经验为基础,探讨了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并对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引证文献(3条) 1.徐新艳 浅谈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期刊论文]-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 2009(6) 2.彭智.李健 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6) 3.董兴林.商悦.王立英 基于ISO9000的山东科技大学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研究[期刊论文]-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09(2)

本文链接:

授权使用:长沙理工大学(cslgdx),授权号:cbd829b8-b810-4a9c-9307-9ea5015d820f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3日



  本文关键词: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冲突及解决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2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iliangguanli/92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a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